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

大家好,我是心想,歡迎您來到「心想背句詩」,今天是一句詞: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

這句詞意思為:經常恨自己身在宦途,這身子已不是自己所有。什麼時候才能夠忘卻追逐功名?

這句詞出自宋代詩人蘇軾的《臨江仙》。這是作者謫居黃州時期,一首即事抒情之作。當時詞人住在城南長江邊的臨皋亭。友人馬夢得在城東門外為他申請了一塊荒地,名曰「東坡」。蘇軾還在東坡築屋名雪堂,自己晚年也號「蘇東坡」。這首詞記敘了深秋之夜蘇軾在雪堂開懷暢飲,醉後返歸臨皋的情景。今天的這句詞作者遺憾自己總是身不由己,沒有辦法掌握自己的命運,總免不了勞苦奔波。作者在政治上飽受挫折,愈加感到自身受的束縛,不得自由,但卻並未消沉,而是曠達不羈,流露嚮往自由的心聲。

全詞朗誦如下:

臨江仙

宋,蘇軾

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彷彿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

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縠(hú),縐紗。

詞的上闋敘事,著意渲染其醉態。寫夜醉回到居所,家童已睡熟,無人開門,只得「倚杖聽江聲」。酒後靜立於夜深的長江邊,很容易觸發聯想。這裡以動襯靜,以有聲襯無聲,通過寫家僮鼻息如雷和作者諦聽江聲,襯托出夜靜人寂的境界,從而烘托出歷盡宦海浮沉的詞人心事之浩茫和心情之孤寂。

下闋寫酒醒時的思想活動:幾經挫折,受盡冤屈;滿腹才華,卻落得獲罪流放的下場。最後作者又表達了自己要將有限的生命融化到無限的大自然之中的情懷。「夜闌風靜縠紋平」並不只是一般的寫景,作者心與景會,神與物游,為如此靜謐美好的大自然深深陶醉,自然流露出融入自然超脫世俗的情懷。

最後,也記住今天這個名句: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

本句詩關鍵字:蘇軾臨江仙東坡樂觀超凡脫俗孤寂

如果您的孩子正在讀書,如果你也一直想讀段古詩詞,歡迎您加入我們,利用每天零碎時間學習一句經典古詩詞,幫助您或您的孩子每天都有成長。搜索微信公眾「心想背句詩」,期待與您共同成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心想背句詩 的精彩文章:

雁聲遠過瀟湘去,十二樓中月自明

TAG:心想背句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