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陳堅精品書畫作品微展

陳堅精品書畫作品微展

【微展】陳堅精品書畫作品微展

陳堅(本名陳光榮),號石上耕夫,瓦硯齋主人,中國當代書畫大家,1951年 11月生於四川金堂,師承于右任先生及胡公石先生。中國標準草書學社社員,中國書畫印研究院書畫家,中國書畫名家網藝委會會員,中國黃河文化書畫院院士,中國香港書畫研究院特邀研究員,中國廉政書畫院四川分院研究員,中國香港書畫網藝術顧問,中國紅旗飄飄豐碑頌書畫院總院會員。

陳堅自幼潛心藝海.詩書畫印兼擅。其隸書渾穆高曠.神閑意足.化古入新而完成千年嬗變;其草書上承三代篆籀,兩漢隸書,蒼勁遒逸、風骨爛漫,有自然天趣之妙,而別具一格;其行隸,拙中生雅,動中寓靜,使沉埋千年的藝術奇葩又重放異彩,光照書壇;其草榜大氣磅礴,形象生動,筆力千鈞,撼人心魄,列於前入而無出其右;其國畫,色墨共生,意境絢麗,深受海內外美術界高層專家的激賞;其篆刻,印風蒼茫雄渾,刀法生辣峻健,在當今藝壇別開生面、獨樹一幟。陳堅為當代藝術所作出的巨大貢獻被《中國書畫報》、《中國文化報》、《中國收藏》、《中國美術》、《中國藝術》、《中外畫刊》、《人民日報海外版》、《藝術與財富》、《藝術與價值》、《藝術收藏與投資》、《鑒賞.收藏》、《書畫苑》、《書畫經濟》、《出山書畫》、《四川電視台》、《中央電視台》、《東方之子》、《名流》、《國際商報》、《收藏快報》、《世界知識畫報》、《中華楹聯報》等數十家國家權威媒體及專業報刊採訪報道並高度評價。多次應邀參加國家文化部、中央電視台、中國文聯、中國美協、中國書協、中國標準草書學社、紅旗飄飄豐碑頌書畫院等單位組織的重大展賽活動並獲得一等獎、銀獎、優秀獎等重要獎項。先後有作品在中國革命博物倌、中國歷史博物館、中國革命軍事博物館、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美術館、毛主席紀念堂、炎黃藝術館、徐悲鴻紀念館、魯迅博物館、中國國家畫院展覽館、中國長城博物館、北京時代美術館、北京中華民族藝術珍品館、黑龍江省美術館、江蘇省美術館、敦煌美術館、銀川美術館、鄭州國際展覽中心、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館、廣州世貿博覽館、上海國際展覽中心、深圳墨寶園、香港大會堂 、台北中山紀念堂、泰國國賓大酒店、新加坡獅城名人美術館、英國薩奇畫廊、日本日中友好會館等重要地方展出。部分精作被開封翰園碑林、安徽聖泉碑林、大別山將軍碑林、雲南文山碑林、重慶華岩寺、廣東蓮花寺、陝西昭惠寺.陝西大興善寺.陝西海蓮寺、陝西至相寺、陝西八仙庵、陝西凈業寺、陝西罔極寺、陝西水陸庵、陝西興教寺、陝西仙游寺、陝西大佛寺、貴州九靈山寺、貴州覺園尼庵、四川慈雲寺.四川靈開寺,江西靜涼寺、江西寶峰寺、河南凈土寺、海南玉蟾宮等文物單位收藏或刊石。鑒於陳堅傑出的藝術成就,《中國文化報》美術評論家張春生、《鑒賞·收藏》主編張開、《東方之子》總編雷一鳴、美術評論家張明磊、美術評論家石言、《中國收藏》的專家及中國藝術品評估委員會的國家頂級權威專家都給予了高度的評價。邵華將軍、周克玉將軍等中外名流也特邀收藏其作品。並應邀為南京慈善總會、江蘇省希望工程辦公室、中國紅十字會春蕾基金會、中華社會救助基金會、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全國書畫名家抗震救災義賣會、第 29屆北京奧委會及中央軍委命名的「抗震救災英雄陸航團」捐贈作品。先後榮獲「20世紀國際藝術名家教授成就獎」、「中國百年風雲人物金獎」、「世界傑出華人藝術家」、「中華藝苑名家」、「中國傑出人民藝術家」、「著名書法大師」、「中華一代藝術大師」、「感動中國傑出文化傳承人」、「中國最具影響力書畫名家」、「中國翰墨傳承巨匠」等藝術榮譽。

拜讀祝允明草書《赤壁賦》有感

文/陳堅

祝允明(1460-1526),字希哲,號枝山,又號枝指生,明長洲(今江蘇蘇州)人。官應天府通判。是明朝中期最傑出的書法家,有明朝第一之稱。他和沈周、文徵明、唐寅、吳寬等友善。祝氏不但楷書精熟,而草書尤為拔萃。

明嘉靖三年(一五二四年),祝氏已屆六十四歲之高齡,當年八月望夜,小宴中庭,月色如晝,祝氏酒後誦東坡之《赤壁賦》,情動於中,命仆篝燈待候,筆走龍蛇,一篇傳世名作轉眼問世。祝氏在這篇作品中用筆瀟洒自然,毫無半點做作之氣,深得「法度端嚴中,蕭散為勝耳」之詣趣。古人云:「用筆如錐畫沙、印印泥。」循兩千多年之書法史,不但鍾、張、羲、獻,而後歐、虞、褚、薛均遵從其說。唐張旭在草書《古詩四貼》中創造了一個瑰麗變幻的點線世界,成了中國書法史上的瑰寶。察其用筆也深得古人法意。錐畫沙、印印泥,果真有此神力嗎?是神,非神。近代康南海先生論書云:「錐畫沙、印印泥,屋漏痕,皆言無起止,即藏鋒也。」一語破的。祝氏草書上承羲獻衣缽,精研歷代草聖法貼,窮畢生之精力,成為明代集大成者,實為不易之事。祝氏《赤壁賦》草書,不但是明代書法之精品,而且足以和歷代法帖比美。前人云:《蘭亭》神理在「似奇反正,若斷還連」八字。祝氏草書《赤壁賦》也遵從其理,通篇氣韻貫通,似斷非斷,似倚非倚,字字神在,處處意生,真令人沉湎其中,忘乎所以。明代書家歸昌世曾言其草書:「長槍大戟,袒裸入陣耳」。其實,並不盡然。像《赤壁賦》這樣的才子書法哪裡有什麼野氣?!陳振鐮先生在《歷代書法欣賞》中談到祝氏草氏曾說:「遑論宋人黃山谷,即是上攀旭素大家,以此狂態也堪可廁身其列而不愧。」真是行家之論。

聯想當今書壇,其行草書能臻較高境界者,除少數書家外,其餘不足觀。很多「名家」結體隨意,用筆恣肆無羈,其浮躁之心態讓人一覽無餘。少數書家為掩其淺薄之象,或故作高深,點劃粘滯;或佯裝「顛狂「,筆法盡失;或爛逞姿媚,扭妮作態;凡此種種,不一而足。總之,當今書壇由於缺乏對傳統文化的深入研究,而造成學術水準不夠的通病,影響了書法藝術的正常發展,更擾亂了藝術市場的正常建立。為了讓那些假名家暴光,讓我們沉下心來,仔細品味一下象祝枝山所書的《赤壁賦》這樣的名家之作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嚴克江文藝家園 的精彩文章:

魏興營書畫作品微展
楊新社先生國畫作品微展

TAG:嚴克江文藝家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