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周瑜在赤壁之戰時擔任東吳大都督?又是羅貫中給周郎亂封的官

周瑜在赤壁之戰時擔任東吳大都督?又是羅貫中給周郎亂封的官

周瑜在赤壁之戰時擔任東吳大都督?又是羅貫中給周郎亂封的官

看過吳宇森上下兩部電影《赤壁》的人都有印象,周瑜被稱為「大都督」。

在別的影視作品之中,周瑜同樣被稱作「大都督」。

這個,似乎沒有什麼問題,在《三國演義》之中,不是一直稱周瑜為大都督嗎?(見《三國演義》第三十八回 定三分隆中決策 戰長江孫氏報仇,記載:「孫權拜周瑜為大都督,總統江東水陸軍馬。」)東吳被稱為大都督的還有魯肅、呂蒙、陸遜。

其實,周瑜的大都督是羅貫中給加的,導演吳宇森估計知道只是將錯就錯懶得改了。

就像空城計不是諸葛亮的一樣,我們又被羅貫中的演義給涮了一把。

那麼,周瑜在赤壁大戰中擔任的是個什麼官職呢?

呵呵,他是——

以「中護軍」的官職指揮此次大戰的。

孫權拜周瑜為「中護軍」,不是拜為「大都督」。

周瑜在赤壁之戰時擔任東吳大都督?又是羅貫中給周郎亂封的官

「大都督」聽上去不明覺厲,「中護軍」聽上去,似乎比較菜鳥。

其實,古人設置官職,並不是看著嚇人、名字好聽,而是要有出處。

前朝有出處的,才是靠譜的;前朝沒出處,那就有些不靠譜,叫做胡編。胡編是沒文化。

中護軍,官名。原名護軍,與中領軍等同為重要軍事長官。護軍是中國古代的高級軍事長官的官名,其中有:中都護、中領軍、中監軍、中護軍等職位,主要負責掌管禁軍、主持選拔武官、監督管制諸武將。

中護軍,看來不是個菜鳥,而是個比較大的官職,但是,沒有大都督的官職大。

那麼,「中護軍」的官職,來源於三國之前的什麼朝代呢?

護軍官名,最早出現是在秦朝時所設置的護軍都尉,後來的漢朝官制則延用秦制。漢高祖時,曾以陳平為護軍中尉,盡護諸將。漢武帝時,置護軍將軍,以韓安國任其職,盡護北擊匈奴諸將領,隸屬於大司馬府,後複名為護軍都尉。漢成帝時,護軍都尉成為大司馬府重要屬官,位比丞相司直(秩比二千石)。漢哀帝時,將護軍改名為司寇。漢平帝元始元年,又改回護軍。班固曾經擔任大將軍中護軍,不過亦是隸屬於將軍幕府,而非朝中列職。護軍加個「中」,指的是中心地位,跟秦朝趙高擔任過的「中車府令」的「中」一樣的,只有皇帝最信任的人,跟在皇帝身邊才有此官職。

吳國早期,並沒有設「大都督」一職,官職設置承襲漢制,設的是「中護軍」官職。因為中護軍官職來源於秦朝,漢朝只是承襲,所以,從其設置的年頭算是比較傳統。而且,魏蜀吳早期的時候,還在打拚地盤,沒有精力和條件在官職上多費神,只是照搬了漢制的官職。三國時,曾任「中護軍」官職的名將,除了周瑜外,還有:趙雲、陳到、李嚴、蔣濟、夏侯玄、司馬師、費禕等。

周瑜在赤壁之戰時擔任東吳大都督?又是羅貫中給周郎亂封的官

司馬懿在任太傅之時,發動了高平陵政變,解除了曹爽大將軍的職務。這個時候,他兒子司馬師,擔任的就是中護軍。此職是很重要的,因為在此之前,司馬懿的大將軍等實權職位被解除,只有一個太傅的虛職在身,而司馬師以中護軍的職位,率兵屯司馬門,控制京都。政變成功,還誅殺曹爽,滅了曹真的一族。雖然有實權,但是中護軍的官職品位並不高。

細查史籍,周瑜終其一生,從來沒有擔任過「大都督」的高品官職。

他擔任的是:


中郎將、中護軍、偏將軍、南郡太守。

這些官職並不高大尚。分析起來,可能是兩個原因造成的:

一是早夭,沒機會。周瑜36歲就死了(175年-210年)。

二是周瑜在世時,孫權的勢力範圍不夠大,拿不出太大的官給周瑜。

背後還有一個大背景:周瑜在世的時候,還沒有「大都督」的這個官職存在!

「大都督」這個官職,要在周瑜死了至少10年之後才出現的。

為什麼要10年之後呢?

因為這個官職是曹魏政權設置的。曹魏政權建立的期限是:220年—266年。赤壁之戰(208年)時,曹丕(187年—226年)雖已21歲,但離他做皇帝還差12年。大都督沒誕生。

三國名將之中,明確記載擔任大都督的——

曹魏有一人:司馬懿。司馬懿曾任曹魏的大都督、大將軍、太尉、太傅。

周瑜在赤壁之戰時擔任東吳大都督?又是羅貫中給周郎亂封的官

孫吳有一人:陸遜。(魯肅和呂蒙也未任過大都督)。

曹魏政權的名將曹真、曹爽,都沒擔任過大都督,只擔任過大將軍。

劉備政權的蜀漢,沒有大都督的職位。吳國為了跟風才跟曹魏學的,所以,陸遜才有機會擔任此官職,周瑜太早沒機會。劉備建立的蜀漢為什麼沒有設置大都督的官職?估計也是兩個原因,一是蜀漢政治上打的旗幟是要「興漢」,當然不能夠跟「漢賊」曹魏學;二是這個官職,在秦漢官職和古代官職之中,似乎找不到出處。因而,蜀漢沒有跟風設置此官職。

可是,外交上總得要對等才行。蜀漢有一個近似的官職,叫做「中都護」。這個官職是秦漢護軍系列的,其中有:中都護、中領軍、中監軍、中護軍等職位。趙雲等人跟周瑜一樣,擔任過「中護軍」;可是,人家有了「大都督」,不能夠老用中護軍,也得換一個才好呀,而且,品位得高一點,因而,蜀漢將「中都護」從護軍系列中單挑出來使用。蜀將之中,只有一個人擔任過中都護,他就是李嚴。劉備託孤,李嚴與諸葛亮並受遺詔輔劉禪,李嚴此時擔任了「中都護」,統內外軍事,相當於蜀國的「大都督」或者大將軍了。劉禪建興元年,又封李嚴都鄉侯,假節,加光祿勛;四年,轉為前將軍。

可見,中都護這個軍事將領的官職,與曹魏和東吳的大都督是一個級別的。只是蜀漢這個官職在歷史上留下的印跡很淺,不如大都督在後世有名氣,可中都護在當時名氣大。大都督沒有什麼正經出處,曹魏有生造嫌疑,也許是將「督」軍馬的口語用了起來。

後世的魏晉南北朝,有了曹魏朝的依據,稱「都督中外諸軍事」的高官為「大都督」,認為此職位即為全國最高之軍事統帥。南宋時亦偶有用都督、同都督,督視各路兵馬等,為執政官出任臨時統帥之稱。元代有大都督府。明代置「五軍都督府」。清初沿襲明制,後廢。

進入民國之後,所有的古代官職,幾乎發生根本性改變,但還留下「大都督」。

辛亥革命起義之後,各省首領自稱「大都督」。

周瑜在赤壁之戰時擔任東吳大都督?又是羅貫中給周郎亂封的官

曹魏發明的官職古為今用的火了一把,有點兒迴光返照的意思。

曇花一現之後,「大都督」退出歷史舞台已有100餘年!

附:周瑜官職古籍原文記錄——

據《三國志·吳書·周瑜魯肅呂蒙傳》記載:「周瑜字公瑾,廬江舒人也……策親自迎瑜,授建威中郎將……策欲取荊州,以瑜為中護軍,領導江夏太守……策薨。權統事。瑜將兵赴喪,遂留吳,以中護軍與長史張昭共掌眾事……十三年春,權討江夏,瑜為前部大督……權拜瑜偏將軍,領南郡太守……」(三國志卷五十四吳書九)

呵呵,裡面不是有個「大督」么?這個是「大都督」嗎?

估計後人就是依據它將周瑜稱作大都督的吧!

又附:陸遜官職古籍原文記錄——

據《三國志·吳書·陸遜傳》記載:「……遜年二十一。始仕幕府,歷東西曹令史,出為海昌屯田都尉,並領縣事……鄱陽賊帥尤突作亂,復往討之,拜定威校尉,軍屯利浦……以為帳下右部督……權乃召遜,拜偏將軍右部督代蒙……遜徑進,領宜都太守,拜撫邊將軍,封華亭侯……權以遜為右護軍、鎮西將軍,進封婁侯……黃武元年(222年),劉備率大眾來向西界,權命遜為大都督、假節……」(三國志卷五十八吳書十三)

其中,明確記載陸遜為「大都督」,而不是「大督」。

再附:劉備手下將領任「大督」的記錄——

據《三國志·吳書·陸遜傳》記載:……備從巫峽、建平連圍至夷陵界,立數十屯,以金錦爵賞誘動諸夷,使將軍馮習為大督,張南為前部,輔匡,趙融、廖淳、傅肜等各為別督……

由上述史料的比較可知:大督,不是大都督!

羅貫中故意將「大督」寫成「大都督」。

吳宇森和許多後人一樣,以錯就錯了!

續附:大都督來歷和與「都督」、「督」區別——

大都督曹魏置,第一品,不常置,屬加官。加此官者,頒與代表天子威權的黃鉞以節制持節將軍等高級將領。吳同魏制,陸遜曾任之。蜀置中都護(李嚴),統內外軍事。

「大都督」和「都督」不同,「大都督」一般是統帥諸軍的大將,而「都督」一職出現於漢末,最初應該是軍中執法和辦理事務的武官,地位不高。另外,漢末的時候,領兵的武官多稱「督」,負責攻城的叫「升城督」,領某部者為「某部督」。先鋒乃「大督」……

《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約撰稿人:懸疑大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夜狼文史工作室 的精彩文章:

民國被授予將軍軍銜的七位女性,並不僅僅在軍事領域作出突出貢獻
晚清皇宮中全是醜女當道嗎?有一個女人應該算例外

TAG:夜狼文史工作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