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兩年間,每隔三五天寶寶就發燒咳嗽一次,愁死人了!

兩年間,每隔三五天寶寶就發燒咳嗽一次,愁死人了!

今年2歲3個月的女寶寶嬌嬌,2015年冬出生,還未滿月,就感冒咳嗽了。

不到兩個月時又得了肺炎,住院治療十幾天才好。

此後,每過三五天,孩子不是感冒咳嗽、發燒就是肺炎,還必須住院才能治好。

嬌嬌家住我省某縣農村,為了給孩子治病,從縣醫院看到地市醫院,再到武漢某大醫院求診,又去廣東某地醫院住院,再去北京某大醫院求治,為了治病可以說縱貫中國南北中,有認為孩子喉軟骨發育不良的,也有認為孩子有先天性心臟病的,也有認為孩子有動脈瘤需要手術治療,以防止將來出現胸主動脈破裂的,不一而足。

每次藥物治療後,孩子的感冒、肺炎咳嗽也總是能好,但,就像嬌嬌爺爺說的那樣:「好不了幾天,準保又開始咳嗽發燒了。」

一個剛剛出生的襁褓中的嬰孩,為了求醫,被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抱著、哄著、摟著、喂著,北上南下輾轉,到處求醫問葯,長達兩年之久,凡是做父母的,都能感受到其中的無奈、心疼、疲憊、困惑、焦躁。

嬌嬌爺爺說:「經常是孩子夜裡發高燒,嚇的當夜趕緊轉院,每個月都這麼折騰一兩次,愁死人了……」

嬌嬌年輕的爸爸說:「孩子一生病,夜裡總是哭鬧,要成夜成夜抱著,小孩睡不好,大人更睡不好,又不知到底得了啥病,都快熬成焦慮症了。」

嬌嬌的媽媽也紅著眼眶說:「從去年9月到今年3月5日來咱院之前,孩子身上打了估計有100針了呀……」

可愛聰明的嬌嬌到底得了什麼病?為什麼久治不愈?憂心如焚的嬌嬌一家,在當地縣醫院的推薦下,於三月初來河南省胸科醫院求診。

在了解既往病史之後,嬌嬌住在了我院小兒心血管外科三病區。根據武漢某醫院行CTA(非創傷性血管成像技術)檢查,我國著名心血管外科專家、我院副院長王平凡和小兒心外三病區主任諶啟輝討論後初步認定:孩子得的是完全性血管環,後根據各項檢查互為佐證,確診為該疾病。

「這是一個罕見疾病,容易誤診誤治。目前相關醫學文獻沒有該病的發病統計數字。」諶啟輝說。

為啥我們的醫生一看就是血管環呢?諶啟輝說:「這需要對血管發育的胚胎學有充分的理解才能診斷出來。」

大家都知道地球上最早的生物來自哪裡吧,對,來自海洋。從單細胞生物開始,到多細胞生物再到魚類等,直到發展到我們這群萬物之靈長的人類,經過了32億年的進化。

很有意思的是,我們人類的胚胎髮育史,也是從單細胞開始,用十個月的時間(十月懷胎)將幾十億年的生物進化史重新演繹了一遍。這個規律,這就是生物學上的重演律(英文名:recapitulation law,即生物發展史可以分為兩個相互密切聯繫的部分,即個體發育和系統發展,也就是個體的發育歷史和由同一起源所產生的生物群的發展歷史,個體發育史是系統發展史的簡單而迅速的重演)。

懷孕5周左右的時候,人類胚胎就已發育出六對腮弓,隨著發育的進行,第一、二、五對腮弓退化,第三、四、六對留了下來。一般情況下,第四對右側也會退化。

但嬌嬌這個寶寶是左側退化,右側沒有退化。

這意味著什麼呢,我們一般人主動脈都是左弓左降,但嬌嬌是右弓右降,這倒沒有什麼大的影響,麻煩在於,第四對左側那個腮弓沒有退化完全,變成韌帶(裡面無血管),和右降主動脈連在了一起,形成了一個閉合的血管環。連接處有個一小的突起,這個閉合的血管環里,有氣管,食管等重要器官穿過。

武漢某大醫院已經發現了這個突起,認為這是一個動脈瘤,需要趕緊做手術,不做容易破裂。

為什麼我院能看出這是一個閉合的血管環,突起只是一個憩室呢?正確的判斷難在哪呢?

首先要知道,CTA是這樣一種技術,凡是有血流的地方,就能顯像,沒有血流的地方,就沒法顯示出來。那條沒有退化完全的韌帶里是沒有血流的,從片子上看,像一個半環,沒辦法看到它其實是一個完整的環。

「武漢醫院已經查出孩子有破鑼音,右弓右降,已經很接近明確診斷了,但是如果不了解心臟發育過程,你就沒法往這邊想,和正確診斷也就擦肩而過了,降主動脈憩室其實就是左側第四弓未完全吸收的殘跡。」諶啟輝說。

經檢查發現嬌嬌食管氣管明顯受血管環壓迫,氣管受壓達到50%,這才是嬌嬌易患呼吸道感染、肺炎的罪魁禍首。

手術於3月20日進行,由王平凡副院長和諶啟輝主任共同實施完全性血管環矯治術,術中所見完全印證了術前的判斷。手術完成順利,術後當日即從監護室轉入普通病房。

在嬌嬌的病房裡,爺爺、爸爸和媽媽圍坐在孩子周圍,他們說話帶笑,神情放鬆:「這是我們整個家族的一個大大的心病啊,孩子治好了,面對救我們一命的醫護人員,除了感謝,還是感謝!」

據了解,目前嬌嬌恢復順利。

文:李紅

校對:祖曼

審核:張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寶寶 的精彩文章:

寶寶有特殊「體香」,請要足夠重視!
從便便,看寶寶的健康!

TAG:寶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