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風前有7個預兆來提醒,可惜很多人一個都沒重視

中風前有7個預兆來提醒,可惜很多人一個都沒重視

春季忽冷忽熱,氣候容易多變,老年人要注意了,小心「中風」這時候突然殺個「回馬槍」!氣溫低是引發中風的一大危險因素,老年人的血管伸縮難以跟上春季驟變的氣溫,一不注意就容易「中招」。


中風的7大預兆

中風發作時的癥狀太典型了,突然昏倒、嘴歪眼斜等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相比之下,中風的預兆可以說是相當隱蔽,但隱蔽不等於沒有,短則一日,長則一周的中風預兆如果能被及時發現,患者就可以趕在病發之前進行干預和醫治,從而很大程度的減少病發!下面就來說說中風的7大預兆。

1、哈欠不斷:一般中風發作前1周左右會出現不分時間地點,頻繁打哈欠的現象,在大腦供血相對不足時可引起。若大腦動脈狹窄逐漸加重,呼吸中樞缺氧,會表現為不自覺的連續哈欠、身體感覺疲乏無力。

2、視物模糊:突發的視物模糊,重影以及明顯的視力下降,可在1小時內自行恢復。有些患者還會伴隨有噁心、嘔吐、頭暈及意識障礙。

3、言語不清:平時說話都正常,突然出現短暫的口齒不清的狀況,語言表達困難、口吃、流口水。

4、感覺麻木:面部靈敏度下降,出現耳鳴及聽力下降。

5、肢體不協調:身體無力,協調性下降,活動不靈敏。

6、嚴重頭痛:突然發作劇烈頭痛,常常伴有血壓升高,和平時的頭痛有明顯區別。

7、情緒反常:性格、語氣和行為突然反常。

當出現上述預兆時,實際上已經算是發作了所謂的「小中風」,小中風在醫學上被稱作「暫時性缺血中風」,其癥狀較輕,不會留下後遺症,一般出現在大中風的幾天前,所以被人們當做是中風的預兆。若在小中風發作後及時進行醫治,就能夠有效的控制病情和保障患者生命。所以當出現小中風的癥狀時,不要不當回事,應立即就醫診治。

要預防中風,我們須做到控制三高,健康飲食和勤鍛煉,還有就是定期體檢,要知道中風的誘因有很多,各種心腦血管方面的檢查是少不了的,只有做到了定期體檢,才能更早的發現,更早的診治,下面就來介紹幾個不可或缺的檢查項目。

一、血壓檢查

高血壓是中風的主要誘因,若血壓長期超標,很容易誘發心腦血管病,更何況高血壓有時候癥狀不明顯,所以定期監測血壓是很重要的。

二、血流變檢查

當人在步入老年後,血粘度會不可避免的增加,血液流速就會變慢,終會導致組織和器官的缺血、缺氧,從而引起一系列心腦血管病變。通過血流變檢查,可以及時發現血液流變的異常,及早的採取干預措施,延緩病情的發展。

三、頸動脈超聲

此項檢查是通過超聲的方式,發現頸動脈壁的病變情況,確定頸動脈粥樣硬化及頸動脈狹窄的程度。應用超聲技術沒有創面、還簡便可重複,是檢查動脈硬化的重點項目,因為凡是引起腦動脈病變的因素,都可成為中風的病因,所以頸動脈超聲是預防中風必做的一項檢查。

四、腦電圖

腦電圖的動態改變對中風預後的判斷有指導意義。如果腦電圖變化呈進行性加重,常提示預後不良,反之則預後較好。

五、腦超聲波

腦超聲波檢查簡單、實用,可觀察中線有無移位。如在發病頭一日就有中線移位,常提示有顱內血腫,說明是出血性中風;兩天後出現的中線波移位則提示是由於腦梗塞伴發腦水腫造成,這種移位如長期不恢復,說明有腦軟化灶成腦水腫存在,多預後不良。

中風的危害無需多言,發作後往往留下後遺症,患者會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如果病情嚴重,還會導致死亡,總之致殘率和致死率都不低,所以面對中風,預防比醫治更為關鍵,要做到定期體檢來預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風 的精彩文章:

常吃磷脂亞麻酸,一輩子遠離中風心梗,養血化瘀
Nature:深入解讀酸敏感離子通道的作用機制有望開發中風和疼痛症的新型療法

TAG:中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