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庫倫根植沃土 守住非遺源頭

庫倫根植沃土 守住非遺源頭

非物質文化展演。

通遼市布魯訓練基地掛牌成立。

旗級代表性傳承人傳授蕎麥飲食。

與阜蒙縣聯合開展非遺展演。

3月18日,第九屆中國古韻——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開幕式暨首場演出在河南省淮陽縣舉行,庫倫旗非遺藝術團傳統安代隊表演的傳統安代舞《安代魂》作為全區惟一入選非遺項目參加了此次展演活動。讓獨具民族特色的安代舞表演以最好的精神面貌向全國人民展示,不僅讓台下的觀眾驚嘆不已,更是將整台展演推向了高潮。

據了解,此次非遺展演項目有傳統音樂、傳統舞蹈、傳統戲劇、傳統體育、遊藝與雜技、曲藝等,共邀請內蒙古、陝西、青海、河北、四川、湖南等9個省、自治區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國」字型大小非遺項目參與。「中國古韻——中國(淮陽)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作為依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項目——太昊伏羲祭典舉辦的全國性展演活動,歷年來參演人員和觀眾不斷增加,已成為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交流的窗口和平台。

「我們的《安代魂》能夠再一次展示出民族文化的魅力,正是由於非遺傳承人金榮老師高水準的舞蹈動作編創和所有隊員精彩的演繹。在那個莊重而神聖的時刻,隊員們以最飽滿的姿態和熱情,傳遞著庫倫安代文化的美好形象。」庫倫旗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孫曉蕾激動地說。剛剛表演結束的開花也說,參加此次展演非常激動,能夠在這個舞台表演民族藝術,對非遺傳承保護工作盡一份力量,對他們來說是非常自豪的事兒。

庫倫旗非遺藝術團成立於2017年6月份,是以各類各級代表性傳承人和優秀民間藝人為主體的公益性演出團體,共分為舞蹈隊、聲樂隊、曲藝隊、蒙古劇團、民樂隊等五支藝術隊伍,積极參加庫倫旗非遺中心組織的展演展示、研討交流等非遺保護傳承活動。該團主要以保護傳承庫倫旗優秀民族文化、傳統文化為根本宗旨,是各級民間藝術類代表性傳承人開展保護傳承工作的有效平台和堅實陣地,也是挖掘培養後備傳承人的窗口和搖籃,對保護、傳承與發展庫倫眾多的優秀民族文化、傳統文化瑰寶有著重要意義。

近年來,庫倫旗立足於現有條件,始終按照「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工作方針,不斷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增強全社會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意識,促進民族民間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該旗於2015年率先成立了庫倫旗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制定出台了《庫倫旗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申報評定暫行辦法》《庫倫旗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認定與管理暫行辦法》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對全旗195個嘎查村、社區先後走訪民間老藝人、代表性傳承人350餘人,調查挖掘安代、布魯、蒙古劇、根藝等260多項非物質文件遺產代表性項目,建立旗、市、區、國家四級項目名錄體系。目前,全旗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主要包括十大類共147項。其中國家級代表性項目2項,包括蒙古族安代舞、布魯;自治區級代表性項目4項,包括庫倫民歌、蒙古族傳統祭火習俗、蒙古族祝讚詞、傳統蒙醫灸療術;市級代表性項目7項,包括蕎麥飲食製作、科爾沁蒙古劇、庫倫山水傳說、根藝、庫倫地名傳說、庫倫蒙古族長篇歷史敘事民歌《那木斯來》、寺廟壁畫彩繪工藝。

同時對65歲以上年老體弱的代表性傳承人開展搶救性記錄保護工程,採取文字、圖片、視音頻等多種方式進行搶救保護,確保傳統技藝有續存承。目前該旗現有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1名,區級代表性傳承人5名,市級代表性傳承人24名,旗級代表性傳承人100人。全旗已有非遺傳習學校17所,其中「安代」傳承示範學校5所、「布魯」傳承學校2所、庫倫民歌傳承學校4所、馬頭琴傳承學校2所、山水傳說傳承學校1所。非遺傳承基地21處,其中市級非遺傳習基地2處,非遺項目展示館6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正北方網 的精彩文章:

火山噴發或助火星古代海洋形成
清明小長假賞花遊園成最熱門旅遊主題

TAG:正北方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