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自動駕駛系列3:「無馬駕駛」是怎樣一種體驗?

自動駕駛系列3:「無馬駕駛」是怎樣一種體驗?

自動駕駛系列3:「無馬駕駛」是怎樣一種體驗?
credit: 123RF


點擊跳轉前篇:
自動駕駛系列1:轉角遇到AI
自動駕駛系列2:昔日友商,車攻馬同

拉開現代汽車大幕的是一場比賽。19世紀90年代早期,人們對一種新興的交通技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無馬駕駛,它宣稱可以把火車的速度、馬車的靈活和自行車的便利性結合為一體。法國Le Petit Journal報社深知如何搞個新聞,於是決定舉辦一場比賽決勝蒸汽機、電機和內燃機誰才是最佳的無馬駕駛技術。報社邀請參賽者們駕駛自己的車輛從巴黎出發到達魯昂,全程79英里(約130公里)。而評判標準不是誰先到達,而是綜合考慮車輛的安全性、實用性和經濟性。

1894年7月巴黎,人山人海,21位司機在觀眾的殷切期待中換檔向魯昂,提速逐西風,而笑到終點的只有17位參賽者。一路上有七位無辜路狗被撞倒,一名騎車群眾被撞傷。這場比賽的真正勝者卻是內燃機發明人:Gottlieb Daimler,他設計的內燃機驅動著九輛參賽車,其中四輛包攬一等獎。比賽的裁判總結說,Daimler擁有將石油燃料應用在自推進式無馬駕駛車輛上的實用解決方案。而這些獲勝車輛從此被法語稱為「汽車」(automobiles,直譯自走式車輛)。Daimler的大獲全勝,為20世紀汽油動力汽車的霸主地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汽車」這個術語很快就從法語傳播到英語和其他語言中。


有意思的是,自動駕駛汽車的登場也是源於一次比賽。2004年莫哈韋沙漠,美國首要軍事研究機構DARPA規劃好的150英里的越野路線,要求無人車自行駕駛穿越。21支無人車團隊獲得資格前來參賽,賽前審查和發生一些意外事件後只有12輛無人車有資格站在起跑線前。最終在面對機械故障和沙漠地形時全軍覆沒,無一到達終點線。卡內基梅隆大學團隊開發的「沙塵暴號」無人車是全場最佳選手,它也只開了7.4英里12公里便陷入沙子里動彈不得,它屢次嘗試從沙坑裡掙扎出來,最終導致前輪起火為整個比賽畫上了一個遺憾的句號。


是DARPA的期望太不切實際了嗎?然而一年過後,在2005年10月舉行的新的比賽裡面,23個參賽團隊里有5隊完成了132英里全程(212公里),除了倒數第一名以外所有的無人車都破了上一年的7.4英里的行駛記錄。第一名是斯坦福大學Sebastian Thrun團隊建造的無人車,「沙塵暴號」緊跟著排名第二。在短短的18個月里,自動駕駛已經從幻想變為可能。在2007年11月舉行的第三次比賽中,DARPA不得不增加了賽道的難度,車輛被要求在模擬城市環境中完成識別路上的道路標誌、信號燈和應對其他車輛等任務。這一次,11個團隊中有6個完成了這個複雜的挑戰。


受到快速發展的鼓舞,在Thrun先生的主持下谷歌公司於2009年建立了一個無人車項目。從那時起,參加過DARPA比賽的團隊成員們便散落在在谷歌、優步、特斯拉和許多初創公司里開展自動駕駛技術研究。2012年,無人駕駛原型車首次開入美國公共道路,它們已經進行過了數百萬英里的測試駕駛,並且變得更加強大。但自動駕駛尚未準備好進行大規模應用。完全自主的無人車必須能處理三個獨立的任務:感知(了解周圍環境)、預測(分析將會發生什麼)和駕駛策略(採取適當的行動)。Thrun先生說,最後一個駕駛策略是最簡單的,只佔問題的10%,感知和預測才是自動駕駛最困難的部分。

未完待續


本文譯自 Economist,由譯者 幕後煮屎者 基於創作共用協議(BY-NC)發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煎蛋 的精彩文章:

用迷幻劑治療藥物成癮?
半夜涼颼颼:Real [1]

TAG:煎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