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古代朝廷造幣是如何防偽的?民間有製造假幣的行為嗎?

古代朝廷造幣是如何防偽的?民間有製造假幣的行為嗎?

古代官方鑄幣沒有辦法保證民間不會盜鑄,因為只要金屬+人工的成本低於幣值購買力,自然就能夠獲利,有利潤就會有人來盜鑄。

其實在秦朝,秦律規定錢不分美惡,都當一錢使用,官府不得拒收,市場也不得拒收,所以從秦墓出土的秦半兩,真正達到面值半兩的12銖錢少之又少,約1/10左右,多數是在3-6銖左右的重量。

1克=1.5銖,秦制一兩是24銖,半兩就是12銖。

這個時候,盜鑄錢就只能靠嚴刑峻法和連坐檢舉,因為盜鑄必然獲利。

漢朝初年的《二年律令》則規定了流通行錢的硬指標,就是錢徑0.8寸以上,文字清晰,不得為鉛錫材質的銅錢。

同樣律文里規定盜鑄錢的主犯要棄市。

漢文帝的時候允許民間鑄錢,前提是要按照朝廷「法錢」的規格鑄造,吳錢、鄧錢就是質量好行用天下。

到漢武帝時盜鑄錢判死的幾年就有數十萬人,自首的一百多萬,可見這就是經濟利益驅動,殺頭也擋不住。

最後的解決方案往往是收編,比如唐朝高宗武則天時期盜鑄瘋起,最後的解決方案就是收編這部分盜鑄者。

盜鑄的產生與銅幣的短缺直接相關,在漢初、唐初都存在這個情況,明朝也存在盜鑄的現象,只是白銀的通行把這個問題沖淡了。

最直接解決盜鑄的方法可能就是宋朝,國家一年鑄造五百萬貫的銅幣,盜鑄的利潤就給消減差不多了,但是鐵錢一樣有私自鑄造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旋風財進 的精彩文章:

當年蒙古為什麼不能拿下印度?
明朝皇帝姓「朱」,古人為避諱叫豬怎麼稱呼?

TAG:小旋風財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