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在草原上,皇位不傳兒子傳兄弟

在草原上,皇位不傳兒子傳兄弟

昨天我們說過儒家文化的擴張極限就是到長城以南,北方就成了游牧者的天下。

今天,我們來看看中原與草原統治差異。

中原的統治邏輯

你知道,中原是農耕文化,人口定居,所以會有穩定的稅收,這樣就形成了雄厚的財政能力。

在這個基礎之上,中原在周朝之後發展成為了一個官僚制帝國。

官僚制有個顯著的特徵,主要表現在君主與官僚的功能分工上,具體怎麼表現的呢?

其實,中原的君主的首要功能是象徵皇權的正當性,然後官僚負責在已有的制度下幹活。

這就意味著君主的第一重要的是確保繼承的穩定性,而為了確保穩定,繼承人的資格必須符合如下要求:

第一,這個資格必須是唯一的

第二,這個繼承人必須是容易識別且沒有爭議的。

那什麼就理所當然的成為了共識了呢?

沒錯,就是嫡長子繼承製度。

也就是說,中原的繼承秩序是父終子及,這主要就是為了確保權力的正當性。

簡單來說,中原依靠強大的財政建立了官僚體系,因而嫡長子繼承製度成為必然。

草原的統治邏輯

說完了中原,就得說說草原了,與中原相比,草原上是沒有穩定的稅收的。

為什麼呢?

因為草原人口的流動性特別大,如果強行收稅,成本會非常大。

這樣就無法形成像中原那樣的官僚制度。

那草原上是如何治理的呢?他們以小部落為單位。

提到小部落,就不得不說一個「鄧巴數」。

英國有個人類學家叫鄧巴,他提出以小部落為單位的人口規模的上限是150人,

一旦超出這個範圍就不再是熟人社會,而是陌生人的社會。

熟人社會和陌生人社會的管理方式是不一樣的。

具體而言,熟人社會主要依靠熟人關係去管理,而陌生社會只能依靠規則。

換句話說,草原只能依靠以小部落為單位的熟人關係去管理,而中原也必須依靠官僚體系下的各種制度去管理。

上文說了,草原無法形成財政,也沒有穩定的農耕創造的資源財富,

那麼草原上的人獲取資源的方式總會帶有一些掠奪性。

這就要求部落的統領必須具備一定的戰鬥能力,能不斷的從外部帶回資源,

因此,草原的繼承順序就不能是中原的老子沒了兒子上了。

而必須是哥哥沒了弟弟上了,

因為一般部落統領去世的時候,他的兒子一般都還年幼,沒有能力從外部為部落帶來資源。

所以啊,草原因為生活方式的特殊性,必須採用與中原不一樣的秩序。

明天啊,你會看到中原和草原之間有著相愛相殺、相互塑造的關係。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復古優雅又小眾的港式Brunch
候鳥走了又來,可他走了還回來嗎?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