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好人也有生死劫

好人也有生死劫

洛陽伊河邊的彭婆鄉許營村萬安山南側,清流環繞、古柏參差中有片墓地,這便是北宋名臣范仲淹的家族墓葬群——「范園」。

被王安石譽為「一世之師」的范仲淹,在他的名篇《岳陽樓記》中,盡顯其格局博大;「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也成了志士仁人的座右銘。

名人多故事,有高光時刻,也有悲催的時候。范仲淹被貶到延州時,又犯了一個錯誤。

公元1038年,36歲的拓跋氏後裔元昊在興慶(寧夏銀川)建立西夏國,轉過臉便不聽大宋「招呼」。夏、宋歷經四大戰役的較量,北宋制不服西夏這匹野馬,最終只好妥協。「新三國」的北宋、契丹、西夏三足鼎立的局面形成了。

范仲淹的倒霉事就發生在其中的「好水川戰役」。

公元1041年隆冬,元昊以10萬精騎兵在寧夏的好水川成功伏擊宋軍,斬殺宋軍10多個高級將領、萬餘士兵,幾乎將宋軍西野精銳徹底擊垮。好水川成了分水嶺。雙方戰略格局驟然改變——西夏轉守為攻,北宋轉攻為守。

當時范仲淹任前線副總指揮。好水川戰役之前,他寫了一封不卑不亢的信給元昊,勸其安分守己,相安西東。

沒成想這信竟捅了馬蜂窩!

戰役之後,作為勝利者的元昊回了一封信,信中謾罵宋皇無腦,將領無能,甚至吹大話要挺進中原。

這封信成了燙手山芋。作為外交文件,理應上報朝廷,可仁宗要是看了,會作何感想?不上報,就有失職之嫌,更會授人以柄。

范仲淹該怎麼處理呢?

他把這封信當眾燒了。

此事傳到開封。當時的宰相呂夷簡非常生氣,指點著手中的「情況通報」,跟同為宰相的宋庠(xiáng,民權人,連中三元出身)說,作為臣子,怎能擅自與西夏交往呢!誰給他的特權?

宋庠也站起身來,神色嚴肅地說,范仲淹,可斬!

一個怪罪、一個定罪,案子就這樣判了。

如此判決,范園裡恐怕又要刨出新土。

范仲淹燒信以後,不是沒留後手。

他料到朝中會炸鍋,隨即寫了奏疏給仁宗。奏疏中說,此戰之前,聽說元昊在權衡與我朝的關係,便趁機寫信對他進行勸諭,申明大義,曉以利害得失。戰役以後,元昊頭腦發熱,復書傲慢無禮。微臣是這樣想的,如果朝廷見信後不加以討伐(已無力討伐),那麼我朝等於受到西夏的侮辱;將信當眾燒掉,便是斷絕西夏狂妄之念。即使臣按律受罰,罪在一人而已。微臣以越權之罪,保聖朝之尊,亦有所值了。

范仲淹奏摺中道明了三層意思:一是他與西夏的「外交」是出於為國為君的公心;二是寫信的時間是在好水川戰役之前,而不是戰敗後的自討沒趣;三是燒信本意是維護朝廷尊嚴。

仁宗明白了范仲淹的初心,心裡頗有幾分感慨。隨後把主張殺范的宋庠貶到了揚州。

范仲淹其實犯下了一個致命的錯誤。「人臣無外交」,這是朝廷嚴禁的越級用權行為。雖然那封信寫在戰役之前,但元昊的復函正是由於這封信。所以置朝廷於尷尬境地的「始作俑者」還是范仲淹。二宰相的罪與罰不是沒有道理。

有人會說,多虧是范仲淹的智慧成全了他。其實不然。范仲淹雖事後做了補救,但能使其全身而退的,不是他的智慧,而是他平日的為人和節操。出事以後,朝臣們一撥接一撥地為他向仁宗開脫,聲勢浩大。眾心難違,仁宗才法外開恩,使他得以保全性命。

恐怕這個重要環節,范仲淹也沒有料到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沙說洛陽 的精彩文章:

氣質的禍兮福兮
情感向理智妥協

TAG:老沙說洛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