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職場 > 啃最硬的骨頭!改革攻堅戰悄悄打響!

啃最硬的骨頭!改革攻堅戰悄悄打響!

1、供給側改革

自2015年開始的供給側改革,主要涉及到產能過剩、樓市庫存大、債務高企這三個方面。當時中央提出了一個主導思想「三去一降一補」。它們分別是去庫存、去產能、去槓桿、降成本、補短板。

去產能:去低利潤、高污染的產能;

去庫存:為新的產能提供空間;

去槓桿:降低長期性和系統性風險;

降成本:是提高效率的基礎;

補短板:提高整體資源配置效率、平衡供需關係。

當時提出供給側改革時,大部分人是一頭霧水,甚至是不太看好的。直到今年,大家慢慢都接受了,甚至是領悟到了供給側的威力。去產能關停小廠搞得轟轟烈烈、去庫存讓人直拍大腿、去槓桿讓投機者壓力倍增、補短板也讓部分新科技企業有了大提升。

時間到了今年,很多人都會覺得,供給側已經完成差不多了。但是,認真的人就會發現,在去年的十九大報告里,依然「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什麼意思?就是供給側改革還要繼續干,沒完。然而,筆者研究來研究去,真沒發現還有哪裡要動刀。其他幾個都好理解,最終落腳點,就盯在了「降成本」上。但如何降成本?是降稅么?是降物價成本么?

降稅收已有營改增、降物價有通脹壓力更加不可能。直到前段日子十九屆三中全會,主題為《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方案》,政府部門撤銷、合併、重組,政治體制改革力度空前。我才真正明白:降成本核心在於降體製成本,而且它將決定這次供給側改革成敗。動自己蛋糕,才是最硬的骨頭。

相比於「三去一補」,降成本將是最難的:

「三去」是政府斷別人的腕;

降成本是政府斷自己的腕;

而降低體製成本或制度成本,又是降成本一些列動作中最難的,不僅是政府斷自己的腕,還傷筋動骨斷自己的路。

2、最硬的骨頭

以前不理解,為何自古改革者多沒有好下場。成了,也毀譽參半;敗了,萬劫不復。商鞅改革使秦國強大,卻遭車裂;張居正改革使明朝中興,卻被抄家。

後來我懂了,大到國家,小到一個公司,解決外部問題相對容易,難的是內部組織變動。銷售主管原崗位月薪好幾萬,換個虛職,是誰都不願意。

過去,中央在降成本上也做過多種嘗試和努力,做了大量的工作,比如減稅、降費、降低要素成本等諸多方面。但是最終,結果還不令人特別滿意。人們總覺得只要和政府打交道,就非常難,事難辦、臉難看。企業還是覺得稅負大、成本高,壓力大,民間投資也增長乏力。儘管中央三令五申,現在也稍有改善,但行政成本依然高居不下。

利益集團,不僅僅來自於外部,更多是內部。因體制內衍生出的高成本:

行政性收費;

灰色隱性尋租成本;

時間成本。

多年的改革,行政成本的的確確有所下降,比如:

政務電子化,節約時間成本;

反腐、監督舉報,使灰色成本有所收斂;

事業編製減編;

但力度遠遠不夠,當改革進入深水區,就必然要打破核心利益集團。學生校外補課為何屢禁不止?電力集團有沒有貓膩?給企業降稅怎麼就降不下去?行政事業單位人員為什麼不能再收縮?這已經不是抓一兩個人貪腐的問題,而是牽扯到多個部門、整個行政人員的利益。

然而哪有那麼容易,原本我躺著就有錢賺,現在讓我別管了,干其他活去,蛋糕是這麼好動的話,就不會有那麼多懶政、不作為的人存在了。

3、改革派和利益集團的博弈

是利益集團動不得么?不是,在集權制度下,沒有誰是動不得的。但是利益集團總會為了阻撓改革,會藉助民間力量,引導民間輿論。

人們反感政府的惡,卻無人警惕資本的惡什麼意思呢?比如:

中國房價居高不下,造就無數悲歡離合,遠超其他社會現象,但是你見過多少電視劇、電影以此為題材拍攝?

香港自稱公平法制的聖地,卻被灌輸著有錢就有特權,財閥有錢人違約卻被人習以為常。

中國自改開後,國人對海外生活的美好誤解,有多少是由於移民中介通過「貶自己誇別人」營造的。

太多太多的例子,這些又太過於細微,民眾是無法察覺的。而到了改革階段,利益集團同樣會和資本狼狽為奸,引導輿論:

現在這麼難,我們原本過的好好的,都怪他們搞改革;

他們搞改革,都是為了自己權欲、利益;

贊同改革的都是在跪舔,反對改革的才是清流良心……

在政府的惡和資本的惡之間,群眾本能的反擊前者,卻忽視了後者。利益集團無時不刻不等待著反撲,等待著變革的失利。

自改革起,公職人員加班嚴重、禁止公款吃喝、過年過節福利降低,積攢了不少怨氣,不少人在苦熬等待「天亮了」。這次黨政體制改革,將改革領域更加深入,這必將成為一場自我革新的持久戰。

它的成敗,關乎整個供給側改革的最終結果。

而改革派,也必將抓住所有歷史機遇。值得慶幸的是,美國特朗普已經送了份大禮:中美貿易戰。在改革面前,貿易戰結果如何、勝負如何已經不再重要。因為天平已經明顯傾向於改革派。

幻想了下,一段非常有意思的對話:

「領導,***問題現在很棘手,目前是歸交通部管還是歸財政部部?要不這塊先不動了,咱還按老規矩老辦法干吧?」

「有沒有政治覺悟,現在大敵當前,中美都要開打了,誰不服從命令誰走人。」

於是,很神奇的,就有了:

雖然只是一小步,但降體製成本,終於迎來了歷史時刻。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米筐投資 的精彩文章:

無論時代怎麼變,賺錢的邏輯永遠不變!
北京上海急了!搶人大戰也分三六九等!

TAG:米筐投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