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青竹為紙:從一根竹子到一摞紙,都發生了什麼?

青竹為紙:從一根竹子到一摞紙,都發生了什麼?

圖片|來自網路

竹紙的前世是竹。在竹子的各種用途中,其中之一就是被做成竹簡。我們的祖先把字寫在竹片上,再把它們用繩子串連在一起就成了「書」。東晉時期,背著藥箱的造紙專家葛洪寓居夾江,在當地造出了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張竹紙。

《天工開物》記述其時的造紙術,以福建竹紙為例,將「殺青」作 為卷名,稱「浸至百日之外,加工槌洗,洗去粗殼與青皮(原註:是名殺青)」,足見地位之重要。目前有些紙坊以生產低檔的火紙為主,而四川夾江則以製作高檔的書畫用紙著稱。同時,也對夾江竹紙製作作了詳細記載,並附有竹紙製造圖。「片紙來之難,過手七十二。」細數竹紙工藝,「砍其麻、去其青、漬以灰、煮以火、洗以水、舂以臼、抄以簾、刷以壁」,這24字概括了夾江手工造紙的漚、蒸、搗、操4個階段、72道工序的全過程 。

夾江可作造紙原料的竹子有二十餘種,以白夾竹和水竹為最佳。農曆二月出筍,至五六月份主幹長出嫩枝時砍伐,是為春料。慈竹農曆八月出筍,十月砍伐,白夾竹和水竹到時還可砍一次,稱為冬料。

夾江的環境適合竹類生長,當地在唐代即開始以「竹料手工造紙」,竹紙製作技藝興於明,盛於清。自唐代,夾江即享有「蜀紙之鄉」的美稱,所產手工紙素以質量佳、品種多、技術精、規模大、歷史悠久而載譽巴蜀,名揚海外。早在清代康熙年間,夾江手工紙便成為上貢朝廷的貢紙。乾隆年間,夾江紙更成為上貢朝廷的考場專用文闈捲紙。

夾江竹紙製作保持著完整的傳統工藝,它以手工舀紙術製作,從選料到成紙共有15個環節、72道工序,生產流程完全與明代《天工開物》所載的工序相合,用料講究,生產工藝複雜。特別是「操紙」一道環節,操紙師傅每一細小的動作都可影響紙質的成敗,技藝高超的師傅連操數百張紙,其纖維排列、紙張厚薄、沁潤速度、抗拉能力等完全一致。如此百般辛苦做出的竹紙,成品顏色接近米黃色,質感毛絨,有竹簾的橫紋和竹子的清香,可長久保存而不變色,既可用於書畫,又可用於公文。

《夾江縣誌》當中記載:工作之苦莫過於造紙之工,手續之繁莫過於造紙之工。男耕女織猶有休歇之日,造紙則不分春夏,無論晝夜,老少男婦都得勞作,俗稱「和家鬧」。

用竹造紙,展現了我國傳統民間藝人的辛苦耕耘,也標誌著古代造紙技術的巨大發展和成就。從竹簡到竹紙,竹子在文化發展史上始終佔有重要地位。

編者註:本文部分資料來源於《中國手工技藝》。

幅員遼闊的中國,還有很多手藝不為人知不為人道。跟隨「傳統活兒」,帶你見識真正的民間手藝,是怎麼做出來的,他們的真實生活現狀,是怎樣的。

民藝

徵集令

如果你的身邊,有這樣的手藝人,請聯繫我們! 我們將會以最快的速度和最真的熱情,去講述、傳播、幫助他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傳統活兒 的精彩文章:

草原上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耄耋老人飛針走線展示傳世刺繡技藝

TAG:傳統活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