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星巴克咖啡致癌:丙烯醯胺點讚美國法律公義精神

星巴克咖啡致癌:丙烯醯胺點讚美國法律公義精神

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公布的致癌物清單初步整理參考,丙烯醯胺在2類致癌物清單中。

美國洛杉磯高等法院的一紙裁定,全球最大咖啡連鎖品牌星巴克公司最近正遭遇「史無前例」的公關危機。星巴克和其他咖啡從業者在加州售賣的咖啡產品,必須要貼上致癌警告標籤。為什麼星巴克產品也要像香煙一樣貼上警告標籤?根據路透社的報道,本次裁決的文件顯示,在咖啡烘焙過程中產生的化學物質丙烯醯胺具有致癌性,咖啡零售商必須按照1986年安全飲用水和有毒物質強製法案在產品包裝上貼出警告,而被告的咖啡零售商除星巴克,還包括綠山咖啡、斯味可、卡夫食品公司。目前這些公司均未對此事作出回應。

全美咖啡協會的聲明則表示,咖啡行業正在考慮上訴,並採取進一步的法律行動。協會認為,致癌警告標籤很有可能會對消費者產生誤導,因為美國政府的膳食指南里聲稱喝咖啡是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根據這項裁決,被起訴的公司可以在4月10日之前向法院提出上訴,但是這起持續八年之久的訴訟仍未結束,下一階段審理將圍繞咖啡零售商應向消費者支付多少賠款,賠款的參考數字是向自2002年起飲用咖啡的加州消費者每人支付2500美元,考慮到加州有4000萬人口,因此賠款一旦發生,很有可能是一個天文數字。

澱粉類食品在高溫(>120℃)烹調下容易產生丙烯醯胺。 研究表明,人體可通過消化道、呼吸道、皮膚黏膜等多種途徑接觸丙烯醯胺,飲水是其中的一條重要接觸途徑。2002年4月瑞典國家食品管理局和斯德哥爾摩大學研究人員率先報道,在一些油炸和燒烤的澱粉類食品,如炸薯條、炸土豆片等中檢出丙烯醯胺,而且含量超過飲水中允許最大限量的500多倍。之後挪威、英國、瑞士和美國等國家也相繼報道了類似結果。

根據香港消費者委員會的研究,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在經油炸之後,都會產生丙烯醯胺。研究已知丙烯醯胺可致癌。但世界衛生組織表示,由於難以統計丙烯醯胺要到哪一個濃度才會致癌。

既然丙烯醯胺的形成與加工烹調方式、溫度、時間、水分等有關,因此不同食品加工方式和條件不同,其形成丙烯醯胺的量有很大不同,即使不同批次生產出的相同食品,其丙烯醯胺含量也有很大差異。在JECFA 64次會議上,從24個國家獲得的2002-2004年間食品中丙烯醯胺的檢測數據共6,752個,其中67.6%的數據來源於歐洲,21.9%來源於南美,8.9%的數據來源於亞洲,1.6%的數據來源於太平洋。檢測的數據包含早餐穀物、土豆製品、咖啡及其類似製品、奶類、糖和蜂蜜製品、蔬菜和飲料等主要消費食品,其中含量較高的三類食品是:高溫加工的土豆製品(包括薯片、薯條等),平均含量為0.477 mg/kg,最高含量為5.312 mg/kg;咖啡及其類似製品,平均含量為0.509 mg/kg,最高含量為7.3 mg/kg;早餐穀物類食品,平均含量為0.313 mg/kg,最高含量為7.834 mg/kg;其它種類食品的丙烯醯胺含量基本在0.1 mg/kg以下,結果見表1。

由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研究所提供的資料顯示,在監測的100餘份樣品中,丙烯醯胺含量為:薯類油炸食品,平均含量為0.78 mg/kg,最高含量為3.21 mg/kg;穀物類油炸食品平均含量為0.15 mg/kg,最高含量為0.66 mg/kg;穀物類烘烤食品平均含量為0.13 mg/kg,最高含量為0.59 mg/kg;其它食品,如速溶咖啡為0.36 mg/kg、大麥茶為0.51 mg/kg、玉米茶為0.27 mg/kg。就這些少數樣品的結果來看,我國的食品中的丙烯醯胺含量與其他國家的相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致癌 的精彩文章:

換新房必定有異味,教你如何治理家中污染,去除甲醛等致癌物!

TAG:致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