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她是漢人,是乾隆的生母,她原姓錢,後改姓鈕鈷祿

她是漢人,是乾隆的生母,她原姓錢,後改姓鈕鈷祿

按正史記載,乾隆的生母鈕鈷祿氏,滿洲鑲黃旗人,雍正時封為熹妃,根據《清史稿》,後又晉陞為熹貴妃。乾隆登基後,鈕鈷祿氏被尊為皇太后。不過,關於乾隆的生母究竟是誰、是漢人還是滿人這個話題,不要說野史界鬧得沸沸揚揚,就是史學界也是頗有爭議的。而隨著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在1999年公布了一批雍正朝漢文諭旨後,乾隆生母身份問題,又出現了新的證據。

在這批公布的諭旨中,有一份是雍正元年(1723年)二月十四日的上諭,主要內容是雍正把藩邸的侍妾封妃,其中有關熹妃是這樣寫的:「格格錢氏封為熹妃。」格格是指藩邸的使女,而這裡面最大的問題是,這位格格居然姓錢,而不是鈕鈷祿。我們可以對比《清世宗實錄》的記載(編纂於乾隆六年即1741年),同樣的上諭,其他的內容都一致,唯獨熹妃有了變化:「格格鈕鈷祿氏封為熹妃」。上諭是第一手的原始資料,而實錄是後期編纂的,從證據效力角度講,上諭優於實錄。不過,有沒有上諭寫錯,後期進行補正的可能呢?

在這裡就需要說一下允祹。允祹是康熙的皇十二子,雍正初年管理禮部。根據正史記載,在雍正二年六月,其因將封妃金冊上的妃子姓氏寫錯,被從貝子降為了鎮國公,至於妃子是誰,史料並未記載。那麼,有沒有可能是他把熹妃的姓氏寫錯了呢?根據《清世宗實錄》記載,雍正元年十二月二十二日,雍正舉行了冊封典禮,熹妃的冊文是這樣寫的:「咨爾格格鈕鈷祿氏」。前面也都說了,實錄是後來編纂的,那麼原始的冊文又是怎麼寫的呢?是否與實錄所載有差別?

雖然原版冊文已不得見,但所幸的是熹妃冊文制草者黃之雋,將他的制草文流傳下來。黃之雋原是翰林院編修,為皇家的冊文、碑文、祭文制草是其職責所在。晚年退休後,黃之雋自定他的全集《(上廣下吾)堂集》,其中制草卷,收錄了他的二十篇制草,內有熹妃冊文底稿,實錄里的那句「咨爾格格鈕鈷祿氏」,在底稿中是「咨爾錢氏」。另外,生活在康雍乾時代的蕭奭,做《永憲錄》將他所見的邸報、詔諭彙集成書,關於雍正元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封妃大典的邸報,書中是這樣記載的:「丁卯,午刻上御太和殿……封錢氏為熹妃。」通過黃之雋的制草和蕭奭的邸報摘抄,我們可以知道,原版金冊上,極有可能熹妃就是錢氏。而允祹之錯,莫非真的與此有關?

筆者認為,所謂的允祹在金冊錯寫妃姓,與熹妃無關。首先,如真的是熹妃金冊錯誤,既然允祹作為皇親都受到處罰,制草者黃之雋安然無恙,可能嗎?其次,允祹如果把熹妃金冊寫錯,那上諭中的「格格錢氏」又作何解釋?要知道,無論《清史稿》還是《清世宗實錄》,允祹的錯誤都是在金冊上錯寫妃姓。

最後,從流程看,先是雍正元年二月十四日,發布上諭,再根據上諭,草擬封妃金冊,金冊正式賜給妃子,已是十二月二十二日封妃大典上的事了,而將大典的經過做成邸報,更是之後的事情了。如果真的是把鈕鈷祿錯寫成錢氏,在上諭頒告天下後,這個錯誤就應當被發現,別人不說,鈕鈷祿格格早就去告御狀了,怎麼可能讓你一錯再錯呢?再退一步講,就算上諭的錯誤沒發現,封妃大典上,雍正總是要發現的吧,怎麼可能讓之後的邸報繼續保留錯誤呢?而發布時間相差十個月的上諭、金冊、邸報,都把熹妃姓氏寫成錢氏,那這就不是錯誤,而是說明熹妃真的姓錢。

總之,從證據學角度來講,原版上諭、黃之雋制草和蕭奭的邸報摘抄已能相互印證,可以認定這樣一個事實,即熹妃原姓漢人的姓氏錢氏,後來改姓鈕鈷祿。那麼有沒有可能熹妃原是錢氏,後來被凌柱家的女兒鈕鈷祿氏調包,也就是說錢氏和鈕鈷祿氏是兩個人呢?考慮到當時乾隆已經13歲了,知道親生母親是誰,如真的這樣操作,讓乾隆情何以堪?所以,這種可能是沒有的,唯一合理的解釋就是,熹妃錢氏,因為某種需要或者隱情,而改姓鈕鈷祿,為名正言順,把她的母家安排為凌柱家,在後來編纂實錄時,將錢氏的印跡全部抹掉。至於這隱情是什麼,因為沒有史料記載,筆者就不妄加推測了,想必這會是一個天大的秘密。(文/澹臺卓爾,圖片來自電視劇《甄嬛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乾隆 的精彩文章:

乾隆為什麼要取消他的叔叔果親王允禮的俸祿?
乾隆私訪見農戶家貼副對聯,看後非常氣憤,聽完老漢解釋大笑:妙

TAG:乾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