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慎終追遠,清明時節憶太婆

慎終追遠,清明時節憶太婆

又到清明時節,每年的這個時候,總比平常會更多憶起太婆的點點滴滴。儘管太婆仙逝已久,可她的音容笑貌及留給我的記憶卻始終清晰。不論時光怎麼沖洗,太婆始終活在我心中。

太婆命苦。太公很早就離開了她,留下5個兒女。她拖兒帶女做農活,常將三四歲的小孩放在田邊地頭,像男人那樣耕地犁田。當女兒和孫女都逐漸遠嫁,兒子和孫子或放排下常德或鋸木板上貴州,他們常年在外拼生活很少有時間回來陪她,年老的她也不免孤獨。

太婆撒手人寰時已101歲了。她的長壽得益於老家的自然環境,得益於長年的勞動鍛煉。她生活的那個山灣灣里,房前屋後全是樹。

太婆是從舊社會過來的人,吃飯從不上桌,幾乎都是把飯菜做好後,自己蹲在灶前或者家門口吃,我記憶中太婆蹲著的樣子最常見。據隔壁一個老爺爺介紹:太婆每天凌晨3點多鐘就得起來挑水。她每天都要到一公里外的地方挑水,挑四擔水水缸就滿了,然後再挑一擔放在水缸邊待用。最後一擔挑回家天就亮了。她就進菜園裡摘菜,然後燒火做飯。

在太婆的影響下,爺爺和叔叔們都努力勞動。太婆常對他們說,等你們成家後,我就放心了。大家也似懂非懂地應上一句:「等我們掙了大錢,一定好好孝敬您。」這時太婆總會露出笑臉,摸著孩子們的頭說:「就怕等不到那天了。」後來,兒女們都離開了她,太婆便一個人過,這時我便常進太婆家,太婆將飯底的鍋巴遞給我,吃著好香好香的。

記得她九十多歲時,大熱天還提著滿籃子洗凈的黃瓜翻過山來,在我家屋前的坪場里被孫子、孫女圍得水泄不通,作為重孫的我當時人太小擠不進去。太婆總是在眾多孫子孫女中尋找我,沒發現就喊我的名字,我在外圍應著「哎!太婆,我在這裡。」她隨著我的應聲擠過來遞給我一根大黃瓜。

太婆對我的照顧稱得上特別,也許是我讓她見到了重孫代了。在那個餓肚年月,她常翻山走上半個小時來我家,為我送幾斤梨子或粟子。有一次,我趁大人回家吃中飯,就溜到未割的稻田掐了不少稻穗,回家被太婆抓了個正著。她要我「老實交待」,我交待後被她惡狠狠地罵,並逼著我將掐來稻穗退給集體,向生產隊長作深刻檢討。她是擔心我幼小心靈里裝上不幹凈的東西,從而影響我的成長。

我讀初一下學期時,太婆突然病倒了。當時我在學校住宿,又到期考,家裡人沒告訴我。我考完回家,太婆已近彌留之際。我坐在床前和太婆說話,告訴她這次期考我考了全年級第一,我看到太婆的嘴角泛出一絲笑容,翹著大拇指點了點頭,我知道這是最讓她欣慰的事。

沒想到天命難違,當我去學校取回通知書後,太婆卻撒手人寰了。

太婆走後不久,農村推行了責任制。山裡人都在責任田、責任地上大做文章,大山裡的人們逐漸擺脫了經濟上的拮据。就在那個金色的秋天,我收到了遠在武漢的那所大學錄取通知書,我發瘋似地跑到太婆墳前雙行淚下:「太婆,你高興了嗎?你的重孫要上大學了!」

參加工作後,我曾多次夢到太婆。夢到她的笑,夢到她的叮囑,夢到她當著別人的面稱讚我,說我讀書努力、說我為人正直做事認真,說我對大人孝順。這些話一直激勵著我,警醒著我,讓我不敢有絲毫放鬆懈怠,在工作中更注重老百姓的口碑,更加清廉,做好自己。【作者:原辰溪縣巡察辦負責人 周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聲在線 的精彩文章:

陶侃:惜陰自強 母子流芳
羅宏:他們串起近代湘人真正風光的百年

TAG:華聲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