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菲律賓反恐為何步履維艱

菲律賓反恐為何步履維艱

菲律賓士兵在激戰過後的馬拉維街頭巡邏

歷史、經濟、外交因素交織,加上持續變化的國內外政治氣候,令菲律賓政府實施反恐大計難上加難。

進入2018年,菲律賓政府軍與反政府武裝的衝突仍在持續。《菲律賓星報》3月初報道,僅在過去1個月間,政府軍在南部棉蘭老島斃傷的武裝分子就接近三位數。

以菲律賓極端組織為關鍵詞的新聞之多,已經讓人有些「閱讀疲勞」。去年的馬拉維事件更是刷新了外界對菲國內恐怖活動的認知——多個極端組織出動500餘人,一度佔領馬拉維市中心,政府軍隨後的清剿導致市中心淪為廢墟,城市功能幾乎全部喪失。

同年,美國國務院發布報告指出,菲律賓是遭遇恐怖襲擊最多的5個國家之一。

殖民主義遺禍至今,老裝備難堪大任

歷史上,菲律賓南部形成了規模較大的穆斯林聚居區。16世紀中葉西班牙殖民者在菲推行天主教,宗教衝突由此發端。長期的衝突和一次次失敗的談判給當地居民帶來了極大的挫敗感。菲獨立建國後,阿布沙耶夫組織、馬巫德組織、摩洛伊斯蘭解放陣線(「摩伊解」)等本土激進組織紛紛自立門戶。

目前,阿布沙耶夫集團有300至400名骨幹,活躍於菲西南部的蘇祿群島與巴西蘭島,襲擊對象主要是基督徒與外國人,並通過索取人質贖金籌集經費;馬巫德組織有200至300名追隨者,活躍於棉蘭老島,曾製造多起炸彈襲擊和綁架勒索;「摩伊解」有1.5萬人,武器萬餘件,1978年誕生以來,一直以菲國內最大反政府武裝自居。

恐怖主義泛濫的地區大都有一點共性——經濟發展水平低下。世界銀行數據顯示,菲律賓1/4人口日均生活費少於1.25美元。杜特爾特上台後,菲經濟雖有所改善,但支柱產業以農業、旅遊業、漁業為主,工業體系不完整,難以迅速克服結構性問題。去年,杜特爾特發表國情咨文時,菲總統府發言人曾解釋說,「我們認識到,貧窮和絕望感是恐怖主義的溫床,這就是為何我們在反恐之際,同時努力消除貧困。」

棉蘭老島占菲國土面積的近1/3,GDP比重僅14.8%。長期以來,底層民眾的憤忿無處發泄,為極端組織紮根於此提供了基礎。此外,棉蘭老島地廣人稀、交通不便,政府管制相對鬆懈,島多林茂的地理特徵也為恐怖組織提供了訓練場所與隱匿之地。

連年反恐卻無法將恐怖勢力連根拔起,與菲軍的作戰能力亦有莫大幹系。去年的馬拉維事件中,兵力占絕對優勢的政府軍實施了數周的巷戰和空襲,仍未迅速殲滅極端分子,反遭後者伏擊而丟下多輛美製裝甲車撤退,被「伊斯蘭國」宣傳機構視為笑料。

硬體裝備上,菲政府軍也沒有足夠底氣與恐怖組織分庭抗禮。雖說阿基諾三世執政期間購進了一些高技術裝備,但目前在菲軍中唱「主角」的仍是M16步槍、OV-10「野馬」攻擊機等美國在越南戰爭時期就用過的「老爺裝備」。就連本該受重點照顧的空軍,菲軍方官員也坦承:現有裝備不足以保衛領空領海,甚至不足以對抗國內暴亂分子。

反恐不能只靠軍事手段

恐怖主義危害深廣,曾在棉蘭老島最大城市主政25年的杜特爾特對此再明白不過。就任總統後,他屢次強調「別逼我親自動手,我將會非常嚴厲」。但眾所周知,恐怖主義從來不是單靠軍事手段就可以消滅的,還要在經濟、社會、國際合作等層面下功夫,對杜特爾特政府而言,每一項都不是輕鬆的活計。

恐怖組織的「專業水平」越來越讓人頭痛。美國《軍事時報》曾援引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研究員托馬斯·桑德斯的觀點稱:「隨著『伊斯蘭國』在敘利亞和伊拉克領土的萎縮,以及作戰人員工資福利的減少,大量好戰分子將返回菲律賓、印度尼西亞等國。這些好戰分子可能訓練與之持相同理念的人群,在本國發動襲擊。」

另據英國廣播公司報道,在馬拉維事件中,有至少200名從敘利亞歸來的「伊斯蘭國」分子參與,菲軍方在核查中進一步發現了來自沙特、葉門、印度、俄羅斯等地的武裝人員,顯示外籍恐怖分子正加速擴散。這些人精通城市作戰,戰術素養遠勝於只會在叢林里打游擊戰的菲本土極端組織,令不熟悉城市作戰的菲軍屢吃苦頭。

激戰過後的馬拉維市中心滿目瘡痍

從襲擊形式上看,除了突襲馬拉維這種有組織的大規模襲擊,各種「獨狼」式襲擊同樣不可忽視。這類襲擊一般選擇民眾聚集的交通樞紐、購物廣場、體育場館、宗教場所等目標下手,安保力量本就薄弱的菲當局恐將更防不勝防。

為了對恐怖活動釜底抽薪,菲政府正設法將軍事行動與發展經濟相結合,注重工程、醫療、人道主義建設,統籌解決經濟社會問題。

恐怖組織能夠長期存在,一個重要原因是,它們往往有穩定的資金來源。在東南亞,一些國家仍未把向恐怖組織提供援助的行為定為犯罪,恐怖組織的資金十分安全。就菲律賓而言,該國曾被國際金融行動洗錢特別工作組列為在打擊洗錢犯罪方面的不合作國家。不難想見,只要有可靠的經濟來源,恐怖主義的「死灰」就會不斷復燃。

美國的態度也耐人尋味。馬拉維事件後,外界有「菲美友好靠反恐」的樂觀猜想,也有人表示擔憂。加拿大智庫「全球研究」指出,菲律賓必須警惕美國借反恐實施干涉。菲律賓《世界日報》甚至認為,「伊斯蘭國」在菲製造動亂,得到了美國的默許。

近兩年,菲美軍事同盟出現罅隙,杜特爾特更是放話說「驅逐美國駐軍」。作為「世界警察」,打擊恐怖主義一直是美國在全球駐軍的借口。有美軍借反恐之名出兵諸多第三世界國家的前車之鑒,菲方下次「借師助剿」時,難免有引狼入室之憂。

本文刊載於《青年參考》報3月29日A06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青年參考 的精彩文章:

美萊村慘案:美軍的恥辱,越南人的傷
日本「海軍陸戰隊」:兵力少,野心大

TAG:青年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