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別瞎練,這樣練雲手才是事半功倍的(上)

別瞎練,這樣練雲手才是事半功倍的(上)

【太極】中國最受歡迎的太極文化類公眾號

圖文| 魏坤梁

編輯 | 立夏

禪房花木深

 風月無古今

巫娜 

00:00/04:21

雲手

太極拳雲手這一拳式就動作外形而言,中華武術幾乎其它所有拳種都是有的。除了太極拳,幾乎其它所有武術拳種雲手的用途主要都是屬於兩手臂主動用力由下往上架後隨即往外側方格打這樣劃弧的招式,有很多現代太極拳名家也是這樣解釋太極拳雲手用法的。然而立足於太極拳原理,太極拳雲手並不是這樣「架」、「格」的用法,而是主要包含著上弧形引進落空的捋與側按,「架」、「格」那是屬於典型的外家拳用法。這樣,由於認識與意圖不同,儘管所有武術包括太極拳的雲手外形似乎都是相同的,其實是存在著細微不同的,但這細微的不同卻是「差之毫釐,謬以千里」的,因為看不見的肢體內部與實際效果是天壤之別的。

具體地說一種是自己沒有用力的、使得對方感到始終不得力而落空的,另一種是自己用力的、使得別人感到是被強行作用由於力氣原因而落空的。或者說,一種是屬於「以柔克剛」的,被動不用力是成敗的決定性因素;另一種是屬於「以剛克剛」都是,力氣大於對方是成敗的決定性因素,兩者的性質是不同的。

正確的推手中雲手這上弧形引進落空捋的要素中一個十分重要的就是手臂必須是完全被動不頂抗的;還有一個就是上弧形捋之手同側的胯必須是往內往後縮的,推手實踐百試不爽地證明如果沒有這兩個因素,雲手要想不頂抗、被動地隨人而動發生沾粘連隨引進落空的效果是不可能的。

然而,太極拳的套路練習中顯然是沒有別人之力可以借用的使得手臂被動活動的,要使得手臂被動活動,就只能以被腰脊所控制的由異側腳而起的傳遞性的內力通過同側胯的後縮來帶動。其實,在推手中雲手這種借人之力引進落空的捋中,這種傳遞性的用力也是必需要有的,只不過實際應用中這種傳遞性的內力是不能作用動手臂的,只是起到手臂隨人而動的輔助或者稱為潤滑作用而已。

因此在實際應用中這種傳遞性的內力被稱為「四兩」。由此可見,套路中雲手正確的練習,肩臂被動不用力、同側胯後縮、異側一腳沉撐用力這樣的三個要素是必須要具有的。如果雲手沒有這樣三個要素,甚至有與這樣三個要素有悖的動作,那就是錯誤的。太極拳雲手並不是僅僅具有了這樣三個要素就能夠達到武術目的了,要達到武術目的,是還需要其它諸多要領都符合的,這樣的雲手才是正確的。現將雲手的正確練法分為幾個步驟敘述於下,需要說明的是實際上這些步驟是大致的、不是節奏分明相互有明確界限的,分為步驟僅僅是為了敘述能夠有條理而已,所涉及到的要領也是特別要注意的。

下面設單鞭完成後敘述雲手正確練習是怎麼動作的:

動作1——右雲手開始

前胯(左胯)放鬆,右膝也微屈,使得軀幹如同沙袋沉壓於左腿,隨即左腳蹬撐推動軀幹往右移動,引起軀幹以左胯為軸、腰脊領先、軀幹後撐、微微往右轉動,使得胸腹完全朝向正前方(南),帶動左腳尖內扣朝向正前方。軀幹右轉同時引起右胯開始後縮,從而帶動右手下降、右肘略有下降並且彎曲,右手被帶動,以右手領先下弧形移動到腹前,至右手腕位於胸背正中線上,右手下降同時被轉身帶動被動微微外旋,到腹前時右手心朝向內上方。左手也開始下降,手心朝下;右腳尖也被軀幹的轉動所帶動外撇朝向正前方。

左腳的蹬撐不能局部用力,必須是由於頂頭懸、全身松沉下降的內力所引起的。

軀幹的轉動必須是腰骶背脊領先,左肩就像是被往右移動的一堵牆推動著右移,左肩不得以背脊為軸離開這堵牆往前往右轉動,這樣,軀幹以左胯為軸的右轉就是後弧形的。許多人這種轉身是以腰脊為軸的,甚至是以右胯為軸的,這樣的轉身就是前弧形的,是不能使人有不得力感覺與引進落空效果的。

右手領先下弧形移動應該感到是被腰骶的後撐右轉就像是離心的旋轉慣性所帶動的。要有這樣的效果一個十分的關鍵是右肩的胸臂必須要有一個夾角,使得右肩的胸臂部位有圓弧的外撐感覺,不然右手是難以被帶動的。

右肩臂局部對於右手的弧形移動不得主動用力,使得被動右手移動最著力處必須是腰骶部位。

右手被帶動弧形移動到腹前的過程中右手臂必須由於被帶動不斷微微外旋,手掌就像是撫摸著一個大球那樣下降,移動到腹前就像是托著大球的下面;移動到腹前右手必須手心朝向內上方(如同抱球的下一手),右手弧形移動到腹前具有捋的作用。太極拳這樣的捋,手心是必然朝向內上方的,這是太極拳的規律。如果如某些名家所演練的,右手弧形移動到腹前,手心是朝下的,那麼,不僅右胸肩部位會出現牽強感覺,而且,軀幹之後的右轉無法帶動右手繼續上弧形的移動。這種練法不是沾粘連隨的動作,因而是錯誤的。

右手被帶動弧形移動到腹前,右手腕不得往左超過胸背正中線,也就是說,右肘不得進入自己的胸部前投影區,這是太極拳自始至終必須追求的「開展」也就是「臂圓撐」的特點。不然,就是「癟」了,對於不頂抗化解別人的攻擊就是犯了大忌了。

動作2——右上雲捋(1)

繼續蹬撐左腳使得軀幹豎直地略有右移,同時軀幹由腰脊控制、以左胯為軸、腰脊領先、繼續微微往右後弧形轉動,使得胸腹略朝向自己的右前側方,同時右胯繼續後縮,軀幹是往左靠往後撐的,以此帶動右手由腹前往左、往上弧形移動,右手在上弧形被動移動中,由於軀幹的右轉,微微發生被動的內旋,到上弧形移動到面前時,右手心約朝向自己的左肩部。左手則同時被軀幹的微微右轉所帶動,左肘略微下降並且彎曲,左手臂在弧形移動過程被動微微外旋,至左手移動到位於腹前時,左手心朝向內上方。

軀幹右轉必須是以左胯為軸,不得以腰脊為軸。如果以腰脊為軸,左肩必然發生往前、往右轉動,引進落空的捋就會被破壞。軀幹以左胯為軸的右轉也不得像門那樣轉動,必須以腰脊領先後弧形的轉動,要使得有整個背部就像是一個輪子在往右滾動。

軀幹的右移必須是被左腿所推動的,軀幹不得主動,這樣軀幹在往右移動中才會是穩定豎直、不會往右搖晃的,也不會上下起伏。而且,右腳還隨時可以提起。

軀幹雖然不斷右轉,主要應該是體內勁力傳遞的反應,因此主要是感覺,在實際引進落空捋的應用中,軀幹轉動越小,效果則越好。練拳中軀幹的轉動應該控制在10~20度左右。

右手的上弧形活動,軀幹雖然有右移,右肩不得往右主動領先移動,兩肩都必須松沉,右肩不得抬起,如果右肩主動抬起,腰骶帶動右手臂就不可能了。所以肩與肘都不得對於手的活動有作用。兩肩的胸臂都必須有一個弧形圓撐的空間、兩肘都不得進入自己的胸部前投影區。有的人云手右雲時右肩主動領先往右斜這是錯誤的。這是因為雲手右雲時按照太極拳原理應該是將對方引進使得對方往自己的右側方落空,右肩往右斜就是將對方的落空堵住了,就是破壞自己的引進落空了。

右手被帶動的移動軌跡雖然在空間是往左、往右、往上這樣弧形的,而與軀幹相對而言,由於軀幹是不斷發生以左胯為軸往左微微的右轉,右手腕是始終沿著胸背正中線幾乎是直線提起的,或者說,右肩的胸臂夾角是始終不變的。右手上弧形捋時,右手不得領先,肘也不得領先。因為整個背部就像是一個輪子往右滾動是不存在什麼部位領先的,而只有這樣才有被動的引進落空作用。有的人云手中右手以右肩為軸主動地由胸腹右側經過腹前的胸背正中線到胸腹的左側,右肘也進入自己的胸部前投影區,甚至整條大臂都進入自己的胸部前投影區,然後手領先上弧形往右經過面前的胸背正中線移動到右肩外側,這種動作是先出現了「癟」又出現了「散」,將太極拳的「開展」與「緊湊」都破壞了,推手中必然處處是破綻,因此是錯誤的。有的人云手中右手是以右肘為軸劃弧,或者右肘領先往右拖動右手,這些都是錯誤的。這些錯誤方法也容易發生抬肘,右肘容易高於右肩,右手的活動往往高於頭頂,這樣在推手中,右肘下方的胸肋就容易遭到對方攻擊,所以必須杜絕這些錯誤方法。

右手被帶動雖然是弧形往上像是上架的移動,其實體內的感覺是被腰骶所抽動的,右手被帶動的上弧形活動右手臂必須形成弧形,肘部不要明顯形成角度,不然會妨礙右手被帶動,右手被帶動,右手臂、背脊右側就像是自行車軟剎車線的外皮,裡面有條剎車鋼絲線在被腰骶抽拉動,整條右手臂也要有就像是輪子往右滾動的感覺,是沒有哪個部位領先的,這樣,肩的胸臂夾角才是會始終不變的,右手的弧形提起才能夠是被動不用力的,是才有不頂抗引進落空效果的。

右手從腹前上弧形移動至面前是由於軀幹轉動所帶動的被動的內旋。右手上弧形活動的位置可以食指約在鼻前上下至額前上下,都是符合推手實際需要的,不必拘泥於某一高度,但最高不要超過頭頂,因為超過頭頂就不符合沾粘連隨需要了。雲手的右手上弧形移動中必須由下而上的收腹含胸,不然右手也難以被帶動。右手上弧形移動中雖然往往會有前弧形移動的軌跡,即手有由左往前往右的移動軌跡,但右手臂不得有主動前弧形的用力,因為實際應用時,右手的上弧形活動是引進落空後弧形的,所以,實際的移動軌跡可能是前弧形的或者是後弧形的都是可以的,意識上則必須是後弧形的,右肘必須是鬆柔的。

動作3——右按(1)

右胯放鬆,使得軀幹如同沙袋沉壓於右腿,右胯保持內收,蹬撐右腳引起軀幹以右胯為軸、腰脊領先同時後撐開始後弧形左轉,並且拔背,使得胸腹朝向正前方(南),軀幹同時往右靠,左胯開始後縮,使得右腳往上傳遞的勁力引起右手繼續內旋,由於胸腹左轉,相對地使得右手離開胸背正中線弧形移動到右肩前方,手心朝向前外方。左手開始弧形往右、往上移動沿著胸背正中線提起到胸部前。

右手朝外是模擬按,也可以是繼續模擬沾粘連隨的捋。無論是按還是捋都應該兩臂有外撐的感覺,但不能有局部外撐的用力。

左手的弧形往右、往上也是往前移動,就像是摸球一樣地提起,手腕也是始終在自己的胸背正中線上移動。

左手的弧形往右、往上移動,左肩不得主動用力與主動抬起。

其它有關要領如上所述。

(廣告)

溫馨提示:《太極》微信公眾號部分內容文章通過網路整理,如有侵權請您聯繫我們會在第一時間處理或刪除;貴在分享,感恩支持!

其他平台轉載請註明:(來源:《太極》微信公眾號 微信:taijichanyi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太極taichi 的精彩文章:

你在人生的哪個季節?
易經中太極思維,一種無為的境界!

TAG:太極taich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