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陝西與中華文化

陝西與中華文化

————每·日·學·詩| 第95 期 ————

每日學詩|堅持一天,自勝一次。

主辦 |陝西省詩詞學會大學生工作部(青春詩社)

勤學如春起之苗,不見其增,日有所長;

輟學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損,日有所虧。

別君嘆

 經典詠流傳 第4期

曹軒賓 

00:00/05:36

近來,曹軒賓的一曲《別君嘆》在央視綜藝《經典詠流傳》登台亮相,並受到大家的熱議與追捧,全曲用陝西方言演唱王維的名作《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引發了我的諸多思考。

詩詞吟誦歷來並無成例,主要分為格律和非格律兩類。有節奏地朗誦吟唱,以求體現詩情文氣。在《詩經》中的節奏一般為「二二」,五言詩則為「二三」「二二一」,七言詩則主要為「二二三」這都是詩詞基本的節奏。配合上自己的語感和基本語調吟唱,基本上就能夠完成基本的詩詞吟誦。

陝西是中華文明的發端,炎黃故地,軒轅澤被。五千年的歷史雄渾,大半都深藏在黃土的厚重里。周禮的編製,《詩經》的編撰,這些都構成了中華文化最根本的禮樂、宗法、而那時的「雅言」就是陝西話。很多人講,唐朝的國語是客家話,是閩南語。衣冠南渡,所承載的是唐代的衰敗,越往南越羸弱,越封閉,越落後。也就很難再有「萬國衣冠拜冕旒」的盛唐氣勢了。

無論是秦腔,還是華陰老腔這些活躍在三秦大地上的古老劇種,他們依舊那麼地豪邁,那麼地氣魄奪人,震人神魂,讓人嘖嘖讚歎。你不能不佩服這塊土地的神奇。

陝西還是備受矚目的文學重鎮,詩經、先秦散文、唐詩,佳作更是迭出不窮。近代以于右任等撐起了一方天地。建國後,以柳青、路遙、陳忠實等為代表的文學陝軍更是層出不窮,人才輩出。是他們代表著陝西形象,帶著濃厚的地域特色與陝西方言走進萬千讀者的心中,走向世界。

今天,陝西位於「一帶一路」的橋頭堡,站在世界坐標下審視中華文化,我們同西方文明缺少了文脈貫通。西方近代的發展是通過對古羅馬、古希臘文化的在更新,在改造,剔除了束縛在文化身上就有的封建枷鎖和藩籬,使之煥發出源源不斷的生機與活力。

對比「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我們的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但其本身構建上因為封建思想封建秩序所形成的禁錮,揮之不去。五千年太沉重,這個包袱背的我們喘不過氣來。所以顯得與我們今天的現代文明脫節了。西方的文明不能照抄照搬,中華文化也不能直接拿來。必然要經歷一個鳳凰涅槃,蛻變重生的過程。

我們經歷了太多的自我毀壞,近代史又是在西方入侵下實現近代化的。西方是文化覺醒-政治改造-經濟崛起(文藝復興-資產階級革命-工業革命),我們恰好是反其道而行之,經濟發展-政治獨立-文化更新(民族資本發展-謀求政治獨立-思想觀念更新)。文化也就自然而然地處於附庸地位,這其實是一種病態。

甘地認為印度無節制的生育,「生育了奴隸和病夫」。對我們又何嘗不是呢。沒有了文化的滋養,不打自垮。考試,學分,績效,職稱,一切都和工資掛鉤,都很現實。今天的社會流行的「喊麥」「網紅」他們真的能撐起我們的精神世界嗎?《甄嬛傳》《羋月傳》這樣的電視劇真的給我們帶來精神的慰藉嗎?過去是魯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這些大師在精神塔尖引領者我們,步入新世紀,我們文學邊緣化,網路化,流行的不再典雅,不再高貴。古印度、古巴比倫、古希臘、中國,只有中國是唯一文明未斷絕的,五千年文明,人人說起來都很驕傲自豪。很多人也就因此認為中國文化不會斷絕,不會滅亡。恰恰錯了,文明是會滅亡的,而且機率是75%。我們也不知道中華文化會在哪一代手裡滅亡。

「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我們生來就要報答的恩情,國土恩、父母恩、師長恩、眾生恩。生活在這片土地上,國家給了我們安定祥和的環境,父母給了我們生命,老師開導我們智慧,我們衣食住行離不開每一個人的付出。報答恩情,青年一代更應該承擔起應有的責任與使命,努力闡揚中華文化。

一個在文化上不能自覺的民族,很難實現國家富強。今天我們站在「新時代」的歷史新起點,致力於中國夢的實現。文化不能現代化,就不能說我們實現了中國夢。文化上不能現代化,就不能說我們實現了民族復興。

文運與國運相牽,文脈與國脈相連。重新塑造中華文化的形象的內在氣質,正本清源,離不開陝西,離不開對中華文化源流的重新整理。

陝西省詩詞學會大學生工作部

本期主持| 何凱凱

策劃丨王彥龍 何凱凱 李鑫碩 張立龍 賈丙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學生工作部 的精彩文章:

TAG:大學生工作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