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艾灸治療消化性潰瘍,中醫艾灸分類配穴

艾灸治療消化性潰瘍,中醫艾灸分類配穴

消化性潰瘍主要指發生於胃和十二指腸的慢性潰瘍,是一種常見病和多發病。主要癥狀特徵有反覆發作的中上腹疼痛,呈周期性、節律性、與飲食有關,可伴泛酸、嘈雜感、曖氣、反胃、噁心、嘔吐,嚴重者可有吐血、便血、穿孔、幽門梗阻、癌變等併發症。男性多見,可見於任何年齡,但以青壯年發病者居多。消化性潰瘍屬中醫的「胃脘痛」、「嘔吐」、「吐酸」等範疇。

本病病位在胃,與肝、脾、胃等臟腑關係密切。近年來的實驗與臨床研究表明,胃酸分泌過多、幽門螺桿菌感染和胃黏膜保護作用減弱等因素是引起消化性潰瘍的主要環節。胃排空延緩和膽汁反流、胃腸肽的作用、遺傳因素、藥物因素、環境因素和精神因素等,都和消化性潰瘍的發生有關。

基礎施灸穴位:

中脘,足三里,上巨虛,曲澤,胃俞

可根據具體的分型增加配穴:

1、食積傷胃

病因:暴飲暴食,損傷胃氣

癥狀:胃脘疼痛脹滿,飯後加重,打嗝有酸腐氣味,或嘔吐不消化食物,吐出後疼痛減輕

增加配穴:天樞、合谷

2、寒邪犯胃

病因:受涼或過食生冷導致寒邪客胃,胃氣失和

癥狀:胃痛突然發作,畏寒喜暖,得熱後胃痛減輕

增加配穴:神闕、合谷

3、肝鬱犯胃型

病因:肝鬱氣滯、胃失和降

癥狀:胃脘痞滿隱痛,兩脅撐脹疼痛,噯氣頻頻,時有泛酸,食慾減退

增加配穴:行間、肝俞

4、肝胃氣滯

病因:大怒傷肝,肝氣鬱結,橫逆犯胃

癥狀:胃脘脹滿疼痛,連及兩脅,情緒不佳時疼痛會加重,患者喜歡嘆氣並伴有噯氣返酸

增加配穴:肝俞、太沖

5、脾胃虛寒

病因:脾胃陽虛,脈絡失於溫煦,胃失濡養

癥狀:胃痛隱隱,喜暖喜按,食後胃脹,伴有食慾下降、腹瀉,四肢酸軟,畏寒喜暖等

增加配穴:關元、脾俞

6、瘀血停滯

病因:氣滯則血瘀或久痛入絡,絡脈損傷,導致胃絡不通

癥狀:胃脘刺痛,疼痛部位固定,頑固難愈,按後疼痛加重

增加配穴:血海、內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時時艾 的精彩文章:

疏肝利膽、舒筋活絡、強健腰膝
「春捂」捂哪裡?哪類人又捂不得,這些講究你必須知道!

TAG:時時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