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解讀胃鏡報告

解讀胃鏡報告

胃鏡診斷上消化道疾病的價值,已經得到公認。可很多患者面對胃鏡報告單中的一些專業名詞,十分困惑,下面為您解讀胃鏡報告。

巴雷特食管是怎麼回事?

正常食管上皮稱為復層鱗狀上皮,這種上皮比較耐摩擦,適應食管的運輸功能,卻不耐受酸鹼的侵襲。

由於各種疾病,胃酸長期反流到食管,特別是食管下部,這種不耐酸的鱗狀上皮逐漸被類似胃的上皮所替代,這種替代上皮的食管部分,稱為巴雷特食管,雖然胃鏡下可以初步看出這種改變,但要確診,必須靠病理檢查結果來證實

巴雷特食管如果不加治療,一小部分較重的巴雷特食管,經過比較長的時間,有可能發展成為食管(腺)癌,但是絕非所有的巴雷特食管都會癌變,因此不能說巴雷特食管就等於食管癌。

既然有可能癌變,就不能掉以輕心。預防癌變的方法,首先是積極治療引起胃酸反流的疾病,並且按照醫生的囑咐,定期進行胃鏡複查。

糜爛到什麼程度了?

各種有害因素,如藥物、細菌、異常的胃酸、反流的膽汁、溫度過高的飲食、粗糙的食物、異物等,都可以使胃黏膜淺層發生糜爛,但病變範圍可大可小,所以還要結合其他檢查,才能辨別糜爛的輕重程度。

多數糜爛都是急性的,去除病因後,比較容易恢復。

萎縮性胃炎是怎麼回事?

胃黏膜里有許多胃腺,它們製造、分泌的胃液有消化與殺菌的功能。因為各種病因,胃腺可發生萎縮,根據胃腺萎縮的多少,萎縮性胃炎分為輕、中、重度,胃腺的萎縮是萎縮性胃炎的基本改變。胃腺萎縮的多少,要靠病理檢查來確定。胃鏡看到的只是初步印象。

而萎縮性胃炎就是胃癌這種說法完全不正確。

1

首先,萎縮性胃炎雖然有癌變的可能,但概率並不高;

2

其次,這一過程較長,大多要經過腸腺化生、不典型增生階段,只要不放鬆警惕,定期複查,完全有機會早期發現癌變,並及時處置它。

腸腺化生(腸化)是什麼意思?

如果胃黏膜長期有慢性炎症,體內會出現一種適應性反應,即萎縮的胃腺被類似(但不完全相同)的腸腺所代替,稱為腸腺化生,簡稱「腸化」。

一般認為結腸型與腸化及胃癌可能有關係。文獻報告隨訪1~10年腸化的癌變率為1.9%,國內資料1~6年腸化的癌變率為4.3%。但也有學者對二者關係持反對意見。

從臨床角度看,輕、中度腸化屬於一種反應,不必過於介意,重度腸化雖然還不是胃癌,但應以定期行胃鏡複查為妥。

不典型(異型)增生就是胃癌嗎?

增生是細胞的一種生物行為,增生的新細胞應該與原來的細胞在形態、結構、代謝過程與生理功能上相同。而不典型增生是指增生的細胞在這些方面偏離了正常(典型)狀況:細胞排列紊亂,形態不規則,細胞核大、色深,出現一些原本沒有的生化成分與功能。不典型增生是一種重要的病理改變,只有經過病理檢查才能確定。

根據不典型的程度,不典型增生分為輕、中、重三度。輕度不典型增生可視為一種反應,而重度不典型增生很可能是原組織的早期癌症,如胃癌、腸癌、食管癌、膽管癌等,兩者關係密切。中度增生的危險性居中。

與腸化相比,不典型增生與癌症的關係更加密切。世界衛生組織確認,不典型增生是胃癌的癌前病變,因而是應該十分重視的一種病理改變!

不典型增生不只見於慢性胃炎,也可以發生在胃的糜爛、疣狀改變、潰瘍病灶和胃息肉黏膜上,說明了病理活檢的重要性。

從臨床角度看,由於不典型增生是胃癌前期病變,中度不典型增生以上應該密切隨訪,定期複查,好在不典型增生髮展很慢,通常為數月或數年,使我們有充分的機會去發現、處理;而對重度不典型增生,應該採取積極的態度,認真考慮手術治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保健與生活雜誌 的精彩文章:

TAG:保健與生活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