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蘇洵借「偷看書」的遊戲,誘導兩個頑劣小子迷上了讀書

蘇洵借「偷看書」的遊戲,誘導兩個頑劣小子迷上了讀書

蘇洵(1009—1066年)字明允,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宋代著名的古文家。他和他的兩個兒子蘇軾、蘇轍,在當時都很有名望,被稱作「三蘇」。

唐宋八大家裡,蘇家佔了三席。天賦肯定有之,但蘇洵的教育方法絕對也有高明之處。蘇洵二十七歲才發奮讀書,之前貪玩成性。苦讀兩年後,兒子蘇軾出生,再兩年蘇轍出生,這兩兄弟淘氣頑劣,讓蘇洵頭痛不已。

蘇洵因時時遭到兩個兒子的干擾,苦不堪言。他用盡辦法,費盡心機,無奈,兩個兒子太隨自己了,難不成也要到二十多歲才安心讀書?蘇洵年少時沒有下苦功讀書,虛度了這段寶貴年華。鑒於這方面的深刻教訓,他決定對兩個兒子及早進行精心培養。

蘇洵經過苦思冥想之後,他終於想出一條妙計:當兩個兒子在玩鬧時,他就躲在一個他們看得見的角落看書,並裝作鬼鬼祟祟的樣子,時不時地發出笑聲。兩兄弟好奇,覺得老爸偷偷「玩的這個遊戲」肯定好玩,於是跑過去看,蘇洵故意慌慌張張地把書藏起來。兄弟倆就想方設法地偷父親的書看,在書里找「好玩」的東西。而蘇洵讓兄弟倆「發現」的書,肯定是「好玩的有趣的」,久之,兩個頑劣小子漸漸都迷上了讀書。

蘇洵教子圖

那時,蘇家的藏書相當多,一有機會蘇洵就領著蘇軾、蘇轍到書房去學習。從先秦百家著作,至兩漢詩賦、唐代散文以及當朝歐陽修的作品,都一篇一篇地教兩個兒子誦讀、書寫,而後又逐字逐句地給他們講述。蘇洵壯年以來博覽群書,見識深廣,對各家著作都很有研究。因此,他的講述往往簡煉、準確、精當,能抓住要害。加上「二蘇」聰穎好學,沒幾年功夫,前人的許多經典著作他們都已經學通了。

蘇軾、蘇轍年齡稍長,蘇洵便開始輔導他們寫文章了。他反覆告誡兩個兒子說:「寫文章要有自己的真知灼見,切不可因襲他人;要『言必中當世之過』,像五穀能充饑、良藥可治病一樣,能解決實際問題。」

蘇洵最反對那些浮華不實的「時文」,十分崇拜司馬遷、韓愈和歐陽修等人的著作,時時要求兒子去學習他們文章的寫作技巧。蘇軾十來歲時,蘇洵就叫他做《夏候太初論》這樣難度較大的論文,結果蘇軾竟一氣呵成,寫得特別成功。文中有「人能碎千金之壁,不能無聲失於破釜;能搏猛虎,不能無變色於蜂蠆」一類的警句,蘇洵看了讚嘆不已。

他還常要求兩個兒子模擬韓愈、歐陽修的文章,他們都模擬得很好。於是,他曾高興地說:「此子他日可能有所作為!」

蘇軾、蘇轍稍大一點兒以後,蘇洵考慮到應該讓兩個兒子去從師學習了。他便四處查訪良師,想送他們去深造。

當時,他的家鄉眉山地區有個叫劉微之的先生,在郡城西的壽昌院做教授。這位劉先生學問精深,見識廣博,待人謙恭,禮賢下士,很有一套為師治學的辦法。當地許多有學問的人都出自他的門下。

蘇洵了解到這一情況以後,便領著蘇軾、蘇轍前去拜劉微之做老師。到了壽昌院,他向劉先生懇切地說明了來意,又喚了兩個兒子過來叩見了老師;末了,還向劉先生一一介紹了兄弟倆的人品、學業,希望多加指教。

蘇氏兄弟在劉微之那裡虛心求教,終日勤學苦讀,成績一直名列前茅。為此,劉微之對他倆格外器重,平素寫了詩文也喜歡讓他們給提提意見。

我國古人主張「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蘇洵一向不大讚成閉門讀死書,他希望兒子也能像他自己一樣,遊歷天下,增加閱歷。因此,當蘇軾二十一歲,蘇轍十九歲的時侯,他便親自帶他們出川遊覽,拜訪名師大家,增廣見聞,開擴眼界。

蘇洵像

蘇洵有才學出眾的兩個兒子,自然非常高興,對他們寄予殷切的期望。只可惜家鄉四川眉山地處偏僻,沒有「伯樂」,無人識得這幾個「千里馬」。

蘇洵知道,「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於是,他千方百計地要尋找「伯樂」。後來,聽說成都有個張方平,非常愛惜人才,一時名重天下。他就領了兩個兒子,跋山涉水,曉行夜宿,從眉山一直趕到成都去拜見此人,請他舉薦。

張方平是個熱心腸的人。他認真地讀過了這父子三人的文章,十分驚訝,讚許有加。於是,他立馬把「三蘇」推薦給享有「當今第一人」美譽的文壇領袖、翰林院大學士歐陽修,同樣惜財如命的歐陽修又將他們推薦給當朝宰相韓琦,韓宰相看了他們的文章,驚嘆地說:「此二人不獨文字優長,議論侃侃,應當為國家出力,真是朝廷的福氣了!」

三蘇像

從此以後,「三蘇」的才名便轟然傳遍了京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華人 的精彩文章:

皇帝劉裕:貪腐可無罪,若覬覦皇位殺無赦

TAG:中華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