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美對華貿易真的「吃了大虧」?美國人自己都不這麼認為……

美對華貿易真的「吃了大虧」?美國人自己都不這麼認為……

美國單方面威脅發動貿易戰的一個重要借口是:中美貿易使美國,中國佔了大便宜。果真如此嗎?非也。中美貿易是市場行為,是互利共贏關係。美方宣稱「對華貿易吃虧」,是典型的佔了便宜還賣乖。

首先,受美元國際貨幣地位決定,美國的對外貿易以及對華貿易,歷來不是包括未來也不可能是「吃虧」的一方。長期以來,美國一直利用美元霸權,通過徵收國際鑄幣稅、石油美元等方式在全球掠奪財富,不平等地換取外國財富。二戰後,布雷頓森林貨幣體系鑄造了美元在世界貨幣體系的中心地位,美元成為各國重要外匯儲備手段和國際清算與支付手段。應該說,美元在世界貨幣體系的中心地位首先是由美國在全球的經濟地位所決定的,但由此帶來的另一個值得關注的經濟現象是,隨著布雷頓森林貨幣體系的確立,美元作為世界貨幣自此擁有了貨幣霸權地位。美國享受到了其他經濟體無法享受的鑄幣稅,可以通過發行美元的形式少生產多消費。換而言之,美國可以用美元這一特殊設計在全世界進行消費,在全球範圍「買買買」,同各國換取寶貴的物質財富和服務。而其他國家必須通過實質性的生產才能換取美元這一「硬通貨」,才能到國外消費。不難看出,在國際貿易中,美國進口越多,占的便宜越大。

其次,美方宣稱「吃虧」,一個很大的盲區在於忽視了中美經濟之間的互補性。中美兩國所處經濟發展階段不同,經濟結構相異,存在很大的互補性。美國增加進口,損害的絕不會是本國的相關產業,恰恰相反,進口還有效地平抑了美國的通貨膨脹。中美雙邊貿易正是這種互補的體現。通過大量進口源自中國的低成本勞動密集型產品,美國在滿足其國內市場需要的同時大大降低了居民的消費成本。數據顯示,如果完全依靠美國內生產的話,美國國內物價水平將顯著提高,居民消費開支將明顯增加,最終損害美國消費者福利,助長通貨膨脹。1963年到1989年26年間,美國的年均通脹率為5.4%,國內居民飽受物價快速上漲之苦。而1989年至2015年之間的26年,美國的年均通脹率降為2.5%,這期間的重大變化就是美國大幅擴大從中國進口,進口比例從11.7%上升到38.6%。中美貿易的擴大,有效降低了美國內通脹水平,美國人的高福利、高消費,很大程度上依賴的是不斷增加進口。

第三,美方感覺「吃虧」的另一個誤區還在於特朗普政府對於順差逆差現象的理解。對外貿易出現暫時性的順差逆差完全是一種正常現象,順差並不見得完全是好事,逆差也不見得有很糟糕,具體情況還得具體分析。美中貿易逆差增大,事實上有利於增加美國就業。美國總體處於產業鏈高端,蘋果公司等美國企業將產品的研發、營銷放在本國,生產製造放在中國。美國自中國進口中,屬加工貿易的中間投入品佔半壁江山。美國廠商使用源自中國的中間品進行生產,大大降低了成本,有利於提升產品銷量、擴大企業經營規模,進而增加僱傭人數。研究發現,美中貿易逆差擴大時,美國的就業市場表現強勁,這在美國的非製造行業體現得尤為明顯。當前美國的失業率處於歷史低點,重要原因之一便是中美貿易。

最後,美國貿易赤字與經濟增速同頻共振。美國是典型的消費型經濟體,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占近七成。購買來自中國等經濟體的廉價商品,讓美國居民顯得輕鬆瀟洒,而這些支出正是美國經濟增長的最重要引擎。比如,上世紀90年代末期,美國經濟年均增長速度達到4%,而貿易赤字同期也不斷擴大。相反,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美國經濟活動大大放緩,貿易赤字也隨之縮小。可見,美國經濟強勁增長有賴於貿易赤字擴大。

出口就是賺錢,進口等同吃虧,這種觀念早已過時。「美對華貿易吃虧論」可以休矣!

新聞多一點

美各界批評特朗普對華貿易保護措施

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總統備忘錄,宣布依據「301調查」結果,將對從中國進口的商品大規模加征關稅、涉及徵稅的進口中國商品規模可達600億美元,並限制中國企業在美投資併購。特朗普的這一舉動在美國各界引發廣泛關注和擔憂,招致一片批評反對之聲。

多家企業協會致信勸阻

在特朗普簽署總統備忘錄的前一周,美國媒體提前放風稱,特朗普政府將要對規模達600億美元進口中國商品加征關稅的貿易保護措施。隨後,許多企業、商會紛紛致信特朗普,對從中國進口的商品加征關稅表示擔憂,認為這將導致美國國內物價上漲,並敦促特朗普放棄這一計劃,不要對中國進口商品徵收高額關稅。沃爾瑪、百思買和梅西百貨等24家大型零售商致信特朗普,敦促他不要對從中國進口的商品徵收高額關稅。他們在信中表示,任何附加的關稅,都是對美國工薪家庭的懲罰,導致他們的家庭基本用品,例如衣服、鞋子、電子產品和家居用品等商品價格上漲。

耐克、安德瑪等82家鞋業公司也表達了對中國進口商品面臨大規模加征關稅的擔憂。他們表示,美國目前已對從中國進口的鞋類產品徵收懲罰性關稅,如果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增加關稅,「將意味著鞋類消費者的成本上升和美國就業機會的減少」。

與此同時,45家行業協會聯名致信特朗普,請求不要對中國進口商品加征關稅,並警告稱此舉將給美國經濟和消費者帶來極大的傷害。這些協會代表了美國部分最大的企業。他們在信中寫道:對中國徵收關稅將提高消費品價格,扼殺就業,拖累金融市場。

代表300多萬各類企業利益的「美國商會」則發表聲明稱,「美國商會對特朗普政府對中國進口商品徵收高額關稅的決定表示強烈反對,該決定將使美國家庭因稅改而獲得的退稅收益受到損害」。美國商會主席托馬斯·多諾休認為,「徵收高額關稅會導致具有破壞性的貿易戰,給美國經濟增長和創造就業帶來嚴重後果。如果美國政府著手實施這項計劃,美國消費者、商業、農場主和牧場主的生計都處於危險之中」。

各州市政府集體唱反調

不僅於此,特朗普政府限制中國企業對美投資併購的舉措也引發不滿,美國幾大州並不打算配合該舉措,集體唱起反調,並向中國企業拋出橄欖枝,尋求投資。美國阿肯色州經濟發展委員會執行主任普雷斯頓稱,與中國合作可以給阿肯色州帶來巨大利益,僅僅是中國在阿肯色州開辦的一家服裝廠,就為當地居民創造了800多個就業機會。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西薩克拉門托市長表示,過去一年,美國政府多次以「國家安全」為由,拒絕中國企業收購美國公司,但當特朗普政府在自由貿易中倒退時,美國各大州、市的州、市長們擔起了開放市場的職責,想方設法吸引來自中國的投資,促進本地就業。種種跡象表明,美國各州市的管理者並不打算跟隨特朗普政府的腳步,他們傾向於自己掌控各地的經濟未來。

輿論批評「加征關稅」政策

連日來,美國主流媒體也非常關注此輪中美貿易摩擦。多家美國主流媒體報道稱,雙方一旦發生貿易戰,不少普通美國人將遭受巨大損失。美國著名電視財經頻道CNBC網站打出標題:「貿易戰是一場你根本贏不了的戰爭:美國企業猛批特朗普加征關稅」。

《福布斯》雜誌網站刊文指出,貿易戰確實會給經濟造成極大損害。文章警告稱,不應低估發生全面貿易戰的風險,因為貿易戰不僅對經濟有害,還有可能演變成真正的戰爭,這不是美國想要看到的。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的報道認為,加劇貿易摩擦將對美國企業產生巨大影響。如果打貿易戰,美國大豆、波音飛機、汽車等產品可能會失去潛在訂單,從而使美國人失去大量工作機會。

《華盛頓郵報》的報道標題為:「中美貿易戰,給特朗普投票的人可能最受傷」。報道稱,美國的農民和那些去沃爾瑪超市買東西的普通消費者很可能最鬱悶,他們很多人選特朗普當總統,但特朗普加征關稅的決定會讓他們日後在購買中國製造的產品時花更多錢。

特朗普宣布對中國商品大規模徵收關稅,其堂而皇之的理由是所謂美國對華貿易逆差。對此,201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美國著名經濟學家托馬斯·薩金特表示,這是個愚蠢的決定,美國對華貿易逆差過高,這是美國人自己的問題,與關稅無關。托馬斯·薩金特認為,美國挑起對華貿易摩擦,只對美國非常小的一部分人有幫助,但卻犧牲了大部分美國人和美國以外的人的利益,所以這並不是一項好的政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東北網 的精彩文章:

王俊凱新歌電視首秀 田馥甄蕭敬騰情歌對唱?
韓國男藝人於家中突然去世 葬禮將會安靜舉行

TAG:東北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