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鴉片戰爭期間的幾則奇談:看完你就明白清朝為何敗於「蕞爾島夷」

鴉片戰爭期間的幾則奇談:看完你就明白清朝為何敗於「蕞爾島夷」

本文作者楊天石,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研究生院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研究生院教授博導,南京大學民國史研究中心客座教授,季我努學社顧問,季我努沙龍演講嘉賓。

鴉片戰爭時期有幾則故事,堪稱戰爭史上的奇談。其一為楊芳大擺馬桶陣。那是 1841 年春,道光皇帝派楊芳為參贊大臣,隨靖逆將軍奕山赴廣州,防剿英國侵略軍。說起這位楊芳,原是清朝嘉慶、道光年間的一位名將,在鎮壓川、楚白蓮教及河南天理教起義中,屢立戰功,

官也從把總一直升到提督,成為省一級的高級將領。當他初到廣東之際,人們耳聞他過去的事迹,「所到歡呼不絕,官亦群倚為長城」。不想在他進入廣州之後,卻突發奇論,說是:我在實地,夷在海上,風波搖蕩,然而夷炮卻能經常打中我,我炮卻不能打中夷,肯定夷人有邪術。於是傳令保甲大量收集婦女使用的馬桶,載在木筏上,派一副將率領,自己帶兵埋伏在岸上。約定當侵略軍來犯時,一聲炮響,所有木筏一字排開,馬桶口一齊指向敵人,他自己則從旁抄出夾擊。令下之後,保甲當然照辦,副將也遵命布陣。其結果當然可想而知。

楊芳

其二為宋國經驅遣面具兵出戰。侵略軍打到浙江了,杭、嘉、湖地區的行政長官、道台宋國經想以奇兵制勝。他想到了宋朝名將狄青披髮、戴銅面具作戰的前例,便派人向市上購買紙糊面具數百個,召募了 342 個鄉勇,裝成鬼怪,在衙門內晝夜演習。操練純熟之後,再派都司一人、千總一人率領這支「特種部隊」出戰。那天是個大白天,三百四十多個鄉勇,人人帶著假面具,「跳舞而前」。其結果,當然也可想而知。

其三為奕經據簽語決定反攻時間。奕經是道光皇帝的侄子,位居吏部尚書。1841 年 10 月,道光皇帝任命他為揚威將軍,帶兵馳赴浙江,反攻英軍。途經杭州時,在關帝廟求得一簽,簽語中有「不遇虎頭人一喚,全家誰保汝平安」之句。奕經大喜,決定以「虎」制敵。按舊時說法,寅屬虎,於是奕經便選擇壬寅年、壬寅月、戊寅日、甲寅時作為反攻之期。這樣便把時間定在道光二十二年正月二十九日(1842 年 3 月 10 日)夜四更,共四虎。為了增加一「虎」,奕經又特命生年屬虎的安義總兵段永福統率西路兵馬。根據這樣的原則確定的反攻,其結果當然更可想而知。

奕經

上述三事,第一事見於梁廷柟《夷氛聞記》與佚名的《夷匪犯境聞見錄》,第二事、第三事見於貝青喬的《咄咄吟》,都是當時人記當時事之作,所述自當可信。特別是《咄咄吟》,它的作者原是蘇州的一介書生,激於愛國義憤自動投到奕經麾下,「始命入寧波城偵探夷情,繼命監造火器,尋又帶領鄉勇派赴前敵,終命幫辦文案」,「內外機密,十能言之七八」,因此,他的著述就更加可靠。鴉片戰爭中,堂堂的「天朝上國」居然敗在「蕞爾島夷」的手下,人們讀了這三段故事,也許可以恍然於其原因了。

鴉片戰爭

中國的封建統治者歷來重道輕器,把人倫、義理看得高於一切,視科學為雕蟲小技,再加上長期實行閉關鎖國政策,上上下下形成了一種異乎尋常的昏庸和愚昧。龔自珍曾經慨嘆,當時不僅沒有才相、才史、才將、才士、才民、才工、才商,甚至連才偷、才盜也沒有。楊芳、宋國經、奕經的事例雖是個別的,但又是有代表性的。其他人的知識水平並不見得比他們高明多少。官僚如此,百姓們又何嘗相反。以後來的義和團為例,相信一道靈符下肚便可以刀槍不入,其實和楊芳的馬桶陣之類並無多大差距。愚昧不能抗敵,自然也不能興邦裕民。中國要奮飛,就必須於剷除舊制度根基的同時,剷除滋生於這一土壤上的形形色色的愚昧。「五四」時期的先驅者於呼喊民主之外,又呼喊科學;今之國家領導人既提倡決策的民主化,

又提倡科學化,都實在是對症的良方。

楊天石:《橫生斜長集》,百花文藝出版社1998年。

編輯:林小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康狄的朋友圈 的精彩文章:

掃雷艦是如何作業的?為避免觸雷掃雷艦一般應該採取什麼樣的戰術?
面對日機狂轟濫炸,張自忠下了一道命令,日軍紛紛潰逃

TAG:康狄的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