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清朝最鬱悶的皇帝:勤奮的好人,窩囊的一生

清朝最鬱悶的皇帝:勤奮的好人,窩囊的一生

今天咱們聊得這位歷史人物啊,可以這麼評價「勤奮的好皇帝,可是沒什麼成績。平庸的一輩子,尷尬抑鬱過一生。」他就是清朝第七位皇帝,清軍入關後的第五位皇帝「嘉慶帝」愛新覺羅·顒琰。

說道嘉慶這位皇帝,可能大家腦子馬上會浮現出另一位歷史名人和珅和大人。他一生留給後世的印象,可能離不開「平庸」二字,最大的功績是解決了和珅這個清朝首富,可是除此之外,嘉慶帝的存在感實在太低。比起他的爺爺和爸爸,他的確足夠平庸。他的皇帝生涯,二十多年,可以說是窩囊而抑鬱的。

首先我們得承認,清嘉慶是一位好人,但不是一個有雄才大略的好皇帝。他一生勤奮僅次於雍正,寬仁更不輸給康熙,可惜卻做不出什麼政績,這樣的人啊,可能很尷尬,我們見過很多這樣的例子勤奮努力,天資不差,就是輸給了運氣。

他本身並不是皇位的最佳人選,奈何他皇阿瑪乾隆連續立了兩位皇太子,都先後夭亡。即位後,成了著名的「皇帝專業戶」演員,當了四年的龍套皇帝。他扮演的是由乾隆自編自導自演的《禪讓》大戲,講述了一位十全老人學習堯舜禹的故事。這四年,他刻苦學習演技,掌握了一個好演員的自我修養,不卑不亢。畢竟他的父親才是真正的主演。


這四年,讓他看到了乾隆留給他的,也許不是一個好劇本,而是一個爛攤子。

首先是這四年啊,可以說是「一國三主」。他是名義上的皇帝,乾隆是權力上的皇帝,而和珅是文武百官的皇帝。和珅在當時已經建立了權利和財富的個人王國,這些都是他善於經營乾隆這個大老闆才有的果實。那四年,乾隆讓和珅和嘉慶在自己左右,但是只有和珅才能聽懂這位老人在說什麼。英國使臣馬戛爾尼於回憶錄寫:「許多中國人私下稱和珅為二皇帝」。

這位和大人,最終還是被嘉慶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給拿下了。這四年,窩囊和抑鬱是他的動力,他痛恨貪官污吏。很多人說「和珅倒,嘉慶飽」,這句話不是鬧著玩。抄家和珅,給嘉慶帶來了大約大清朝十餘年的稅收,當時如果有財富排行榜,我敢說和大人鐵定世界首富。


先是乾隆後期的空虛,不僅是從財政還是民生。他的爺爺雍正,用勤勞換來一個乾隆盛世,可他的爸爸好像沒有考慮好給他留什麼家業。當時農民起義爆發,川、楚、陝三地的叛軍需要嘉慶花很大的力氣去平叛。大家都知道,打仗就是燒錢。本來家底就不夠了,還得打,前前後後大概兩個億的銀子沒了。

他這在位的二十年,可以說把錢都花在了打仗上面。當時有白蓮教等農民起義,一個剛解決乾淨,另一個馬上就出現。可以說這是當時封建王朝動搖的一個標誌,這是他爸爸乾隆晚年揮霍造成的危機。而且啊,他可能也是清朝歷史上最尷尬的一位皇帝,在位期間,叛軍直接衝到紫禁城裡,雖然沒啥大事,但是確實足夠尷尬。

他當時面對的是一個全球化的趨勢,工業革命。但是很不巧,他遺傳了乾隆「閉關鎖國」的基因,沒有審時度勢地進行經濟上的技術革新,一方面堅持「重農抑商」,一方面更是閉關鎖國。雖然他的主要目的是看到了鴉片的危害,可是有利有弊,在經濟發展上,他沒有什麼雄才大略。

但是他確實也是一個好人,他結束了「康雍乾」三代的文字獄,也廣開言路,尊崇儒教。他年年赦免災區的錢糧,也努力地想解決好人口和耕地的問題,只是他很勤奮很努力,卻走錯了時代發展的路。

他可以說和崇禎很像,都是好人,但是運氣和時間都差了一點。他在位二十多年,抑鬱了二十多年。內憂外患,可以說不是他個人的努力不夠,在乾隆末年的時候,很多問題已經出現。只不過當時粉飾太平,和珅被殺,很大程度也是嘉慶穩定人心的手段。他整頓吏治,黜奢崇儉,可以說是好皇帝。但是這些根本改變不了時代的進步,而改變不了大清王朝的衰敗。


他是承上啟下的皇帝,本可以光武中興,做一個清朝的劉秀。奈何他能力確實有限,而且是遇見了時代最強的變革。西方當時工業革命已經很多年,他沒有改變大清王朝的命運。

就這樣,一個尷尬的好人,很抑鬱地結束了他的生命,而且還是死在了避暑山莊。他就這樣又多了一個「唯一」,清朝入關後唯一死在外地的皇帝。

勤奮的好人,窩囊的一生,這就是我今天和大家聊得嘉慶帝。歡迎大家關注「大內史堂」,侃歷史看人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內史堂 的精彩文章:

TAG:大內史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