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春天正是讀書天

春天正是讀書天

過去每年新年都要做做總結,2018年開端,我掰著手指頭把我的「豆瓣已讀」數了又數,還是覺得慚愧萬分——讀得太少了。

慣例地,我又開始立下了迎風飄揚的旗幟,好在今年摸索出來一個推進自己讀書的核心法則:那就是彆強迫自己。可以先從不那麼厚重的「兩小時」書籍開始,保證習慣和量,讓自己沉浸,再去談深度。

當然,這樣做的一個結果就是讀書的嚴肅性下降,選書偏輕鬆,讀的時候也一掠而過。

讀書筆記的好習慣還是沒有養成,這是一個需要進步的地方,二三月讀書明顯都是在摸魚,也得警惕。

God Help the Girl

 God Help The Girl

God Help the Girl 

00:00/03:22

I need to save some dough, I"m a working girl you know~

/ / 工作相關 / /

給設計以靈魂 : 當現代設計遇見傳統工藝

作者:[日]喜多俊之

因為手頭在做的事與苗綉有關,就開始看些和設計與民藝有關的書。因為不系統,所以一面看案例,一面捉三摸五地總結出一些點。

書里主要做的是「產品設計」,工藝也都是比較實體的如瓷、漆、抄紙等。而我一直在想,到底刺繡這種工藝的核心是什麼。首先,它可以拆解為紋樣、技法、介質、場景、意義等幾個層面,我們所要尋找的創新點也需要聚焦於其中一二。其次,歸根到底,它在當代是一種關於時間和儀式感的工藝,相較於書中所寫的需要耐用與持久的生活器物,它一直都是一個符號性的錦上添花的存在。圍繞這一點,其實可以想出一些更加適合刺繡的場景和載體,譬如婚嫁、手帳、首飾盒、禮品、漢服lo服等。

此外,為了活化傳統技藝,當地成立了協會,提出了「百年物語」計劃,都為設計工作提供了組織基礎,這是目前國內民藝暫時不夠具備的(即使有,似乎水準也有限)。

世界刺繡花樣集錦

作者:誠文堂新光社

一本很簡單的圖樣集,入門地介紹了世界各地的一些刺繡花樣。中國部分選的不是很好,不太有代表性,藝術性也不夠高;世界其他地區的刺繡部分則有很多趣味之處:原來我們看到覺得爛俗的十字綉,最初的的確確是歐洲的傳承技法;泰國的孟族,也有著和我國西南民族相似的質樸的刺繡;葡萄牙的「戀人手帕」和「刺繡郵票」,對產品形態提供了靈感。

除了書本身提供的靈感外,有個生活細節讓我覺得很得趣。我是過年在家的時候放在沙發上隨手翻看的,有一天我姑姑就突然問我,「小雪,你那本花樣子書呢,借我看一下?」原來,她是看我在看的花樣子好看,想選幾個回家去打毛衣用。我幫姑姑盡心儘力地翻找出來了,她也挺滿意。其實我和家裡人能聊的話題不多,沒想到一本「花樣子書」反而會這樣成為一個紐帶。再者,是我突然又被提醒了過去這些「花樣」的生活性,它從一個衰落的待拯救的形象,因為這樣讓我覺得更「活」了起來。

民間刺繡挑花

湖南美術出版社 編

想了解苗綉,有這麼幾本書是一定繞不過去的。第一本是《苗綉》,是國內有名的收藏家曾憲陽及其女兒整理了多年在苗地走訪獲得的歌謠、傳說、紋樣而成,裡面對於一些常見紋樣和綉法的介紹,讓它成為入門必備(現在有kindle版了)。

其次是《苗綉紋飾》,這本書並不很有名,托同事之福,我得以知道這本書。它是台灣輔仁大學一個服飾實驗室整理的,開篇幾頁簡短的介紹,就提綱挈領地苗綉所有常見圖樣做了一個概括,接下來就是按照不同地域(主要集中在貴州)將其收集的綉樣逐一展示,會配有紋樣簡要說明文字。圖樣很全,書很大很厚,在孔夫子上賣到五六百以上,不過不那麼講究的,也可以努力找到電子版(購買就是支持,電子版本也是收費的,這個叫「讀書世界」的網站聲稱是和各大學圖書館電子資料室合作的。我願意相信是因為它冷門書籍和上個世紀出版的書籍非常全,所以姑且相信我買的電子版本還是合規的)。

而這本《民間刺繡挑花》最好的一點,就是補足了市面上關於湘西地區苗綉介紹的空缺。其他書籍,要麼側重在貴州苗綉,要麼側重在湖南湘繡而只用很少的篇幅介紹苗綉,要麼編輯水平不高。它收藏了湘西地區保靖、花垣、乾州、懷化、沅水等來自民間的苗綉、瑤族刺繡的收藏品,註明了圖樣,並且在文末目錄中有指明其現藏地(基本說明是來自此地)和簡要的介紹,如果想了解湘西地區苗繡的特點,這本書是很好的資料(當然如果有其他的資料,也歡迎指出)。

看多了紋樣,其實還是很困擾:量變沒有變成質變。關注一個做這一塊的公眾號叫織綉染,寫道,民藝並非只是單純的符號和元素,而應該化為「美」學;元素也不等於風格,轉換了載體,元素本身的風格也會變化。自身的背景離藝術遠著呢,所以姑且先當練練眼吧。

苗綉苗錦

鍾濤著

這本書可以看作是《苗綉》收集圖樣的補充版,以及《苗族紋飾》圖樣庫的shortlist。

賴聲川的創意學

作者:賴聲川

賴聲川在這本書中,給創意畫出了一座金字塔,而這座塔看似複雜,實際上就分為「創」和「作」兩個方面。

創意是——

創+作

慾望的湧現+慾望的表達

構想+執行

想像力+組合力

感性工作+理性工作

智慧+方法

圖看似複雜,其實是分解了創與作的種種來源與素材

看之前,我以為這本書是關於「作」的,即講述關於如何誕生創意的方法和技巧。而實際上,它三分之二的篇幅都在講述「創」,講述在真正所謂「創意」或「靈感」萌發之前,創意人應當如何生活:要學會用智慧引領自己,要開放自己進入創意模式,而最核心的問題是你「如何看」。如何看待自己,如何審視自己渴望創作的動機,如何看待他人(去標籤如其是的、追尋因果的),如何看待這個世界的整體和相互聯結。

其中對我最有啟發的,是中間講述如何看的章節。這過程從「看自己」開始,人們生活中所經驗的,會經過歸類和重複而成為習性,而習性又會指導人們如何生活和如何認知。在行為背後,就存在著動機。改變後者,便能扭轉前者,但一定要不斷內省,問「為什麼」,一直問下去。

從動機,我就在思考我最大的關懷是什麼。來到黑麥是為了探索自己和為鄉村做一些事,而黑麥給了我這種探索一種保障。在我不斷嘗試的過程中,我感受到最大的2個困惑就是,我做的是真的能夠實現目的的事情嗎?如何處理和利用與他人的關係?——「自由」、「真實」,「他人」、「自我」,是始終鳴響在我內心的大議題和小議題。如果未來我從事創作,這也應當會成為我想要放出來的東西。

「如何看事物」?他提出了世界觀、如是觀和因果觀三個點,第一個指的是要對世界的整一和萬事萬物的聯結保持敏感和開放,這樣才能進入一個「創意模式」;而後兩點則對應了能否直接看到事物原貌、看到事物因果的能力。

如果說到對我的工作的借鑒的話,可能也是一些抽象層面的,最直接的就是我們在忙於眼前之時,一定要能夠看到更大的圖景,這句話是說慣了的,但實踐中往往被忽略。此外就是指導我們如何生活、如何積累經驗的了。一直覺得自省是一個自己的優點,但是省的內容都圍繞著「自己」,卻漸漸無法對身外事物更深入地「看」和體察,這也是看書時再次反思的。

這本書警句和觀點非常多,而且也對應著很多現代人的議題,此處無法一一盡述(關於「作」和金字塔的部分,還可以說很多)。在我看來,應該可以算作工具書一類,需要在未來有困惑的時候再回頭看的。此外,著急著想要多讀書,感覺自己讀的時候心不很靜。

/ / 博聞閑情 / /

紅玫瑰與白玫瑰 : 張愛玲全集02——小說

作者:張愛玲

這一本是無法一口氣讀下去的,兩三篇斷斷續續讀著,仍然能感覺到舊時代深處所沉澱著的深深的悶人塵土與陰冷的哀怨,被文字攪擾起來。無端地想到門羅,因為她們筆下寫的都是女人的命運,均是註定了的,家庭,婚姻,愛情,做女兒的,做妻子的,做母親的……現在又如何呢?愛情是女性的軟的枷鎖呀。

流言

作者:張愛玲

錦心繡口。讀到原來課本中弟弟的風箏一節,沒想到完整的故事其實是張愛玲與家庭的抗爭。很多寫張愛玲故事的文章,脫不出她自述的這一節。

百年好合 : 民國素人志

作者:蔣曉雲

開頭覺得太淡了,又沒張愛玲那種筆力。後面幾個故事越寫味道越濃厚,動輒時間就跳過四五十年,從上海到台灣、香港、美國,人物的愛恨也都因之被一次次攪濃或沖淡。裡面講了蠻多有錢人家的生活,第一感覺是闊太還是挺不自由的,哈哈。

憂鬱的熱帶

作者:[法]克洛德·列維-斯特勞斯

唯一可以拿出來一戰的厚書就是這本《憂鬱的熱帶》,而它,還如此好讀……讀完這本書很想認識作者,因為在叢林中遊歷、組織起幾十人的探險隊,絕非單純的學者所能為;一面不斷糾結反思、想為人類學這個學科划出邊界,一面仍頭腦清晰地從原始人的社會生活中概括出模式;一面保有嚴謹和思辨,一面又能如此揮灑恣情文字。

哎忘記之前是哪個台灣女作家寫過很多關於她多麼愛「史陀」的文字了,我覺得我可能也愛上了「史陀」,這麼說吧,讀完這本書真有三個月不知肉味之感。

(這是一段完全不學術的評論,如果想看學術的看這個書的序就好了)

東北遊記

作者:[美] 邁克爾·麥爾 / 何雨珈 譯

看了東北的新聞所以想看看這本書,當然它對於理解東北的「人民性」沒什麼幫助,但是描述了東北這片土地在近代從捲入戰爭偽滿洲國以來所歷經的變化,以及當下荒地村正在發生什麼、人們正在如何生活,兩部分相交織,襯出一幅奇特的景象。書名遊記,也確實如此,書中對於歷史遊歷式的記述讓人很難從中總結或者領悟什麼,作者非常辛苦地實地走訪歷史發生之處,抄錄了頗多史實,但是除了讓人發一句「啊,原來東北在這個時期發生了這個」之嘆外,並無更多的觸發。倒是對現實中人物的描寫部分都非常形象,很有意思,固執地在路邊種花的二姨、脾氣略有些古怪的舅舅,這些人的生活倒好像還沒看夠。

好想知道「和平隊」這些人是不是有某種一定要寫一本兒非虛構的KPI,而且大家要變著花樣換著地方寫。這幾天在書店又看到一本《長樂路》,看看封面與推介,我翻開作者介紹,不禁兩眼一翻:又是一個和平隊!不過不知道是翻譯還是怎麼樣,隨便看幾段覺得語言和對話有點糙,所以沒買來看。

不過,這些人裡面寫得最好的還是何偉和歐逸文,前者寫中國人如其「人」,後者寫中國人如其「中國」。當然,何偉在大家評價中還要更高一籌,因為寫人更難,他又確實寫得很好。而歐逸文,那本書雖然在某些人的評價中認為是套路式的西方人看中國人,但是他也寫了衚衕里的孔廟、學瘋狂英語的80後、寫了韓寒,對Age of Ambition:Chasing Fortune, Truth, and Faith這個主題寫得非常深入,所以還是很值得一讀的。沒有簡體版(鐵定出不了),台版書我當時也買不到,貌似還是從某個學英語的賬號那裡扒來的mobi版。

再會,契普斯先生

作者:[英]詹姆斯·希爾頓 / 葛傳椝、俞亢詠 詳註

你將面對棘手的世界,或許它在成長過程中也會變好,但是這樣的世界正是因為契普斯先生這種基石一樣的人物才會維持那種「分寸感」。

用來學英語很舒服,打算買葛先生注的另一本《茶花女》,這兩本都是今年才出的。歷來很不喜歡硬殼書,但是這本很輕,很方便帶,很適合像我這樣的商務人士(咳咳咳)。

不成問題的問題

作者:老舍

那語言真是活的,是從那些掙扎著的底層人的心窩裡掏出來的,又把社會現狀、令人不齒的人心刻畫得無不畢肖。印象深的就是《月牙》,天空中的月牙始終掛著,然而生活在舊社會的女孩子的命運就如月牙一般晦暗。《不成問題的問題》寫人極為周到,還有《我這一輩子》,這本共收錄5個故事,另外兩個是《斷魂槍》和《微神》。有kindle版本。

離開的,留下的

作者:[意] 埃萊娜·費蘭特

離開的,留下的,混亂,接二連三的混亂。先是莉娜在香腸廠的鬥爭,再是恐怖和鬥爭的氣氛在整個國家展開,接著卻又回到了埃萊娜看似穩定但是實則正在破碎的家庭,整本書充滿了混亂。也是埃萊娜離莉娜越來越遠的一部,兩個人都在試著從自己身上切掉屬於對方的那個部分。一個周末一口氣讀完了,正如第一本第二本一樣的好看。這本書只有女性才能真正讀進去,因為那些關於身體、命運、處境、思緒的微妙轉折,只有同樣為之困擾的女性們才能體會。

房思琪的初戀樂園

作者:林奕含

我渴望鑽進去對她大呼:那不是愛啊!那不是愛!即使是愛,也不值得!那些努力的譬喻與修辭,那些關於愛的合理化,讓痛更重了。不管它戴上了什麼文學的帽子或者其他偽飾,不管死亡是否因為對於文學之虛偽的破滅,這件事本身不容錯看,對受害者來說也是——她們本來可以不去面對這些的。李國華們到現在又能如何?從書中曉奇的命運,我們可以看到這些令人噁心的男性甚至還會被看作某種勝利者。

但是從另一個角度,我又隱隱感覺到,身經其痛、其愛與文學的撕裂、其為之加諸的所有譬喻和言辭,如此之重,以至於一旦抽去,生命會重返一種庸常之「輕」。日常也許幸福,但是是輕的。伊紋最終對思琪放手了,劉怡婷何嘗不憤恨?她死於靈魂鑽出肉體之輕,在那巨大的被掏空面前,我們都只是苟活。這個議題超出了「強姦」這件事本身,而且也許會誤導某些人,所以很難去討論。

過年假期還看了三本網路小說:《鳳囚凰》、《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別拿穿越不當工作》,其實以前一直在想,網文雖不嚴肅,但哪怕能寫出這種故事也會覺得很滿足的。前兩本都是比較熱的了,不多說;第三本我一定要強推,雖然標題很「晉江」,情節也難免有些不那麼符合邏輯,但是我覺得故事的內核很嚴肅,那就是人性如何形成,人又是如何抗爭。方無應的塑造支撐起了作者的野心,其他人雖然沒做到這麼飽滿,但是也很有趣。而悲劇色彩濃厚的番外,更是讓故事從一個Happy ending的穿越小說變成一個有著命運重量的故事。此外,故事的流暢性和可讀性也很高。

接下來打算讀《故事》、《三故事》、《到燈塔去》,想讀馬斯克傳記英文版,可能再讀幾本更「實務」的書。

GIF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芝士山下 的精彩文章:

TAG:芝士山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