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慶陽七縣一區地名的由來,沒點歷史知識還真不知道!

慶陽七縣一區地名的由來,沒點歷史知識還真不知道!

關注我七縣一區動態一手在握!

原創|第一時間發布慶陽街頭巷尾新鮮事

關注

慶陽

隋開皇十六年置慶州;慶陽因慶州州治城址位處馬蓮河上游環江(二河中位居西又稱西河)與柔遠河(又名東河)匯流以北的三角台地內(即今慶城縣所在地),古人以水之北為陽,故名「慶陽」。「慶陽」一名,取之宋代政和年間。政和七年在慶州設「慶陽軍」節度。「慶陽」這一名稱方見於史冊,並沿用至今。

西峰

【西峰·小崆峒】

1950年,隴東分區易名為慶陽分區,區署設西峰,遂成立西峰市(縣級),同年5月25日,改縣級市為區級市,歸屬慶陽縣。1954年,改市為區。1955年,改區為鎮。1985年5月,經國務院批准設立西峰市(縣級),原慶陽縣南部8個鄉鎮及原西峰鎮轄區劃歸西峰市管轄,撤消西峰鎮,增設寨子鄉和南街、北街2個街道辦事處。2002年6月,慶陽地區撤地設市,西峰隨之撤市設區。

寧縣

【寧縣·政平古渡】

古稱寧州。北魏先後置華州、班州、邠州、豳州,轄西北地、趙興、襄樂3郡,領10縣。西魏廢帝二年以「撫寧戎狄」為名,改豳州為寧州。民國二年改寧州為寧縣。

鎮原

【鎮原·潛夫山】

鎮原之名始於元朝。北魏時置原州(轄今鎮原、平涼和寧夏的彭陽、固原一帶)。因此地稱原州,宋、金時曾設鎮戎軍,故元代合併鎮戎、原州時稱為鎮原州。明洪武二年改鎮原州為鎮原縣,沿襲至今。

環縣

【環縣·老爺山】

古稱環州。五代晉天福四年,為威州,隸靈武,並割木波、馬嶺二鎮屬之。周廣順二年,因避太祖郭威諱,改威州為環州。這便是環縣作為「環州」的最早記載。明太祖洪武二年改環州為環縣至今。環縣地名的由來,據當地誌書記載:因「環江流繞城西委曲環抱」而得名。

慶城

【慶城·周祖陵】

唐初實行州、縣建置,後改為道、州、縣建置,武德元年,改弘化郡為慶州。宣和七年,改慶州為慶陽府。2002年8月,撤銷慶陽地區設慶陽市,慶陽縣更名為慶城縣。

正寧

【正寧·黃帝冢】

原名羅川縣,唐天寶元年,唐玄宗夢群仙現於「羅底」,派使臣在羅川縣挖得玉真人像27尊、心星1座,取「真人安寧」之意,改羅川為真寧。雍正元年,為避世宗「胤禛」之諱,又改為正寧。正寧之名始見史冊。

合水

【合水·宋塔】

唐武德六年增設蟠交縣;天寶元年,改蟠交縣為合水縣。宋熙寧四年,廢樂蟠,地域歸合水。

華池

【華池·南梁】

魏始建華池縣,後廢。隋仁壽二年復置,後廢。唐復置。宋廢,設華池鎮。

圖文來源:慶陽圈子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與我們聯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慶陽街頭巷尾 的精彩文章:

TAG:慶陽街頭巷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