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逸書:中印經貿彈性緩衝了政治衝擊

逸書:中印經貿彈性緩衝了政治衝擊

儘管中印兩國領導人早在2015年便已經設定了1000億美元的雙邊貿易額目標,但幾年來卻一直在700億美元左右停滯不前。但最新貿易數據顯示,2017年兩國貿易額年增長率為18.63%,達到了844.4億美元。這被視作一個里程碑,雙邊貿易額首次突破了800億美元大關。

儘管距離目標仍然有200億美元的差距,但兩國官員都希望雙邊貿易額以及中國對印投資額能在今年繼續上升,兩國政府正在努力消除中印局勢中的緊張氣氛,並推動正常化進程。印度總理莫迪有望於今年6月訪問中國,參加在青島舉行的上合組織峰會。中國領導人今年也有可能會對印度進行回訪。

互為重要的市場

如今,作為全球製造業巨頭的中國,其燈具、電子產品、智能手機和機械產品大量湧入印度市場。而印度方面長期以來一直希望自己的強項,比如仿製葯和信息技術服務等領域,能夠儘快進入中國市場,印度十分希望能夠縮小中印雙邊貿易不斷擴大的逆差。

中印兩國商務部長不久前在新德里會面後,人們對兩國貿易逆差態勢有可能改變感到樂觀。中國方面同意就這個問題開展工作,為在一段時間後實現貿易平衡做出計劃。

根據中國貿易數據顯示,去年印度對華出口額增長39.11%,達到了163.4億美元。印度從中國的進口額則增長了14.59%,為681億美元。

印度已經成為中國產品的第7大出口目的地,同時也是中國第24大進口國。印度對華出口首先集中在礦產資源方面,鑽石、銅、鐵礦石、有機化學品和棉紗為印度出口中國增長貢獻良多。印度是中國第二大鑽石進口國,其市場份額佔比為33.06%,僅次於南非。此外,過去一年裡,印度對華出口的銅礦石增長了115.78%,對中國出口的鋅則增長了802%。

而另一方面,中國對印度的出口則以電子機械和設備為主,增長了28.23%,達到217.7億美元。印度是中國最大的化肥出口國,出口額增長了16.98%,達到了10.3億美元。有機化學品也是中國對印度的主要出口產品之一,2017年的出口總額為65.6億美元。

這些數據表明,兩國對彼此而言都是重要的市場。儘管雙邊貿易額達到了新的里程碑,2017年的貿易赤字依然高達517.6億美元,比前一年增長了8.55%。印度一直在向中國方面呼籲,向印度公司開放信息技術和製藥領域,以減少巨大的貿易逆差。這些減少貿易逆差的努力正在逐漸顯現成效,中國公司不斷增長的對印投資則正在成為新的趨勢。

相關行業還在搖擺

目前,中國是印度最大的貿易夥伴,也是增速最快的外國直接投資來源國。2014年以來,在莫迪提出「印度製造」的口號之後,印度便一直在努力吸引中國公司,希望它們能夠為印度大型製造業帶來急需的投資,並利用低成本資金來彌補印度的「基礎設施赤字」。此外,印度還出台了許多輔助措施,如提高電子產品、太陽能零配件的進口關稅等,迫使這些行業的中國公司將部分生產過程轉移到印度。

在2015年前,中國投資者很少參與印度國內的大型投資協定(一億美元以上投資)。中國一家知名電商集團的投資率先打開了這一缺口,這一年也是印度智能手機用戶比例首次超過25%分界線,跨過這一比例是一個里程碑,幾年前智能手機用戶的激增也催生了中國電子商務市場的增長。對於中國公司而言,這無疑是印度市場顯露的一個機會,可以進行大規模投資。

因此,在兩年時間內,數字產業成為了中國對印投資的最大受益領域。中國對印度投資的大幅增長在2017年一直持續未間斷。

中國該電商集團和一家中國互聯網企業已經宣布或接近宣布完成20億美元的投資。投資的領域包括印度的移動支付平台、印度版大眾點評網站、百貨電商網站以及印度叫車平台Ola,甚至還將對印度醫療保健平台Practo進行第二輪投資。

中國一家最大的旅行網站也對印度旅遊在線網站MakeMyTrip進行了第二輪投資,投資額達到1.65億美元。中國某知名手機公司也宣布,有意對印度初創公司進行10億美元的投資。

除了這些互聯網行業的投資外,2017年中國企業對印度製藥行業也進行了重磅投資。中國某製藥公司花費10.9億美元,收購了印度製藥公司Gland Pharma74%的股份。這一投資協議花費了一年多時間才宣告完成。為通過政府審查,中國這家製藥公司收購的股份從最初的96%下降至86%,最終又下降至74%。這也顯示了中國公司對印度製藥市場的看好。

總體來看,中國海外投資流向印度的勢頭,並未受到2017年洞朗對峙這類負面政治事件的影響,這也表明兩國貿易和投資關係具有很大的彈性。同時也表明,與世界其他市場相比,印度依然是中國海外投資較為欠缺的地區。

對於印度政府而言,引導中國的投資進入基礎設施建設等優先領域或者能夠創造大量就業崗位的領域,這依然是一個挑戰。

雖然印度的初創公司感激中國風險投資家的進入,但印度國內較為傳統的行業則大多保持警惕,在把中國看作經濟對手或是經濟合作夥伴之間搖擺。當然,最終依然是印度消費者的錢包說了算,並繼續吸引中國的海外投資進入印度。(作者是「投資印度」公司中國和東南亞區原負責人,本文由王曉雄翻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網 的精彩文章:

前世貿組織總幹事拉米:美若退出WTO 其他成員國也可重構國際貿易體系
半島大事件!朝韓商定4月底在板門店舉行首腦會談!

TAG:環球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