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與歷史對話的現代建築師

與歷史對話的現代建築師

文化遊記《義大利讀畫記》

馮驥才,當代著名作家、畫家、文化學者,現為天津大學馮驥才文學藝術研究院院長。

「我想知道畫後邊的畫家和藝術史,雕塑裡邊藏著的思想,古城中依然活著的生命和靈魂,更想知道『復興』真正的目的是什麼?」

2016年,歐遊歸來,馮驥才先生創作完成了一組遊記式的文化隨筆《義大利讀畫記》,原載於《北京文學》雜誌。

此番馮先生重讀文藝復興名作,兼融中西,見解獨特,顯示了一位東方學者在全球化背景下對民族文化傳承和文化振興等問題的新鮮思考,具有豐富的文化藝術內涵和人文價值。

央廣十位主持人

聯袂演播全書的20個章節,

共同傳達

對人類文明的尊重與思考。

GIF

GIF

一起聆聽

央廣主持人任傑朗讀第3章:

《與歷史對話的現代建築師》

(節目編輯:邢曉春,錄音製作:石良紅)

音頻文位元組選

一座古老而殘損的建築到了當代建築師手裡應當怎麼辦?

如果是經典的遺產當然要嚴格的保護,不能隨便動手動腳,慎重地加以修復。如果這古建築還要應用呢?西方的建築師拿出來一種辦法,就是:與它對話。所謂對話,就是一邊尊重它,維護它的尊嚴,保存它珍貴的記憶;一邊用現代語言與它交流,讓古典與現代在交相輝映中並存。這樣的建築師中間有一位讓我十分欽佩,就是卡洛·斯卡帕。這也是我從威尼斯特意跑到維羅納來的原因之一。我要看他的名作——古堡美術館。

二戰後(1945年)的古堡

維羅納的這座古城堡是當地有權有勢的斯卡拉家族於14世紀建造的。維羅納是扼守義大利北方的城市,屢經戰火「洗禮」,還曾經幾次落入奧地利帝國和拿破崙之手,待到二戰之後這座古堡已經相當破落。可是維羅納人沒有丟棄它,仍然把它作為城市歷史的象徵,在上世紀中期經過慎重的研究和決定,把它交給了著名的理性主義建築大師卡洛·斯卡帕,改為一座美術博物館使用。

斯卡帕的設計草圖

修復,當然是斯卡帕首要的工作。修復不是整舊如新,而是在十分細心地保留古堡的歷史原貌的基礎上,進行加固和適當的填補。一邊讓它恢復當年的氣概,一邊還要保存住這座歷經滄桑的古建築的歷史真實及所具有的殘缺美。為此,斯卡帕刻意地將那些曾經遭遇炮火的累累「傷痕」保留在古堡的牆面上,特別把一段已經殘破不堪的老城牆,原封不動地保存在一片綠盈盈的草坡上,遠遠看去像一件歷史的雕塑和雕塑的歷史。絕不像山西大同那個蒼勁的北魏古城完全被用新磚包裹起來——老漢穿童裝——「做大做強」地做成一座亮光光、荒誕的新城。

古堡博物館展廳

在古堡美術館裡,斯卡帕陳列在每一個空間的東西都不多,有時只有幾件,留下足夠的空間給觀眾去想像。他對每件展品的陳列方式都十分考究,絕沒有雷同。比如進入一個展室,一尊石像立在一塊四四方方的鐵板上,看起來極其簡單,但他故意讓石像背對著你,為了讓你欣賞這尊石像背上的衣袍特有的幾條非常優美的長線,還有一種佇立沉思之感。他採用這種創造性的陳列方式,還有一種意圖,是迫使你必須繞到石像身前去看,因為這石像的正面與臉部非常值得一看——很美很沉靜。

歷史與現代交相輝映

他鮮明地表明一種理念,便是讓歷史與現代兩種元素並存。彼此鮮明的不同,但不衝突。相互不是融合,而是對話。只有在這樣的對話中,古老才會更古老,現代才會更現代。使歷史與現代之間的時空感拉大。

這已經是當今西方保護歷史建築經常採用的方式之一。米蘭的斯福爾扎古堡博物館也用了這種方式。這種方式的思想理念是歷史被虔誠地敬畏,現代被自豪地表達。誰說歷史和現代一定是衝突的,關鍵要看你是否有高超而文明的理念以及創造力了。

央廣主持人任傑

文化遊記《義大利讀畫記》原載於《北京文學》雜誌

編輯:師力斌、邢曉春

本期編輯:陳欣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央廣網 的精彩文章: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市長張瑞書定了個「小目標」3年內旅遊人次要破億

TAG:央廣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