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賓興」,原指西周時期的選舉辦法,而清代所謂「賓興禮」又指什麼?

「賓興」,原指西周時期的選舉辦法,而清代所謂「賓興禮」又指什麼?

作者:雷曉凡,南京師範大學歷史系碩士研究生,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中國古代有一項保持王朝政權穩定、為下層人士提供上升通道的考試和選拔制度,那就是科舉制。科舉制自從隋代開創以來,隨著唐、宋、元、明諸代的不斷完善與發展,到清代時已經形成了完密精緻的制度體系,不僅僅在考試過程中強化了監督與反作弊的功能,更圍繞科舉考試形成了一系列完整的文化儀禮,下面我們就其中大家關注較少的「賓興禮」做簡單介紹。

古代科舉考試

「賓興」,原意是指西周時期的選舉辦法。由地方上的鄉大夫從鄉「小學」中推薦賢才並賓禮之,之後進入朝廷高等學府「國學」繼續深造。在古書《周禮》中就有相關記載。待到科舉制度問世以後,科舉考試替代了自下而上的舉賢任能。凡是要去參加科考者,均是地方俊彥,一方面是此地值得驕傲的人才「資本」,另方面這些人中將來飛黃騰達,也與地方官形成了特殊的聯結關係。所以地方官大多會擺設宴席以招待應舉之士。

科舉考試等級

據當代學者考證,類似賓興禮的儀式在漢代就有萌芽。明代以後,賓興禮正式成為府州縣一級的科舉送別及慶賀典禮。地方政府在財政上還會劃歸專款用來舉辦此典禮。在不少地方志和文人士大夫的筆記小說中,均有大量對賓興禮的回憶與記載。各地的典禮流程可能稍有不同,但大致過程與作法大同小異,在全國各地都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儀式。

清承明制,不僅表現在政治制度上,也在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均有體現。清代比較完整地繼承了明代賓興禮。其主要內容較為複雜,往往包含著十幾種具體的儀式,例如「慶賀」、「開讀」、「救護」、「鞭春」、「釋奠」、「祀啟聖公」、「祀名宦鄉賢」、「祀社稠之神」、「祀風雲雷電山川城陛神」等等,從內容上看,有對自然神靈的禱告,也有對歷史先賢的悼念。此外,還有「結綵樓」和「月宮橋」等為增添自信和討取彩頭的場景布置。《加官》、《魁星》等具有神化傳說色彩的劇目也會在典禮中上演,預示參加考試的考生們均已得到天選神佑。

科舉放榜

可以見得,賓興禮的場面很是壯觀,其花銷也必不在少數。隨之而來的問題就是地方政府的財政問題。而且由於各方面因素所致,清代前期地方經費緊張地方士紳常常與官府合作共同出資出力,為賓興禮提供支持。

參考資料:

毛曉陽:《明代科舉賓興考述》

毛曉陽:《清代賓興禮考述》

毛曉陽:《清代賓興禮補論》

編輯: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桂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季我努學社 的精彩文章:

鴉片戰爭期間中英為何會有「商欠」糾紛?為什麼行商所欠債務竟多至幾百萬兩?
清代為什麼設置蒙古衙門,蒙古衙門的職責又是什麼呢?

TAG:季我努學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