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中美教育方式大不同 「散養」vs「虎媽」

中美教育方式大不同 「散養」vs「虎媽」

在美國,出色的華裔移民不勝枚舉,其中一位18歲華裔姑娘尤為耀眼。她就是獲得了23次空手道和跆拳道世界冠軍的田妤倩,她的英文名字KathrynTian更是在國際賽場上家喻戶曉。

比賽中的田妤倩全神貫注。(圖片來源:錢女士提供)

見過田妤倩本人的人們可能會奇怪,為什麼看起來如此嬌小的她能夠在賽場上迸發出那麼強大的力量?這力量的源泉是哪裡?在與田妤倩的母親錢女士的聊天中,美國《僑報》記者感受到,來自家人的陪伴和支持恰恰賦予了Kathryn一往無前的巨大動力。她的家人屬於那種不嘮叨,不抱怨的類型,不僅在她的興趣選擇上沒有強加意志,在日常中,也是以激勵和支持為主。

錢女士「散養」養出了跆拳道世界冠軍,而「虎媽」蔡美兒則成功培養出了兩名讀哈佛的女兒。蔡美兒7年前憑藉《虎媽的戰歌》一書引發外界關注,她對孩子從小嚴加管教,小女兒每天練習小提琴6小時,完全不準看電視。如今,小女兒回憶起媽媽的管教方式,卻說很感謝她當年的嚴厲。

散養養出跆拳道世界冠軍

亞裔孩子與美國其他族裔的孩子比起來在體格上往往不佔優勢,母親錢女士怕瘦小的田妤倩獨自在外時被欺負,於是在她5歲時決定送她去學習跆拳道。在此之前,田妤倩跟其他小朋友一樣,也學習過舞蹈、樂器、繪畫等課外科目,但她似乎都不太感興趣。直到開始學習跆拳道,沒想到短短的時間內就拿到了獎盃,這讓她更加興奮,每天放學迫不及待地去訓練場練習。

錢女士告訴記者,其實家人原本希望田妤倩能夠學習美術、音樂等,但沒想到一個小姑娘會對跆拳道、空手道這些武術項目痴迷。不過,家人並沒有強行扭轉她的喜好,而是百分百的支持。「當時家中的居住環境不是很大,為了給田妤倩提供練習場地,家裡騰空了一層房間,鋪上體操墊,布置成練習場,方便她在家訓練。」錢女士還透露,拿到跆拳道世界冠軍後,田妤倩還想學習更多武術技藝,於是拜了著名的空手道和中國武術大師為師。為了陪田妤倩參加訓練以及去各地征戰,十幾年來錢女士已經開壞了兩台車,還錯過了不少事業上的好機會。雖然嘴上說著心疼,但做母親的看到孩子如今的成績心裡還是滿滿的欣慰和幸福。

從5歲開始習武,10歲拿到空手道黑帶,到今天田妤倩已經取得了23個世界冠軍頭銜。其中包括多個NASKA和ATA等專業比賽的世界冠軍,並連續4年獲得美國最有價值運動員稱號。

更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田妤倩入選美國國家隊,出征義大利里米尼WAKO世界錦標賽,不僅拿到了世界冠軍,而且被評為60多個參賽國中僅有的7名最佳運動員之一。這也是美國隊第一次在這項國際賽事中獲此殊榮。2015年和2016年間田妤倩又獲得多次ATA世界冠軍頭銜,還在德國埃森巴赫獲得了WOMAA比賽上唯一的男女混合青少年組項目的世界冠軍。去年11月,即將滿18歲的她以WKC世界錦標賽兩個世界冠軍的佳績為青少年比賽畫上了完美句號。今年3月她正式加入全美空手道冠軍賽的成年組比賽,並一舉奪得成年女子組總冠軍。同時,她將自己剛拿到的獎金當場捐獻給了一位身患心力衰竭的空手道教練。

看到女兒取得如此多的成績,錢女士並沒有讚不絕口,反而很低調謙虛。田妤倩在小時候還曾抱怨母親,為什麼別的小朋友取得名次家裡人就誇得不得了,她獲得了第一名,媽媽也只是淺淺地說一句完成得挺好的。後來田妤倩發現,母親不但在她成功時不過分張揚,在她失敗時也不會埋怨或是去找裁判理論。錢女士告訴女兒,贏就要贏得讓別人心服口服,不僅是比其他參賽選手做得好,而是要做到自己能力範圍內的最好。錢女士自己在事業上也是如此,從事地產行業的她目前已經將事業版圖在美國東西海岸全面鋪開。正是這樣的言傳身教,使女兒在經歷成功和挫敗時都能寵辱不驚,對自己更是嚴格要求。

田妤倩說,基於家庭的教育和自己的成長經驗,每當遇到各種挑戰,她總是試圖看到其中積極的一面,哪怕是挫折或者失敗,都盡量不要把這些當回事,不要因失敗而氣餒,而且要感恩失敗過程中支持她的家人和遇到的美好的人和事。秉承著這種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田妤倩在保持高水平的武術技藝同時,學業成績也非常卓著,還在就讀的中學內自己組織開設了武術俱樂部,教授同學們防身術。全面發展的她曾獲得了包括哈佛大學在內的多所名校的錄取。

不過,田妤倩決定在進入大學前給自己一年的過渡時間去參與社會實踐,為家庭貧困的孩子做志願教師,將自己的所知所學傳授給那些因為家庭貧困而無法獲得充足教育資源的孩子們。她認為,作為社會的一員有責任向需要幫助的其他同伴伸出援手,並且在過程中也能了解自己真正想要實現的理想。

「虎媽 」 女兒上哈佛

不同於錢女士對女兒百依百順式的「散養」,七年前,華人母親「虎媽」Amy Chua(中文名蔡美兒)的一本關於她如何用中國式的嚴格方法教育子女的書(《虎媽戰歌》)成為頭條新聞,一時之間,媒體、家長、教育學者都在談論她的故事和經驗,同時也引起了不少爭議。七年過去了,她的子女教育究竟帶來了什麼樣的成果呢?

近日,《紐約郵報》報道了她的女兒露露(Lulu)現在的情況,標題就是:「我是虎媽養大的,她的方法是成功的。」

露露今年22歲,是哈佛大學四年級學生。雖然今年即將畢業,但是她對學業毫不放鬆,目前她已經完成了一個90頁的關於美國猶太人身份的論文,以及10頁關於伊朗的前王室政權的論文。

當她母親Amy Chua出版她的「虎媽」一書的時候,她才14歲,在康州上中學。

這本書講述了Amy Chua嚴格教育子女的方法。露露和她的姐姐索菲亞(Sophia)在童年的時候,完全不準看電視,不準跟其他小孩約著出去玩,不準去其他小孩家裡過夜。書里寫到,Amy拒絕收下露露四歲的時候給她手工做的生日賀卡,因為卡片的樣子看著十分差勁。

露露每天必須練習小提琴六個小時,還要練鋼琴。如果彈得不好,Amy威脅要燒掉她們的動物玩具。犯一點錯誤就會挨罵,索菲亞是「垃圾」,露露是「讓人丟臉的女兒」。

現在,22歲的露露即將從哈佛大學畢業,她的GPA是3.9。她說,自己已經準備好離開學校進入社會,她感謝「虎媽」的教育。

露露說,「那時候的日子的確像書里寫的一樣緊張。必須是這樣的。堅持好幾年每天練琴六個小時。絕對是煎熬。」

「她是一個很厲害的媽媽。如果我能在練琴和跟朋友看電視之間選擇,我肯定不會選擇練琴。」

在書中,她在一次去俄國的旅途中終於爆發了。她在餐廳里砸碎玻璃杯,大叫道,「我不是你想要的, 我不是中國人!我不要當中國人。你怎麼聽不進去?我恨小提琴,我恨自己的生活。我恨你,我恨這個家!」

露露回憶說,「我覺得她很震驚,對她來說,這是所有的壓力和爭吵最厲害的頂點。她從那以後就開始寫這本書,就是在莫斯科,作為她傾訴宣洩的方式。」

但是露露依然堅持下來了,她繼續練琴,成績一直是全優的A。她拿到了耶魯大學的提前錄取,但是最終選擇了哈佛大學。

感謝父母的嚴厲

然而,讓露露吃驚的是,自從踏進哈佛大學的校園,她的父母就完全不再管她。

露露回憶,她父母把她送到宿舍就告訴她,「我們不會幹涉你的生活了。」

「現在她完全不干預我的生活。我想她根本不知道我都上什麼課。她認為她的工作已經完成,我已經學到了她的教訓。我現在得靠自己。」

雖然獨立「讓人歡快」,但是也有煩惱。在第一學期,她就因為一篇關於康德的倫理理論的論文而不知所措。她恐慌到坐在洗手間地板上哭,然後撥通母親的電話。

「她很嚴厲。」露露回憶,「她說,你自己振作起來,你知道自己可以做到的,從洗手間地板上起來開始寫。」最後,露露的這篇論文拿了A。

很多同學得知她的背景以後對她感到好奇,但是她並不覺得生活在母親的陰影下。

「我覺得自己完全正常。」她說,「我不認為我自己重要到很多人會注意的程度。」

「我真的是一個很好的小提琴演奏者。在哈佛,我任何事情都不是最好的。這裡到處都是天才。但是我不會去假裝什麼。我覺得我得到了我應得的,因為我自己非常努力了。」

她說,中學的磨練讓她準備好了哈佛的生活。她在哈佛可以睡到自然醒,隨便交朋友。

「現在的生活比中學更放鬆。」她現在沒有男朋友。「我出去玩。我有很多朋友。這裡絕對是拚命學習,拚命玩的狀態。」

回顧她的大學生活,她對母親的嚴厲教育有了新的理解。

「人們認為嚴厲的家長教育會讓小孩缺乏自信,因為沒有父母不斷的讚揚。但是我覺得我自己比一些人自信很多,因為我的自信是自己爭取來的。我的母親給我了贏得自信心的工具。」

她現在還不確定畢業以後做什麼。她在考慮考法學院,搬到紐約去住。但是她確信一件事。

「我將會一定是個虎媽。做要求高的父母並不總是壞事。有時候這只是意味著你真的對自己的孩子有信心。」

北京環球網報道,同露露一樣,姐姐索菲亞從小也受到了母親的嚴格管教。當年,索菲亞以優異的成績從哈佛畢業並攻讀耶魯法學院研究生。

「大家都在談論我的母親威脅我把玩具燒掉,但有趣的是,這件事在我的記憶中根本無足輕重。」索菲亞在一本書中提到了這則趣聞。「我的童年是快樂的,我從來不害怕我的媽媽。相反我總是害怕讓我的爸爸(耶魯大學法學教授Jed Rubenfeld)失望。而往往因為他們對我過高的期望,讓我做出了許多不可思議的事情。這大大提高了我的自信心。」

露露和索菲亞說,她們的家庭非常幸福,雖然父母要求嚴格,但她們對此表示理解與支持。2011年,索菲亞在一封寫給《紐約郵報》的信中說,她很高興她的父母以這樣的方式教育她,儘管她的童年沒有聚會,但卻讓她更加獨立。

註:本文系僑報獨家策劃專題【嘮叨教育】系列之二,敬請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美國僑報網 的精彩文章:

政策搖擺 部分中國留學生放棄申請H1B簽證
美國也有豆腐渣工程?佛州一大學校園在建天橋坍塌致6死!

TAG:美國僑報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