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郭志紅擅用附子經驗

郭志紅擅用附子經驗

郭志紅擅用附子經驗

何華亮 王 芬

中國人 民解放軍武警北京總隊第二醫院

附子為毛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烏頭的子根加工品其子根為烏頭,主產於四川、陝西、雲南,其味辛、甘,性大熱有毒,通行十二經,主入心、脾、腎經。現代藥理研究表明,附子主要化學成分是多種生物鹼,其中以烏頭鹼、次烏頭鹼、中烏頭鹼為主。川、滇產主要含次烏頭鹼、內脂生物鹼,有強毒性,不易溶於水,受熱可分解,加熱水解後可變為烏頭原鹼,毒性只有原來的二千分之一,故加熱、加水可解其毒。

郭志紅主任醫師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炮兵總醫院中醫科主任,從事中醫臨床工作近40年,在疑難雜症的辨證治療方面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和體會,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近些年來,郭師秉承《內經》、《傷寒論》之精旨,善用扶陽法治病,常以較大劑量附子、乾薑等辛熱之品治療疑難雜症,療效明顯,尤其對附子的使用頗有心得。筆者有幸師從郭師,臨行身側,受益匪淺。現將郭師擅用附子的經驗總結如下。

1 歷代醫籍對附子的相關論述

附子的運用始見於《神 農本草經》 ,漢代張仲景在《傷寒雜病論》對附子的配伍、用量、煎服法有詳細記載。《本草綱目》載有 262 個引用 附子的處 方。歷代本草經典對附子的性味 、歸經、 配伍及禁忌論述頗詳。 如《本草經疏》 云:「附子既稟地土之火氣,兼得乎天之熱氣以生 ……論其性質之所 能,乃是退陰寒,益陽火,兼除寒濕之要葯 ;引補氣血葯入命門,益相火之上劑。」 《本草蒙筌》 云:「附子味辛、甘 氣溫 、大熱。 浮也。陽中之陽也 ……氣 因浮中有沉,功專走而不守。凡和群家,可使通行諸經,以為引導佐使之劑也。」 《景岳全書》雲 : 「其性浮中有沉,走而不守。因其善走諸經,故日與酒同功。能除表裡沉寒,厥逆 寒噤, 溫中強陰, 暖五臟,回陽氣 , 除嘔噦霍 亂,反胃噎 膈,心腹疼痛, 脹滿瀉 痢, 肢體拘攣 ,寒邪濕氣 ……能引火歸源 ,制伏虛熱,善助參芪成功,尤贊術地建效 。 故虞摶日: 附子稟雄壯之質 , 有斬關奪將之氣 ,引補氣藥行十二經 ,以追復散失之元陽;引補血以驅逐在表之風寒 ;引溫暖葯達下焦,以祛除在里之冷濕 。」 總之,附子不僅為回陽救逆之第一品,若配伍得當,往往有起沉痾之效 。 故 《名醫別錄 》評其為 「百藥之長 」。

2 扶陽立法依據

扶陽法是扶助補益人體 陽氣 ,治療因體內陽氣虛弱或陰寒所致病症的大法。 扶陽法肇始於《素問》「損者益之 」、「勞者溫之」、「寒者熱之 」、 「諸熱之而寒者取之陽」及 「虛者補之」等論 。醫聖張仲景深刻領悟扶助陽氣在傷寒和雜病治療中的作用,特別善於用辛溫 辛熱之品溫扶陽氣 。《傷寒論 》 實載方 112首,扶陽方佔37首; 《金匱要略》實載方258首,扶陽方有 58首。故此二書中扶 陽法 的理法方葯體 已經基本確立。

郭師多年來不斷研習 《傷寒雜 病論》之精髓,並結合自己臨床經驗,從傳統的辨證論治逐漸上升為以扶 陽法為指導,常以較大劑量的附子、乾薑等辛熱之品治療疑難雜症,療效甚佳 。郭師依據「有一分 陽氣便有一分生機」,認為機體陽氣的多少,直接關係到人體各種功能的盛衰 。因現代社會的生活方 式,在很多方面都易損耗人體陽氣,故現代人疾病增多,與陽氣的衰少有很大關係,陽氣不足以致機體不能發揮 正常的清理疏通功能,造成各種病理產物堆積,長此以往,機體的抵抗力、免疫力逐漸下降,導致疾病叢生 。《內經》 言: 「正氣存內,邪不可干 ;邪之所湊,其氣必虛」人體的五臟六腑九竅十 二節都通於天氣,靠陽氣主導固密 。陽氣不足或虛衰,則衛外不固,虛邪賊風易入,繼而不能養神柔筋;陽氣不足,則氣血生化無基 ,臟腑功能減弱, 久則肌肉筋脈失榮 ;陽氣不足 ,則推動氣 化無力,聚濕生痰成瘀。所 以,陽氣是人身安身立命之本,正如 《素 問 ·生氣通天論》 云: 「陽氣者,若天與 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故天運當以日光 明。」

3 整體觀為指導 ,治病與養生並重

郭師 臨證從患者整體體質入手 , 不僅解 決患者 時下病痛,還注重長遠療 效,以培 育元陽,引火 歸元。常以四逆法重劑加減,用制 附片 20~ 70 g,伍 以乾薑 3O~100 g 及細辛 、通 草、桂枝等輕疏靈動之 品,以解肌開痹 、宣 通經脈 、溫散寒濕 、通利九竅 ;輔以少量白芍 、當歸養陰和血柔筋、 通調三焦氣血。 郭師認為,四逆法(附子、乾薑類) 辛散溫通之力大,不僅攻邪祛邪迅猛,還同時固護元陽,其效遠高於其他溫里之品。 並且,附子可培攝元氣,調動機體自身功能,達到邪祛正安,陰平陽秘在用附子的同時,忌用寒涼收澀凝滯之品, 一 是避免其 阻礙溫 陽路徑而影響藥物療效 ; 二是防其傷正以留後患 ; 三是能順承陽動葯入血分,以滋養不足之真陰;引發散葯開腠理,之法以助附子通達之力,而成事半功倍之效。

4 煎服、配伍及禁忌之要

由於附子為大毒之品,歷代都強調應久煎 。臨床上,郭師運用附子煎法有 自己的特點。 例如,應用較小劑量附子 (如20 g以下) 先煎 45~ 60 min 30 g 以上煎 9O~ 120min; 體弱者嚴格掌握久煎原則,或囑用開水 煎藥, 煎藥 過程中勿讓藥液接觸生冷之 物,中間加水須用熱水 ,煎好藥液盛倒容器需先 用開水燙過方可 ;體壯者可適當放寬要求 。如需引火歸元者則久煎為宜; 而 以疏通為主的可酌情略減煎藥時間。服 四逆湯時,附子乾薑及炙甘草三葯, 葯少力專,故要求三 葯同煎,頭煎 90 min,二煎 6Omin,使藥物充分混合而達理想療效 。另外,郭師承襲古人經驗,用附子必配炙甘草 ,正如張景岳在 《本草正 》言: 「附子之性急,得甘草而後緩 :附子之性毒,得甘草而後解 ; 附子之性走,得甘草而後益心脾 ;附子之性散,得甘草而後調營衛 。」

陳士鐸在 《本 草新編 》言附子的製法 為 :「每個用甘草五錢,煮水一碗,將 附子泡透 」郭師應用附子治療患者未出現過不良反應 。另外,還常依據辨證配伍半夏 、瓜蔞、浙貝母等 「十八反 」藥物,亦未曾出現不良反應。這在一 定程度上說明,附子雖屬烈性之 品,但只要 辨證 、配伍合理及準確把握 服藥禁 忌等,即能去其性而取其用 。

值得注意的是,應用附子時,患者服藥期間要避免生冷油膩刺激之物,並避免遭受寒涼, 如冬季不可游泳 ,減少房事 ,避免惱怒情緒,適當配合運動,這在服藥初期尤為關鍵 。

5 典型病例

患者 ,女,29 歲,播音員, 2006 年11月 7 曰首診。患者喑 啞半年 ,在某院檢查診斷為 「聲帶小結 」 ,西醫建議手術 ,其雖願保守治療,但屢治不效 。現口乾,耳 流膿 ,眠欠佳,情緒緊張,舌黯淡, 苔白潤,脈右寸關 弦、左 弦滑小 、沉取弱 。辨證為痰瘀 阻滯 。 治宜通陽祛痰化瘀 。方予制 附片 (先 煎 45 min) 12 g,乾薑20 g,炙甘草 15 g, 鬱金 15g,香 附 12 g,雞 內金 30 g, 通草 5 g,浙 貝母 15 g。 水煎服 ,每日1劑 ,7 劑 。二診 : 患者述葯 後第 3 天吐黑血一 口,喑啞明顯減輕,耳稍不適, 眠欠佳, 納可,大便 正常,舌 黯有齒痕, 苔白潤,脈滑小、沉取弱。 方 予制附片 (先煎45 min)20 g, 乾薑30 g, 炙甘草 20 g,鬱金15 g, 香附 12 g, 雞內金 30 g,通草 7 g,浙貝母 15 g,生薏苡仁 20 g,瓜蔞 15 g 。 7 劑。後隨訪,諸症漸消,恢復如常 。

漢中附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漢中附子 的精彩文章:

高輝遠教授運用附子經驗

TAG:漢中附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