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寫作的必要不充分條件

寫作的必要不充分條件

周五專欄這個欄目伴隨南之山書店的成長,開啟一年半了,我加入到專欄作者的行列也即將小半年。作為一個從小數理化都更好的「工科女」,長大後不僅開了書店還開始了規律性的寫作生活,簡直是不可思議。每每回顧都忍不住感嘆,人生的確是沒在按常理出牌的呢。

學生時代寫作文不是最痛苦的事,但絕對不拿手。偶爾發揮得好時,拙作也會被當成範文念個一兩次,但「寫作習慣」這種東西是完全完全沒有養成的。憑藉著一點小聰明和好勝心,與文字密集打交道兩年下來,總算是混到了個「語句通順」的程度,和其他專欄作者相比依然是功力欠佳。好在表達和記錄是人的天性,遣詞造句若不夠,先情真意切來湊嘍。

既然跳出了舒適區,就在探索區潛心蹦躂。人一旦寫東西的次數增多、時間拉長,就會對寫作環境產生要求。據我不靠譜的人間觀察,每個人寫作、思考時的習慣千奇百怪,有人是在書桌前正襟危坐、一動不動的全神貫注式寫法;有人是時而盤腿、時而蹲坐、時而一字馬的雀躍式寫法;有人愛聽歌、有人醉心於抖腿;還有人一寫東西就吃辣條,不幹掉個十包八包的寫不出1000字。

花式寫文章大法

我的個人習慣是搬一張小桌子窩在床上寫,除了上廁所絕不下床。卧床式寫作並非因為舒適,相反的,由於姿勢長時間扭曲常常導致頸椎病病發頭暈眼花好幾天。我對床懷有如此的執念的原因只有一個——創造出方便貓咪們圍繞在我身邊的有利環境

人生最幸福的瞬間之一,你值得擁有

所以,與其說我的個人習慣是在床上寫,不如說是在貓的陪伴下才能寫。

縱觀文壇,貓咪絕對是文學殿堂的明星,不僅是作家們的靈感繆斯還是幕後功臣。古今中外作家對貓的喜愛與描寫,隨手翻來就是趣談與段子:

- 極端愛貓分子海明威,死後把遺產留給小貓;

-「打貓不看婦人面「的錢鍾書,風雨無阻幫貓打群架;

-「口嫌體直」的老舍,諷刺完貓後也不忍怪它弄糟了花;

- 為亡貓造墳還不夠的夏目漱石,執意給各弟子發訃告;

……

還有歷年諾貝爾文學獎名單中,隨便拉出長長的一串都是文壇的愛貓、養貓能手。

豐子愷是出了名的貓奴,曾經創作過多幅以愛貓白象為主題的畫作。左下是白象下崽後,豐子愷每次看報時,兩隻出生不久的幼貓都會一左一右端坐在他腳上的可愛場景。

Google曾經為紀念豐子愷冥誕,設計了一組人物、樹、貓的doodle,把貓咪的尾巴設計成了e字的彎鉤。

另一位資深貓奴村上春樹還與畫家安西水丸合作出版了繪本《毛茸茸》。

書中村上追憶了他兒時喜愛那隻大母貓:

「貓咪的毛充分吸收了太陽的熱量。它教會了我生命中最美好的東西是什麼。

將耳朵緊緊貼著貓咪的身體,那聲音變得像夏末的海浪聲,轟隆隆轟隆隆。

貓咪柔軟的肚子隨著呼吸緩緩起來,又落下去,緩緩起來,又落下去,就像剛剛誕生的地球。」

許多作家/畫家都記錄下了貓咪們這樣戳心窩的時刻,相信愛貓的讀者常常被萌到捂住胸口。

當然,這裡無意將自己與作家並肩,只是試圖探討貓在「寫作」這一活動中的重要性。

台灣插畫家Ms.cat的作品

蘇格蘭女作家Muriel Spark曾經對貓與寫作的關係有過這樣的描述:

「如果你想在某件事上全神貫注,尤其是像寫作或者文書這樣的事,你應該養只貓。和貓單獨待在你工作的房間里……貓總會爬上你的書桌,然後坐在你的檯燈下面。檯燈發出的光讓貓心滿意足,它會一動不動,安定祥和。這樣的安詳會讓你豁然開朗。貓的寧靜也會慢慢讓你平靜下來,坐在你的書桌前,一切可能會使你分神的興奮因子都會沉澱,你的思想又能找回遺失已久的自我控制。你不需要一直看著你的貓,它的存在就已經足夠了。貓能神奇地極大改善你的注意力。」

如此美好的場景,不知會引得多少拖延症患者想在Deadline來臨前捉一隻貓咪助陣。然而發生在我身上的真實的情況是:一開始,貓咪們會不斷嘗試坐在你的大腿上、胸口上、肩膀上,然後是小桌上、鍵盤上反正不會是床上。而我也會經受不住誘惑不斷地撫摸玩耍它們,盡情的讓玩物喪志的內疚感在心中肆意。當不安的情緒滿格到快要支撐不住時,貓咪們也就累了,於是三隻貓各自佔領一個床角,紛紛縮成一坨貓球,貼心的把第四個角落留給我,我們就這樣形成了長方形的「結界」,偶爾確認一下彼此的眼神,構成了奇妙的平衡。剩下的時間裡,就是充滿默契的相互陪伴,和它們對我的無私治癒。

傳說中的「貓球形態」,來自日本插畫家JYAJYA

事實上,貓除了在文學界擁有超高人氣外,在網路的熱度相比狗來說也呈壓倒性優勢。根據微博微指數的數據可知「喵星人」話題的熱議指數一直領先於「汪星人」話題,2016年8月15日曾達到最大落差,「喵星人」為165583次「汪星人」話題指數48517次,前者者是後者的3倍多。《紐約時報》曾將貓的形象描述為「互聯網的基本組成部分」,ThoughtCatalog網站(思想目錄)直接將貓咪形容為「互聯網的非官方吉祥物」。

來自@鬼師ensoul的漫畫

身處信息爆炸社會的現代人,明明早已習慣通過標籤來快速認識世界,卻依然對「被貼標籤」這件事異常敏感,如果被粗暴的歸類為某一群體,是有千萬個不滿要發泄的。然而沒有一個標籤能像「貓奴」這樣,讓人毫無反感的、心甘情願的、甚至滿懷驕傲的主動認領。

除了外表的蠢萌、軟糯,人們為貓淪陷的很大一部分原因還源於它們慵懶、安靜、自由、洒脫、誠實的個性。去年的一期《目客》叫做「貓:懶得理你」,副標題是:我們愛貓的自由,和它幾乎忘恩負義的性格。人與貓之間的關係真像是一場不需要談論忠誠的眷戀啊。

誰能抗拒這渾圓的身材?

除了常規愛貓理由外,我對這個萌翻地球的生物還投射過一種微妙的情緒。許多人說貓與狗的最大不同在性格,一個熱情洋溢,一個琢磨不透,但我認為兩者最大的區別在於是否在多年的馴化過程中喪失了獨立生存的能力。大多數狗需要依附於飼主才能很好的生存,而貓則是保留了野性的同時選擇與人類結伴而居。懶懶散散的貓咪提速起來不過是眨眼之間,無動於衷的它們抓起蟲子或老鼠身手矯捷。即使生活在野外也無需擔心,上樹、鑽洞、捉蟲、抓鳥,還貴氣依舊,根本不用像狗一樣流著哈喇子低三下四討飯吃。

每次想到家裡的笨貓們有深藏不露、舉重若輕的本領,簡直就是《天龍八部》里掃地僧般的存在,我就對它們敬畏三分。

這種輕而易舉、毫不費力贏很大的姿態是我曾經一度熱烈追求的,渴望平時不輕易下場,下場隨便露一手,就威震四方的效果。對那些張牙舞抓吃相難看、生猛得不顧形象、努力得不夠「輕盈」的選手們還有些不屑,固執的想成為一隻看起來滿不在乎但實際上又「技術過硬」的臭臉貓。

所以寫東西時故作深刻,說話時必抖機靈。用表面的平靜與輕鬆,掩蓋內心咆哮的不安。

然而有一天,當我發現我的小黑貓不知不覺變成了一隻「大肥豬」,肚皮幾近貼地,跑跳不再輕鬆,動作不再敏捷時,突然心中一顫——什麼深藏不露,藏久了根本就守不住啊!我對它的艷羨,如同它曾經不凡的身手一樣,消失得無影無蹤。(但我依然深愛著貓)

作者弗雷德里克?維杜是法蘭西學院院士,也是一位「骨灰級貓奴」。在這部貓詞典中,他以輕鬆幽默的筆觸描繪了人與貓之間涉及文學、藝術、歷史、戰爭、戲劇、音樂等各領域的奇妙軼事。「貓」這個意象擁有無盡的意義。而這個意象則讓讀者們沉浸在一片溫柔活潑的感動之中,並讓每一位讀者以一種奇特愉悅的方式,重新審視、理解人生,認識世界。

維杜在《貓的私人辭典》中寫道:「貓是文明程度最奇妙的指示器之一。請告訴我你怎麼看待貓,我就能說出你的為人、你的所思所想,你相信什麼以及你所生活的世界的真正價值。」

於是我內心的弱小、虛榮就這麼顯露無遺。征途尚未開啟就眼高手低,火力全開在錯誤的方向。所以管他姿態好不好看,管他用力過不過猛啊,在認定的道路上貪婪地學習、勇敢地前進才是唯一應該考慮的事。

另外,維杜還在書中回答了為何絕大多數作家都喜歡貓的問題,他說:

「在每個作家都必須面對的孤獨和沉默中,只有貓能夠從中找到一席之地,並在某種意義上陪伴他緩慢地寫作;只有貓能成為與世隔絕的那個人的同謀或夥伴;對他來說,只有貓才能扮演必不可少的守夜人和批評家的角色。」

換句話說,貓並不是寫作的必要不充分條件,在孤獨和沉默中的努力才是。

好在,那些毛茸茸的傢伙們會讓在你與自己較勁、痛苦掙扎時感到好受一些的。祝大家早日有貓~

謝謝我的小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之山書店山長君 的精彩文章:

自然日誌 x 53 What a fish knows
自然日誌 x 52 鼴鼠的故事

TAG:南之山書店山長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