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蘇孝慈墓誌》骨力強健、樸厚自然而工整,足以傲視館閣體

《蘇孝慈墓誌》骨力強健、樸厚自然而工整,足以傲視館閣體

《蘇孝慈墓誌》,全稱《大隋使持節大將軍工兵二部尚書司農太府卿太子左右衛率右庶子洪吉江虔饒袁撫七州諸軍事洪州總管安平安公故蘇使君之墓志銘》,又稱《蘇慈墓誌》、《蘇使君墓誌》等。刻於隋仁壽三年(六〇三)。墓誌正方形,邊長八十三厘米,三十七行,行三十七字。清光緒十四年(一八八八)夏出土於陝西省蒲城縣。原石現存陝西蒲城縣博物館。

此墓誌楷法成熟而工整,方中帶圓,字體又小,兼有南帖之綿麗和北碑之峻整,集秀麗與雄勁於一身,由此可見,唐代的楷書在隋時已定下根基,風格和歐體相近,章法整齊,結體平正。書法結字謹嚴,用筆勁利,神采飛動,是隋代書法的代表作,是唐代歐陽詢一派楷法的先驅。由於墓誌出土較晚,還以字跡清晰完好而著稱,成為學習書法最佳範本,歷來為人們所重。

清·毛枝鳳在《關中金石文字存逸考》卷九評曰:"楷法精健絕倫,實為佳刻。蓋隋人楷 法,集魏齊之大成、開虞之先路,其沉著痛快處,有唐人所不能到者。"

清·康有為在《廣藝舟雙楫》評此碑曰:"《蘇慈碑》以光緒十三出土,初入人間,輒得盛名。以其端整妍美,足為干祿之資,而筆畫完好,較屢翻之歐碑易學。"

康有為認為要練習館閣體,學《蘇孝慈墓誌》比學歐體容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晉堂書法 的精彩文章:

書法圈的那些事還真有意思
王鏞:要寫大氣象的東西,王羲之就不夠用

TAG:晉堂書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