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家喻戶曉的楊家將,歷史上是什麼情況!

家喻戶曉的楊家將,歷史上是什麼情況!

楊家將的故事因為影視、評書等傳播而為大眾熟知。故事中撞李陵碑壯烈殉國的楊業,智勇雙全的六郎楊延昭,苦撐危局的佘太君,大破天門陣的穆桂英等人的事迹讓我們看的是熱血沸騰。故事中的人物與事件在歷史中是否真實存在,成為很多人心裡想要知道的問題。看宋朝歷史可以知道確實有楊家,不過楊家將故事有很多附會的成分。

楊業原名楊重貴,并州太原人(令山西太原人),楊家在地方很有勢力,楊業的父親叫楊信。在後晉末期,契丹人經常劫掠邊境地區,楊信估計在這個階段組織了地方武裝,隨後起事,自稱麟州刺史。後漢代晉之後,他歸服於後漢,麟州刺史得到了承認。後周建立後,楊信也表示歸服,不久後去世,楊業的弟弟楊重勛繼承父親的職務。最後楊重勛歸服北宋,當時楊業還在北漢效力。楊重勛多次擊退過北漢的侵犯。不知道哥倆兒當面較量過沒有!

楊業不知何故沒有和父親一起共事,而是投效了北漢劉旻,劉旻讓楊業做自己兒子劉承鈞的養子,與孫輩劉繼元等同一排行,被賜姓名為劉繼業。歷史上動亂時期的割據勢力頭頭,為拉攏人才都願意玩認義子乾兒的戲碼。

在宋滅北漢的戰鬥中,楊業拚死守城,非常勇猛。劉繼元都已經投降了,他還在苦戰。宋太宗讓繼元派人去招降他。楊業北面再拜,慟哭解甲,來見宋太宗。宋太宗一再撫慰,讓他恢復原姓,名業,但世人還是多叫他楊繼業。

楊業歸宋以後,宋太宗讓他知代州兼三交駐泊兵馬部署。做了潘美的下屬。楊業上任之後,加緊修築了雁門、大石等十餘座關寨,加強防禦力量。

太平興國五年,遼西京節度使蕭多啰與馬步軍都指揮使李重海率軍十萬侵犯雁門關,楊業率數百精騎,由小徑繞至雁門北口,南向與潘美的大部隊合擊,大敗遼軍,殺蕭多啰,俘李重海。七年,他與潘美再次在雁門關擊破來犯的遼軍,斬首三千,追擊入遼境,破壘三十六,俘獲老幼萬人、牛馬五萬。

雁門大捷以後,遼軍一見楊業的旗幟,就膽戰心驚,率兵退去,楊無敵的威名遠播遼朝。但也遭到同僚的記恨,為日後的悲慘遭遇埋下伏筆。

雍熙北伐時,潘美與楊業分任西路軍的正副統帥,攻克了寰、朔、應、雲四州。 後東路軍潰敗、中路軍撤退以後,西路軍被要求掩護四州人口內遷。形勢對西路相當不利,遼將耶律斜軫率領十餘萬大軍正在尋機聚殲宋軍主力。楊業認為,遼軍勢盛,不可正面交戰。監軍王侁卻指斥楊業怯懦,要他出雁門關正面迎敵。楊業告訴他這是必敗之勢,王侁譏刺他說:「君侯素號無敵,如今領精兵數萬,卻逗撓不前,不要是別有企圖吧!」這時,主帥潘美在一旁不置可否,對王侁的主張表示默許。

楊業只得出戰,悲憤的說:「此去必定不利。我楊業是太原降將,理應當死,天子不殺而授以兵柄。我這不是縱敵不擊,而是希望立尺寸之功,報效國恩。現在諸位責怪我楊業避敵,我就應先戰死在敵陣之前!」但他還打算敗中求勝,臨行請求潘美在陳家谷口兩側埋伏強弩步兵接應,以夾擊敵軍。

楊業出戰以後,王侁派人登高瞭望,不見契丹隊伍,誤認為敵人敗走,欲爭戰功,便領兵離開谷口,沿馬邑川行進二十里,後聽說楊業戰敗,乾脆引兵撤退了。潘美作為久經沙場的主帥,完全知道撤離防地的嚴重後果,卻聽之任之,不加阻攔,懷疑他嫉賢妒能、坐視其死不是沒有道理的。

楊業引兵南出朔州三十里,耶律斜軫見楊業前來,佯敗退兵至狼牙村,遼將蕭撻凜率伏兵從四處殺來,宋軍大潰。這時楊業麾下還有百餘人,他說:「你們都有父母妻子,與我一起死不值得,可以突圍還報天子。」眾人感動得流淚,卻沒有一人肯離去。

楊業且戰且退,從日中戰至日暮,轉戰到陳家谷口,見空無一人,撫胸大哭。他身上已受傷數十處,仍率帳下勇士力戰,手刃敵兵數百人,轉入深林,被射中坐騎,墜馬被俘。 最後絕食三日而死,首級被送往遼朝。他的兒子延玉也死於陳家谷之戰中,將士無一生還。

他與部下全部壯烈戰死的消息傳來,北宋朝野無不為之憤嘆。迫於輿論,皇帝將王侁除名配金州,而潘美「降三官」,所降的只是檢校太師等虛銜。

楊業的兒子見諸史籍記載的有七人,七人之中,除延玉戰死,其他六人為延昭、延浦、延訓、延壤、延貴和延彬。

楊業兒子中,以延昭的事迹最有名,《宋史》有他的傳。楊業生前認為「此兒類我」,每次打仗都帶在身邊。雍熙北伐時,他擔任先鋒攻打朔州和應州,流矢中臂仍奮戰不止。真宗咸平二年(999年),他任保州緣邊都巡檢使,駐兵遂城(今河北徐水西)。遼蕭太后率大軍南下猛攻,遂城危在旦夕。時當十月,北方已天寒地凍,他命令士兵汲水澆灌外側城牆,一夜之間凝為冰城。契丹兵見無法攻城,只得退兵。延昭乘機出擊,截獲許多武器。

澶淵之盟時,他向真宗建議,趁契丹去國千里、人馬俱乏之際,部署駐軍,扼其要道,不僅屯駐在澶淵的敵軍可以殲滅,幽、易諸州也可襲取。嚇破膽的真宗不同意這一建議,延昭就自己率兵「抵遼境,破古城」,斬獲頗多。真宗聽說,立即派人前往監視他的行動,不許他闖下亂子。他終於英雄無用武之地,死在高陽關副都部署的任上。

真實的歷史裡楊文廣是延昭的兒子,《宋史》也有傳。影視劇、評書里說文廣是宗寶之子,史書里沒有宗寶這個人。文廣曾任秦鳳路副都總管,築篳篥城,長期抗擊過西夏。熙寧七年(1074年),遼朝遣使與宋爭代州地界,文廣獻上了攻取幽燕的計劃,但不久就去世了。

佘太君有人認為歷史上確有其人,是折太君的訛傳。佘太君最早見於元代雜劇,到清代方誌和筆記里,才出現楊業娶折德扆之女,而佘太君是折太君音訛的說法。宋初武將中卻有折德扆其人,但這些清代的方誌和筆記頗有倒果為因的嫌疑。關於穆桂英,既無楊宗保何來穆桂英,有人說其原型應是明末秦良玉。

楊家將的故事起於北宋,興於南宋,盛於元朝。其中原因不難理解。一直自視為天下之主的中原國家,不斷被北方蠻夷侵擾,致使民生凋敝,確無力反擊。元朝更是異族入主中原。對楊家將故事誇張演繹是精神需求,也是民族情感的寄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錚哥讀歷史 的精彩文章:

因為她曹操吃了少有的大敗仗,搭上兒子與侄子性命,折了大將典韋!
正史將相傳中唯一單獨立傳的巾幗英雄!張獻忠入蜀不能動她分毫,今天卻不為世人所知!

TAG:錚哥讀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