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不宜誇大居民部門槓桿率風險

不宜誇大居民部門槓桿率風險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國家資產負債表研究中心於3月29日發布了《中國去槓桿進程報告(2017年度)》。對於部分學者提出的呼籲居民部門去槓桿觀點,報告並不贊同。報告認為,呼籲居民部門去槓桿有嘩眾取寵、不切實際之嫌。當前,去槓桿的重點在於國有企業與地方政府。為保持總體槓桿率的基本穩定,中央政府部門及居民部門適度加槓桿是理性的選項。

報告顯示,2017年我國去槓桿與防範化解風險初見成效,實現了總體穩槓桿、局部去槓桿。數據顯示,包括居民、非金融企業和政府部門的實體經濟槓桿率由 2016 年的239.7%上升到2017年的242.1%。對比2008年以來槓桿率的快速攀升,當前的槓桿率增速大幅回落,槓桿總水平趨於平穩。局部去槓桿體現在非金融企業槓桿率回落、金融部門加速去槓桿。報告認為,2017年總槓桿率上升主要是居民槓桿率攀升所致。數據顯示,非金融企業部門槓桿率由2016年的158.2%回落至156.9%;居民部門槓桿率從2016年的44.8%上升至49%。

雖然居民槓桿率上升很快,但報告認為不宜誇大居民部門槓桿率風險。從收入流估算,居民每年債務負擔尚不到可支配收入的10%。也就是說,居民能夠以其可支配收入來還本付息。即使是在收入出現下降的時候,居民仍有大量的存量金融資產來應對流動性風險。2017年,我國居民部門貸款與現金加存款的比例為57%,稍高於日本,但遠低於美國、英國、加拿大、德國等發達國家;再考慮到非保本理財、貨幣型基金等類存款資產,我國居民持有的低風險金融資產足以應對暫時的流動性風險。

「我國居民高儲蓄率提供了最終保證,顯示有足夠的清償能力。」報告顯示,我國居民部門長期具有較高儲蓄率,2010年達到最高點42.1%,隨後有所下降。 2015年,儲蓄率降至37.1%,但仍遠高於全球平均水平。比如,2016年韓國和日本居民儲蓄率分別為13.1%和2.4%,2017年美國居民儲蓄率僅為6.9%。

針對我國居民儲蓄率下降的問題,報告指出,隨著房地產和資本市場的發展,我國居民資產配置趨於多元,儲蓄存款在居民資產中的佔比下降。同時,居民儲蓄率略有下降也導致居民儲蓄存款增速下降。總體上,我國居民儲蓄存款規模仍然處於較高水平。報告顯示,我國居民部門儲蓄存款仍然遠高於居民負債。2017年居民負債餘額 40.5 萬億元,存款餘額達到 65.2萬億元。

報告還提示了地方隱性債務風險問題。當前,政府投資基金、專項建設基金、政府購買服務、PPP 項目等形式的「新馬甲」成為地方隱性負債的主要形態。這部分債務界限不清,具有複雜性與隱蔽性,特別是導致其產生的內在機 制仍未改變,須高度警惕。報告最後強調,總體穩槓桿是局部去槓桿的前提。去槓桿需要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只有總槓桿率穩了、宏觀經濟穩了,才有條件實現局部的去槓桿。

文章來源:經濟日報 2018年3月29日刊

責任編輯:龍泓任

敬告:本公號由中國政法大學破產法與企業重組研究中心維護。我們將用最快的速度,定期向您提供世界範圍內破產法領域最新的資訊。既期待您成為我們的訂戶,更期待您成為我們的作者。

破產法快訊有您關注,一定更精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破產法快訊 的精彩文章:

TAG:破產法快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