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經典詠流傳,唱響心中的那份經典

經典詠流傳,唱響心中的那份經典

15

春節期間,央視推出了一檔以現代流行音樂表現經典文學作品的節目,豆瓣評分高達9.2。將中國博大精深的詩詞文化與現代因素結合在一起,唱出了詩詞的韻味,也使詩詞文化更加深入人心。而每期節目的傳唱人,除了流行音樂人,還有致力於詩詞傳承的前輩,更有在艱苦環境中創作傳唱的老師······

1

《月下獨酌》

唐·李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相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游,相期邈雲漢。

李白嘆孤獨,只能和自己的影子相伴;伯牙與子期高山流水覓知音……毛不易和廖俊濤,一位歌聲低沉婉轉,一位細膩深厚,這樣的結合讓我們彷彿感受到詩仙在大唐時候那份無人可訴又無人能懂的孤獨感。

02

《苔》

袁枚

白日不到處,

青春恰自來。

苔花如米小,

也學牡丹開。

短短20個字,支教老師梁俊和他的學生們用簡單卻不平凡的旋律唱出了屬於自己的色彩。短短的支教經歷,一首又一首用古詩填詞譜成的韻律,蕩漾在狹小的教室里,傳唱在每個幼小心靈的心裡。

03

《遊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陰山下,

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天蒼蒼,野茫茫,

風吹草低見牛羊。

《春曉》

唐·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新學堂歌。谷建芬老師,從2005年開始70歲高齡的她嘔心瀝血13載,只為讓孩子們在經典中成長。她說「要為孩子們留下歌曲,要讓他們在歌聲中長大」。這才是真正的「大家寫小歌」,這才是經典詠流傳的意義所在。

04

《長恨歌》(節選)

唐·白居易

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歌手王錚亮與已經過世的86歲老人王之煬隔世對唱《長恨歌》,質樸乾淨的歌聲輕聲應和著老人的吟唱,渾然天成的情境讓全場都深深沉浸在其中。不止這樣,一批同樣的人傳承著老人的精神,也來到現場。正如康震老師所說,這是一個關於美,關於愛,關於不朽經典的傳遞和傳承。

本期編輯:楊瑞歡

愛民生,一輩子

微信號:minshengzhichuang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民生之窗 的精彩文章:

TAG:民生之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