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美國人的擇校、學區房、以及階級躍升

美國人的擇校、學區房、以及階級躍升

美國人的擇校、學區房、以及階級躍升
credit:123RF



背景知識:美國也有學區房這種東西,一般來說在一個地方住,就只能上這附近的學校。但是也有一部分學校不限制學區,後面會介紹。


Francis Pearman 在 Vanderbilt 讀書的時候,他的一個研究生同學發在 Nashville 現了一個很奇怪的現象:富裕的白人家庭會搬家到低收入地區,但不會將孩子送進社區學校。

「我們很好奇,想知道這種情況在全國範圍內是什麼樣子的,」 Pearman 說到,他現在是匹茲堡大學的教授。


當他和那位 Walker Swain 同學查看國家資料庫的時候,他們發現,選擇社區學校以外的學校能增加黑人和西班牙裔看見上流階層的機會。


「當擇校面擴展,低收入地區的有色人種進入中場階級的機會就變大,」 Pearman 說到。


他們的發現加劇了擇校、中產化、和種族隔離這些相關議題的爭論。而另一項在 North Carolina 的 Charlotte 地區進行的研究,也得出了同樣的結論:學生能換學校的地區房價上升飛快。

「值得注意的是,在哪兒上學和在哪兒住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分離了,」 CUNY 的教授 Carla Shedd 說到,他也曾寫過擇校與住房相關的論文。


對於提倡選擇權的人來說,將擇校和隔離性的住房系統(窮人和窮人住一起上辣雞學校,富人和富人住一起上好學校)分離開來才是關鍵所在,而對於像 Carla Shedd 這樣的批判者來說,這將帶來一個嚴重的問題:這些外來者對於原社區是有益的還是有害的。


Pearman 和 Swain 的論文發表在了同行評審刊(peer-reviewed journal )Sociology of Education 上,論文著眼與四種不同的學校:磁石學校,特許公立學校、私立學校學券,可跨區註冊的學校。


(磁石學校:不受學區限制,鼓勵種族融合,而且教學比較有特色;特許公立學校:政府出錢,教師質量高,不限制學區;學券:低收入或特殊家庭上私立學校的政府補貼)


當學校選擇受限制時,有更多白人的平民社區更有可能中產化。當擇校範圍更廣時,有色人種更多的社區更有可能中產化。

影響是巨大的:當能夠選擇好學校和特許公立學校時,非白人佔主導的社區中產化可能性由 18% 飆升到 40%。


研究發現,讓學生跨學區就讀基本上沒有影響。而擇校方案中的學券可能是最分裂的一個,影響好壞參半。


如果能不進當地學校就讀,富裕家庭其實很願意進入種族隔離社區,這沒什麼好驚訝的。過去的研究已經能說明兩個問題:1.學校能影響住房選擇,2.白人家庭評判學校好壞的標準就是種族。


研究者表示自己不是在批判中產階級對社區學校的反感,這件事情其實基於對學校質量的認知或是錯誤的基於種族主義的猜想。


Charlotte 地區的調查研究了本世紀早期該地區的一個類似的現象:聯邦有教無類法案規定,對於沒有達到考核標準的學校,該校學生能夠優先轉學去同一學區的其他學校。想進心儀學校的家庭就能利用該政策。

這些研究者還發現,該政策會抬升房價,這意味著這些房子都被高收入家庭買了。


暫時還不知道這些學生有沒有從中獲益。不去社區學校是能提升閱讀成績,但數學成績方面的影響還猶未可知。


Pearman 說:「學校和居住地的關聯變小,能夠改變城市裡的赤貧階層。」


但是這些改變對於現有的學校、學生、和居民有什麼影響呢?沒有一篇論文能回答這些外來者如何影響了這些社區。

對於本地的學校,一份調查發現,芝加哥社區的中產化並沒有讓讀社區學校的學生獲益。


此外,學校和社區的「」還失聯會導致其他負面影響,包括喪失長期居住權的政治權利。儘管沒有決定性的證據表明中產化會導致搬家,但 Shedd 指出,搬家對當地的商業和風俗造成的影響難以估量。


「從原來的地方搬家,不是人口統計學上的問題,連帶走的還有人們在當地的附屬物,和存在的風俗。」


Charlotte 的研究員還指出另一個問題:那些利用擇校政策搬家的家庭會讓這些政策的性質變味。


「儘管有教無類擇校條款是專門為上不了好學校的人準備的,」他們寫到,而能夠搬家或許意味著」最終獲利的還是少數富裕的家庭。「


本文譯自 theatlantic,由譯者 Dkphhh 基於創作共用協議(BY-NC)發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煎蛋 的精彩文章:

如何提高自己的「身體自信」
埃隆馬斯克的西南偏南演講

TAG:煎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