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此皇帝生前一支箭定陵址,死後卻受「七月葬期」之限,隱驚天秘密

此皇帝生前一支箭定陵址,死後卻受「七月葬期」之限,隱驚天秘密

宋太祖趙匡胤是武將出身,靠著軍馬奪得天下,令人稱奇的是,宋太祖死後他的陵址卻是用一支響箭決定的。開寶九年(976年),宋太祖到洛陽去巡遊,來到他的延生地夾馬營。他令人挖出自己幼年時埋在這裡的小石馬,然後到永安陵奠祭先父。祭祀完畢,他換好衣拿著弓箭登上高台,張弓搭箭朝西北方向射了一箭,指定箭頭落地的位置即為他百年後的墓穴,命手下人將小石馬埋在這個地方作標記記。他還鄭重宣布自己的陵名為「永昌」。

此皇帝生前一支箭定陵址,死後卻受「七月葬期」之限,隱驚天秘密

當年十月,太祖趙匡胤晏駕,次年(太平興國二年,即977年)四月葬於自己生前所選定的地方。宋人北宋王朝之前的漢唐帝王,在生前就早早地開始選陵址、建陵寢了,而北宋王朝實行的是「簡葬」,即皇帝生前不預造壽陵,直到駕崩後才開始選拔正、副修陵使和修陵督監。不僅如此,宋陵建陵還受「七月葬期」之限,意思是說皇帝駕崩後七個月就要入土為安。為什麼北宋會一反前朝皇帝登基就選墓地和死後為其守喪三年的習俗呢?也許與開國皇帝起匡胤然死亡有關。

此皇帝生前一支箭定陵址,死後卻受「七月葬期」之限,隱驚天秘密

據說,曾有異大告訴太祖,如果開寶九年十月二十二日夜裡天氣晴朗,則他的壽命可以延長一紀;倘若不然;則當趕快準備後事。到了那天夜晚,太祖在宮中太清湖畔觀望天氣,發現星斗滿天,虛空碧浄,心中暗自高興沒想到突然然間陰風四起,雪雹驟降,宋太祖大驚。他見此情況,立即宣召御弟趙光義入宮,並屏退左右待從,與趙光義酌酒對飲那些退出去的宦官宮人遠遠看見燭光影下,趙光義起身避席,顯得局促不安3這人喝夠了酒已是三更時分,太祖引桂斧戳雪,點頭對光義說了聲「好做好做」便去就寢,而趙光義當夜在宮中留宿。大約五更時候,宮中寂靜無聲,這時太祖卻駕崩了。趙光義受遺詔,在太祖柩前即位,是為宋太宗。

此皇帝生前一支箭定陵址,死後卻受「七月葬期」之限,隱驚天秘密

從這段文字看,太祖突然而逝是天數,是在劫難逃的。這在現在的人看來當然是無稽之談。關於宋太祖的逝世,坊間野史還流傳著這樣一個版本:花蕊夫人費氏很得太祖的寵愛。有一次,太祖祖卧病不起。半夜時侍寢的太宗叫他,一直沒有聽到回答。太宗以為太祖病中昏睡,就乘機挑逗費氏。太祖醒來後發現此事,氣得以玉斧斫地,驚動了皇后和太子。太宗倉皇述回自己的府邸,而太祖氣息奄奄,當夜便去世了。

此皇帝生前一支箭定陵址,死後卻受「七月葬期」之限,隱驚天秘密

史載,當時夜裡四更時,太祖去世,孝章皇后立即使內侍都知知王繼隆召太祖次子德芳進宮,意欲讓德芳即位。繼隆知道太祖向有傳位給皇弟趙光義的意思,便不召德芳,出宮後直奔開封府召光義。他在晉王府門外碰到醫官賈德玄。賈說初夜時分老聽得叫門聲,喊喊「晉王召」,

因怕晉王有病,他便到府外守候。於是,兩人一起叩門入見光義,說明來意。光義大吃一驚,一時猶豫不決,說要與家人商量,到內室去了許久。繼隆等急了,催促道:「事情拖得太久,怕皇位被別人得去了!」

此皇帝生前一支箭定陵址,死後卻受「七月葬期」之限,隱驚天秘密

光義終於打定主意,三人一起離府,踏雪入宮。皇后見應召的是晉王光義,一時驚呆了,對光義說:「我們母子的性命全靠官家了。」光義哭著說:起保享富貴,不要擔心

還有一種說法是這樣為趙光義開脫的。據《宋史》載,杜太后病危前,她把趙匡胤和丞相趙普叫到床前,留下了遺囑。太后認為:趙宋之所以能獲取後周的江山,是因為周世宗任用了一個小孩子當皇帝。如果是一位壯年英武的君主,絕不會出現「陳橋兵變」。為了不讓這種慘痛的歷史重演,為了維護趙宋億萬年社稷,太后責令趙匡胤選擇一位「長君」做接班人。趙匡胤痛痛快快地答應了。太后非常滿意,命趙普白紙黑字記錄下來,並把這份政治遺囑當作「基本國策」珍藏在黃金寶櫃里。

此皇帝生前一支箭定陵址,死後卻受「七月葬期」之限,隱驚天秘密

倘若果真如此,趙光義也算正大光明即位的然而,宋太祖趙匡胤「駕崩」的真實情況如何,他生前到底屬意誰來繼承皇位一一是他的兒子還是他的弟弟,其中真相已經和他一起被埋進了永昌皇陵,成為了永久的秘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飄雪樓主的歷史課 的精彩文章:

此皇帝被諸侯王篡位後,在紅崖上寫一「雜體」討伐檄文,引千古謎

TAG:飄雪樓主的歷史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