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對繪本的認知從這本書開始

我對繪本的認知從這本書開始

從前並不了解繪本

小孩子的書

不就是圖畫書小人書

不就是大灰狼小紅帽

不就是三打白骨精

不就是濫竽充數東郭先生么

直到有一天

我看到了

。。。

大概五年前,在朋友家,是一位有范兒、有想法、有魄力、有魅力的文藝女青年,中文碩士,家裡兩面牆的書不說,孩子的書也是一大摞,出門包里隨時能拿出書來給孩子講,那時她家的男孩剛三歲。

那天他們家孩子拿著一本恐龍書在看(剛上幼兒園的小朋友就能自己看書,當時覺得很驚訝),裝作很有愛心的樣子貼過去看了看,裡面全是線條粗獷的綠色大恐龍,畫風豪放情節簡單,不多的幾句文字,滿眼都是大恐龍

第一眼的感覺並不好,不是印象中花花綠綠、色彩繽紛的那種童書

當時的我對於童書的認知還停留在,給孩子的故事書不得有很多文字來念么,不得最後來一句,這個故事告訴我們......blabla么。

這幾本大恐龍書幾乎全是圖,沒幾頁也沒幾個字,而且一個恐龍就佔滿一大張篇幅,買這種書太虧了吧

但是隱隱有種高級感,原來現在的小孩看這樣的書啊(應該是愛屋及烏,很欣賞這個朋友的緣故)。

再仔細看看內容倒是還不錯,外表兇惡的大恐龍,內心卻是個柔軟的小萌物,一個個溫暖的充滿愛意的故事,留給Tina媽深刻的印象。

於是記住了作者的名字----宮西達也

你看起來好像不好看

有了Tina以後,開始關注親子閱讀關注童書,某當上一逛才明白,原來這種書叫繪本,是外來語,即圖畫書,該詞語取自日語中對圖畫書的叫法「えほん」 的漢字寫法「絵本」,顧名思義就是「畫出來的書」(摘自百度秒懂)。

立刻想到了宮西達也,但是沒選恐龍那一套,雖然故事溫馨,但怕Tina無法接受恐龍兇惡的外表。於是選擇了《好餓的小蛇》和《喵嗚》。

這本看的時間比較長,幾乎每一頁都粘過

然後就是不斷重複,每天遇到不同的食物,每次都是一口吞下去。在大人看來是毫無劇情的故事,簡單的文字重複再重複,一開始會覺得花了冤枉錢。

但是(劃重點),源於孩子對安全感的依賴,不斷的重複才是熟悉的熟悉的才是安全的,為什麼新買的書孩子翻翻就走開,很多書都是越看越喜歡,翻爛了還要嚷嚷著講,就是這個原因。

另外,重複的內容也更容易記住,講不了幾遍,孩子就可以自己念叨著翻看,對於低齡寶寶而言這就是文字重複的力量。

要擱著以前,這種兩頁就畫著一條蛇的書Tina媽肯定不會買

再說說《喵嗚》,趁著打折買的早,因為裡面文字稍多,Tina快兩歲時才給她看,已有一點看書習慣的她很是喜歡,天天指著書架喊「喵嗚」,意思是要看大肥貓圓圓。

晚上手機照的,光線有點暗

《喵嗚》被選入日本小學語文教科書,講述了三隻不認識貓的小老鼠,遇見貓並和貓成為好朋友的故事。

以貓和老鼠對話的形式講述,很適合跟孩子一起分角色邊演邊講。

一般都是Tina演老鼠,Tina媽演貓

繪本不同於動畫片,寥寥數個畫面就要講述一個完整的故事,還要形象鮮明,充滿趣味。

而且針對低齡幼童,不能有太多文字,又要講的生動有趣,詼諧幽默,沒有豐厚的藝術功底和對孩子深厚的愛,是很難做到的。

Tina最喜歡跟著三隻小老鼠一起喵嗚、喵嗚、喵嗚

宮西達也是四個孩子的爸爸,他知道孩子的思維是如何跳躍,深諳給孩子講故事的技巧,擅長在故事的結尾,安插出乎意料的轉機,而且一波未落一波再起。

宮西達也以其溫馨詼諧的故事和強有力度的畫風在繪本屆獨樹一幟。

Tina媽由宮西達也開始了解到繪本的魅力,進而對童書有了全新的認識,並開啟繪本買買買之路(一到打折季就手痒痒,不囤幾本跟吃了大虧一樣)。

繪本是個坑,入坑須謹慎

Tina

三歲白羊漂亮女寶一枚

正在努力適應托班中...

Tina媽

30+巨蟹全職媽媽一隻

正在積極回歸職場中...

如果您喜歡我們的公眾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毀掉一個孩子,只需這4句話……
人大附中特級教師:學好語文,一定要抓住閱讀的根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