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小楷是每個書法愛好者的必經之路

小楷是每個書法愛好者的必經之路

楷書在我國書法史上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不僅維繫著書法藝術的發展過程,同時還承載著延續中華文明的功能。小楷是相對於中楷、大楷而言的,是楷書藝術中一種即獨立存在,有與其他書體緊密相連的藝術表現形式。因此,對於我們系統探索書法藝術的共性規律有著重要的意義。

鍾繇《墓田丙舍帖》局部

小楷最早出現於東漢末年,成形,完善於魏晉,它是由當時的通行文字漢隸以及隨後出現的章草逐漸演變而來,一是把漢隸、章草的結構由從勢長方變為方,繼而變為扁方,字的結構也由多樣化相對統一於中宮收緊,左右向外開張。

王羲之小楷《樂毅論》四十四行,褚遂良《晉右軍王羲之書目》列為第一。梁陶弘景說:「右軍名跡,合有數首:《黃庭經》、《曹娥碑》、《樂毅論》是也。」真跡早已不存一說真跡戰亂時為咸陽老嫗投於灶火;一說唐太宗所收右軍書皆有真跡,惟此帖只有石刻。現存世刻本有多種,以《秘閣本》和《越州石氏本》最佳。

二是典型的漢隸波、挑筆畫形態在一點點的弱化,漸次形成一種新的表現形態。尤其是鉤、撇兩種筆畫新形態的出現,與隸書鉤、撇筆畫相離深遠。

《黃庭經》,王羲之書,小楷,一百行。原本為黃素絹本,在宋代曾摹刻上石,有拓本流傳。此帖其法極嚴,其氣亦逸,有秀美開郎之意態。關於黃庭經,有一段傳說:山陰有一道士,欲得王羲之書法,因知其愛鵝成癖,所以特地準備了一籠又肥又大的白鵝,作為寫經的報酬。王羲之見鵝欣然為道士寫了半天的經文,高興地「籠鵝而歸」。原文載於南朝《論書表》,文中敘說王羲之所書為《道》、《德》之經,後因傳之再三,就變成了《黃庭經》了。

新中國成立之後,相繼出土的大批東漢時期的竹木簡牘以及三國吳鳳凰元年的石刻《谷朗碑》等,或結構,或用筆都與後期的楷書有許多相同之處,已具有非常典型的楷書特徵。

《洛神賦十三行》(簡稱《十三行》)是王獻之傳世的小楷名作。《洛神賦》乃三國曹植的散文名篇,王獻之喜書此賦,但僅留傳從「嬉」字至「飛」字共13行,計250餘字。

繼承和發揚小楷的尤其要說的是東晉王羲之、王獻之父子。其書法草、行、楷諸體皆佳,具有別來生面的獨創性,為歷代宗師,被奉為書聖。其代表作《樂毅論》、《黃庭經》等。無論是表現風度洒脫,還是追求筆力雄健,都有明顯洋溢著鍾繇書法圓潤、古拙、樸茂的氣息。

後期傑出的小楷書法家數不勝數,都是很好的學習的範本!

張旭《郎官石柱記》原石久佚,傳世僅王世貞舊藏「宋拓孤本」,彌足珍貴,歷來評價甚高,明董其昌曾刻入《戲鴻堂帖》。此石宋時已有刻本。字體取歐陽詢、虞世南筆法,端莊嚴謹,不失規矩,展現出楷書的精妙。《宣和書譜》中評說:「其名本以顛草,而至於小楷行草又不減草字之妙,其草字雖然奇怪百出,而求其源流,無一點畫不該規矩者。」

其他隋唐小楷節選

日本三井文庫藏《董美人墓誌》 局部

日本三井文庫藏宋拓小字本《麻姑仙壇記》

唐貞觀中經生國詮書《善見律》局部

《唐轉輪聖王經》局部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唐《兜沙經》

不要走開,想看更精彩的關注我們的群交流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蘭山筆麈 的精彩文章:

TAG:蘭山筆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