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不扒彩蛋,《頭號玩家》還有看頭嗎?

不扒彩蛋,《頭號玩家》還有看頭嗎?

72歲的史蒂文·斯皮爾伯格,推出了自己最新的科幻力作《頭號玩家》。

豆瓣評分直飆9.2,打敗99%的科幻片!

很多人說這是一場遊戲迷的狂歡,也是一場80—90年代流行文化的復古回潮。

電影里的彩蛋多到令強迫症患者髮指......

現在全網的大神們都在挖彩蛋,遊戲、電影、音樂,目之所及,都有講究。

那如果不是遊戲迷,不想挖彩蛋,《頭號玩家》還有看頭嗎?

這一篇,我們就好好聊聊彩蛋之外的《頭號玩家》。

《頭號玩家》的故事背景,設置在說遠也不遠的2045年,玉米減產,網路堵塞。

人們對現實世界喪失了信心和興趣,一款名叫「綠洲」(Oasis)的VR遊戲廣受追捧。

只要戴上VR眼鏡,你就可以進入一個「隨心所欲」的虛擬世界。

聽到2045年這個時間點,橘子君立刻感受到了一種緊迫感。

若未來真如電影所示,地球還剩27年讓我們「糟蹋」,科技還剩27年來「換血」。

在《頭號玩家》中,人們的生活方式被「綠洲」所左右。

公司白領、家庭主婦、遊走在街頭的年輕人、還在上課的小朋友,不論男女老幼都是「綠洲」的忠實玩家。

他們在工作間隙玩,做飯間隙玩,學習間隙玩。

一個鏡頭划過,街上的人們都戴著VR,呆板地揮著手,盲目地沉浸在VR世界裡。

橘子君當即想到了現在的「低頭族」,用上帝視角看到這種景象,真的會生出一種恐慌感。

2045年,人們似乎可以在虛擬世界裡,躲在角色設定背後尋找到某種平等。

但是在現實世界裡,人們的貧富差距愈發明顯。

貧民窟里的韋德,住著擁擠的「疊樓」。

那樣的建築外形,一下讓橘子君想起了《北京摺疊》里描繪的「第三空間」。

底層人民的生存空間被壓迫,塞進「集裝箱」里。

在如此擁擠的環境里,一輛破舊的麵包車成了韋德的秘密基地。

空間再狹小,只要他帶上VR眼鏡,就能在「綠洲」里獲得最大程度的釋放。

而IOI公司的大老闆,反派諾蘭,卻可以在豪華座椅上享受他的「VR時光」。

也許在「綠洲」里,諾蘭實力不敵韋德。

但是在現實世界裡,他可以鎖定韋德的位置,輕輕鬆鬆炸掉他的家。

這種反差感也很熟悉。

就像人們借用網路ID來粉飾自己的形象,本質就是一種自欺欺人的做法。

既然都是「虛擬」的,會有人妄圖在其中尋求「真實」嗎?

會。

韋德在「綠洲」里找到了真愛,他遇到了薩曼莎。

他們以遊戲身份相識、相知,甚至不知道對方在現實世界裡的性別。

雖然薩曼莎一再強調不要輕易相信虛擬世界裡的假象,韋德還是愛上她了。

這就是妥妥的網戀啊。

韋德固執地相信著自己的「直覺」,或者說是VR帶給他的「直覺」。

他愛上薩曼莎那一刻,就是混淆了現實和虛擬的界限。

或者他更願意相信「visual reality」,而不是「real reality」。

這也是人們對人工智慧的擔憂。

「以假亂真」成為共識的時候,人們還能清楚地分辨真實和虛擬嗎?人們還有必要去分辨嗎?

綠洲的創始人哈利迪,在身患重病之後,想通了這個問題。

他說:

「reality is real.」

譯為:

「現實世界才是真實的。」

綠洲只能是一款遊戲,不能凌駕於人們的真實生活;

虛擬現實只能讓人們獲得「暫時的抽離」,但是絕對不能取代人們的真實生活。

哈利迪設計綠洲的初衷,也只是為了給自己,給那些在現實世界中找不到宣洩出口的人,提供「暫時的抽離」,帶來逃避現實的快感。

但是沒想到綠洲會讓人們徹底放棄現實生活,會讓惡人殺紅了眼。

所以他在彌留之際為「綠洲」設計了一項找彩蛋的競賽,為的是能找到那個可以跳脫出遊戲思維,來管理「綠洲」的接班人。

每一關是對遊戲技能的考核,也是對玩家人性的考核。

第一關是反省,第二關是彌補,第三關是享受當下。

因為哈利迪深知,「扼殺」生活的罪魁禍首,不是讓他上癮的VR遊戲,而是一直在逃避現實的自己。

這也是《頭號玩家》的著力點,不是控訴技術,而是反思自我。

《頭號玩家》劇情簡單,但是不空洞。

它的靈魂就是「反思」。

這也是《頭號玩家》最打動橘子君的一點。

斯皮爾伯格就是哈利迪,他把所有的熱情都投入到了這場造夢遊戲裡,就像一個造物主,睿智自豪,有著極高的眼界和格局。

同時他也在做著自我反省,帶著觀眾一起反思。

虛擬現實發展到巔峰會給人類帶來什麼?

它會完全站在現實世界的對立面嗎?

它需要為真實世界的萎靡承擔責任嗎?

「綠洲」沒有錯,VR也沒有錯。

技術本身沒有錯,它是價值中立的。

人們需要開發它,使用它,同時也要尊重它。

但是人們需要找到虛擬和現實之間的平衡,不能任其肆意發展。

所以,韋德在接手「綠洲」之後,當即宣布周二、周四全天禁止用戶登入遊戲,「強迫」人們回歸現實生活。

說實話,橘子君對這個結局是有些失望的。

整部電影都在尋求的「平衡」,最後就用如此簡單粗暴的答案草草了事。

有點虎頭蛇尾。

這會進一步削弱《頭號玩家》的份量,促使觀眾為它打上「單薄」的標籤,忽略電影本身的討論空間。

斯皮爾伯格沉迷於用技術、用光影打造未來圖景。

借用一句話:能力越大,責任越大。

一個不停打破想像天花板的人,他先一步預見未來,就覺得自己有義務提醒大家規避風險。

可斯皮爾伯格似乎是個樂天派,他相信風險會在未來迎刃而解,所以才會這樣的圓滿結局。

總而言之,對於所有非遊戲迷,懶得挖彩蛋的觀眾來說,《頭號玩家》同樣能給你帶來值回票價的觀影體驗。

特效沒得挑,創意和質感都是目前業界的最高水準。

享受完這道視覺盛宴之後,還能順道開一開腦洞。

畢竟2045年指日可待,你想被VR支配,還是支配VR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橘子電影Movie 的精彩文章:

評分9.1,這對傻缺好基友到底有什麼魅力?

TAG:橘子電影Movi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