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福安市灣塢村趙祠宗親舉行紀念宋太祖誕辰祭祖拜祖活動

福安市灣塢村趙祠宗親舉行紀念宋太祖誕辰祭祖拜祖活動

福安市灣塢村趙祠宗親

舉行紀念宋太祖誕辰祭祖拜祖活動

慎終追遠祭先祖,民德歸厚憶聖恩。

2018年4月1日(農曆二月十六),福安市灣塢村趙祠宗親舉行祭祀紀念宋太祖誕辰祭祖拜祖活動。此次活動旨在緬懷先祖聖賢,繼承仁義禮智信之德,盡孝道、敬祖先,凝聚血脈,話敘鄉情。

下午未時,莊嚴肅穆的祭祀活動在司儀誦讀序文中拉開序幕,族長帶領宗親向天地君親師、宋太祖及列祖列宗行禮祈福。整個活動包括司儀誦讀祭祖序文、燃香獻茶酒、行施拜禮、焚燒祭品、鳴炮告祭、宣布重建先祖墳塋等環節,並邀請閩劇團唱戲,以表對天地、列祖列宗的崇敬和緬懷之情。

宋太祖即北宋開國皇帝趙匡胤,祖籍河北涿州,年輕時曾有習武。948年投後漢樞密使郭威幕下,屢立戰功。951年郭威稱帝建立後周,趙匡胤任禁軍軍官,周世宗時官至殿前都點檢。960年發動陳橋兵變,代周稱帝,建立宋朝,定都開封,在位16年。在位期間,加強中央集權,提倡文人政治,開創了中國的文治盛世。

清光緒十年刊本《福安縣誌》記載:南宋趙萬年由衢州移居福建長溪縣西鄉富溪村(今福安市溪潭鄉溪填村),後裔遷福安城內南門,明朝萬曆九年遭水患,始遷灣塢。趙氏宗譜詳載:「自太祖代傳,延及常公遷富溪為肇基始祖,由是公生興,興生滿,滿生屢,屢生筠,筠生累、萬祀、綱、子建、宗望、萬年兄弟六人。宋開禧年間,綱公仕迪功郎,宦遊歸里,填溪架屋,命名溪填,即今聚族眾居是也……越數武,橫山坑源七世孫應台公即萬年公之長子於淳祐丙午年,勒有常公塋碑。」2017年5月12日福安溪填趙祠和霞浦赤岐宗親在霞浦北港(今四門橋)發現趙氏先塋墓室及墓碑,經溪填、赤岐、灣塢、八都上坂、大獲、柏柱洋等村祠商議,擬定今年清明節動工復建,以追遠報本之思,以盡子孫之孝。

宋淳熙梁克家《三山志》記載從福州「北取溫州路」,至長溪縣黃崎鎮灘頭渡(今屬福安),「陸路徑絕,經環塢村秦家山,路如馬齒」,「環塢村」就是現在灣塢半島上的灣塢村。據《趙氏宗譜·記灣塢里居》稱村落後山山形似鳳束夾,左右開帳有似鳳翼,居前小嶼有類鳳冠,展山阿水曲,故境取鳳墺,村名塆塢。儘管宗譜記載村名由來,但是灣塢肇基者並非趙氏。

灣塢村現有李姓、張姓、趙姓、劉姓等近四十姓,其中張氏則是元大德元年(1297)由下邳遷灣塢村,劉氏於清乾隆年間由蘇陽遷此。據福安文史資料《福安姓氏》記載:南宋淳熙年間(1174年—1189年),唐觀察使李誨裔孫德春由建寧印潭遷鳳墺(今灣塢村),明成化時始建宗祠,族人以德春為始祖。各種版本《福安縣誌》記載,宋朝姚瀛、姚祖賡、姚洽等三人先後獲得進士功名,皆屬「鳳墺人」。最早的姚瀛為孝宗隆興元年(1163年)癸未科進士,「字子山,鳳墺人。七歲能誦班、史。十七歲應舉,居太學,以文章著名,舉進士,四任教官。嘗辨《太玄》,通潛虛之數。著有《鳳渚集》行世。」據已知文獻,灣塢村(鳳墺)始創基業當屬姚氏。

宋朝長溪縣秦溪東里東屬(也作東蜀、東塾,今福安市灣塢鎮杭前村)早有姚氏長居,姚世舉則是神宗熙寧九年(1077年)丁巳科進士,載為「東蜀人」。姚君元則為寶祐元年(1253年)癸丑科進士,也是「東塾人」。由此可見東塾與鳳墺並非一地,彼此也沒有管轄,兩地之間受高山阻隔。當時鳳墺學子則需翻山越嶺至東塾書院求學,東塾、鳳墺真謂地靈人傑,李氏、趙氏和劉氏等也不落功名榜,至今灣塢坊間流傳「十八學士」之說。

千年村落灣塢,等你來探秘,探尋那悠遠的文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宋朝 的精彩文章:

包偉民經典作品推薦,《宋代地方財政史研究》最受讀者歡迎
廣東最「怪」的古村:有著720年歷史,房頂上長著兩個「耳朵」

TAG:宋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