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情感 > 我用一個月的時間,走出一段失敗的婚姻

我用一個月的時間,走出一段失敗的婚姻

文/熱湯圓

情感陪護師寄語

作為一名陪護師,與「熱湯圓」一個月的相伴,多次被她感動。每一次,她打開自己傷口的過程,都讓我忍不住心疼,心底里暗暗替她捏把汗。十四歲父親的突然去世,被現實逼迫,她承擔起與年齡不相符的生活重擔。這一路歷程,有太多的不容易。

我感受到她的脆弱,更看到她的勇敢。每一次回顧過往,都彷彿是一個清洗創傷、重新縫合直到生出新細胞的過程。很幸運能見證她的成長,也佩服她的毅力和魄力——堅持完成作業,不斷打破自己的思維方式。

陪護結束的時候,看到她的情緒和生活狀態都有了明顯的改變,很欣慰。感恩這樣的相遇,也感謝熱湯圓願意分享自己的經歷。希望每一位有韌性、有智慧的女性,都能走出陰霾,迎來美好的人生。

PanXingZhi

以下內容來自「熱湯圓」,經本人授權發布。

和幸知結緣已經有三四年的時間。最初的遇見,是無意中看到一篇文章,被文章中主張女性成長和獨立的價值觀所吸引,有種相見恨晚的感覺,由此開啟我了解和熟悉心理學之路。

後來參加了幸知書香女神,看了一些書籍,自我意識漸漸蘇醒。這個過程也有成長,但生活中還是會出現很多的痛苦、迷茫,尤其是在親密關係、親子關係、與父母關係里時常出現衝突和痛苦。於是,我選擇了情感諮詢和私人陪護。

觸摸情緒,看到真實的「內在小孩」

陪護周期是一個月。第一次和諮詢師探討成長目標時,老師問我:你覺得現在最困惑你的是什麼?我回答:情緒。

我從小是一個極其敏感的人,別人的一句話、一個眼神,都可能引起我的情緒波動。我是多麼羨慕那些看起來雲淡風輕、自在洒脫的人。

成長,從情緒探索開始。老師給我的任務是,每當我有情緒時,就試著停下來去體察,記錄和探索我當時的想法、感受、需要等,並且在陪護群里分享。

一直以來,我們被教導的處理情緒的方式,要麼打壓,要麼轉移,忽然要去面對自己的情緒,我感到有些困難。而且要把自己的所思所想甚至部分隱私分享給未曾謀面的人,這讓我覺得十分痛苦和不習慣。

但我想起了在陪護開始前,客服告訴我,陪護的效果如何,取決於我多大程度地敞開自己,真實地說出我的想法、感受,諮詢師和陪護師才能更好地幫助我,於是我決定豁出去了,試一試再說。

第一次情緒事件是因為失眠,我分享了情緒記錄以後,在群里和諮詢師、陪護師有了互動。

陪護師問我,在失眠的時候想了些什麼?我說想到了我的父親。在我十四歲的時候,父親去世,那以後我就開始會失眠,一到夜晚,思念父親,我會一直躲在被子里哭,直到累了就睡著了,有時會整夜睡不著。後來經常會失眠,我就會責怪自己,為什麼總是想那麼多?

陪護師說,她好像看到一個受傷的小女孩住在我心底,每次失眠的時候都是她跑出來「搗蛋」,因為她最無助的時候沒有被好好對待,在她不該背負那麼多責任和希望的年紀,背負了太多,她可能需要的是陪伴,是安慰。

後來,又在諮詢師的引導和陪伴下,我真切地看到了那個孤獨無助的「小女孩」。在她脆弱時,我總是責備她、打壓她!我嘗試著去感受那個「小女孩」的感受,她多麼渴望被疼愛、被愛滋養,能讓她覺得安全、有力量。

這時,我流淚了,我感受到身體里有愛在流動。這個孤獨無助的「小女孩」,忽然讓我想到了我的女兒,每當她有情緒、有困難時,我可以耐心地聽她,嘗試去懂她,我想把最好的愛都給她。當我這樣去疼愛、呵護女兒時,她是幸福的、快樂的,並且也會用她的喜愛和依賴來回饋我。

我可以這樣愛我的女兒,我不也可以這樣去愛我的「內在小孩」嗎?一直以來,我總是讓「內在小孩」在暴風驟雨里生存,這是多麼冰冷和殘酷。在這樣情緒的流淌里,我覺得身心都慢慢地放鬆了,我試著停留在這個感受里,和我的「內在小孩」在一起,學著像對待女兒那樣去溫柔有愛地對她。那一刻,我體會到了對自己溫柔細膩的愛。

第一次記錄情緒後的發現和收穫,讓我受到很大的鼓舞!我決定向諮詢師完全、真實地敞開自己。

後來,我總共記錄了二十多次情緒事件,一次一次的記錄,我感覺到更加流暢,能快速透過當時的情緒看到我內心真實的需求。我正在一步步拆開隔在我和「內在小孩」之間的那堵厚厚的牆,我覺得內外更加統一、整合。

探索原生家庭,走出「受害者」模式

要成長,原生家庭肯定是繞不過的一環。對於原生家庭,我的感受是痛苦大於快樂的。

我梳理了成長過程中的一些大事件:從小父母忙於生意無暇照顧,九歲時離開父母跟著爺爺奶奶,十四歲父親車禍去世,母親承擔起家庭重擔,變得敏感、脆弱、情緒化,對我們總是指責和控制……一想到這些,我就覺得我的敏感、內向、安全感缺失、價值感低,都是原生家庭,甚至是母親的錯。

後來,諮詢師陪伴著我,一點點地去回顧過去的成長經歷,重新去體驗那時的感受、重新去認識那時候的父母。想起父親時,我還是會非常的悲傷和難受。

我一點點回憶起兒時,他對我的關愛、和他在一起的快樂,以及他身上擁有的善良、助人為樂、勤勞的美好品質給我帶來的深刻影響。這個時候,我似乎沒那麼難受了。我身上有父親最寶貴的東西,父親是還在的,他一直都陪伴著我。

回憶起母親時,多少我還是帶有一些怨恨的。我不喜歡她的強勢、控制,並且在我需要陪伴的時候,她不在。但是回想起從小到大,母親都一直為了這個家在拼搏、在付出,特別父親去世以後,她一個人承擔了家庭重擔,撫養四個孩子,還經歷了生意上的起起落落。

我漸漸理解了母親的不易,明白了她不過也是個普通人,也有她的局限性。我把一切的錯推到母親身上,不過是一種自我逃避和安慰,好像我就不用為此而承擔責任。再過十年二十年,我還能再把責任推到母親身上嗎?

在諮詢師的專業引導下,我更加清晰原生家庭給我帶來了哪些影響,明白了今天的我怎麼來;原生家庭對我的影響哪些是好的,哪些是要由我去重新認識和改變的;為了給下一代創造一個好的原生家庭,我又能做些什麼?

我們是原生家庭的繼承者,也應該是原生家庭的終結者,更應該是下一代原生家庭的創造者。

承擔責任,重建親密關係

親密關係,應該是最難處理的一種關係。我和丈夫也從一開始的兩情相悅、相親相愛到後來的摩擦不斷、互不相讓、無視冷漠。

幸知說得對,在我們的教育里,缺了一門最重要的教育,就是愛的教育。婚姻對於我們這一代人,更多的感覺可能就是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弗洛姆說過:

如果不努力發展自己的全部人格並以此達到一種創造傾向性,那麼每種愛的試圖都會失敗;如果沒有愛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謙恭地、勇敢地、真誠地和有紀律地愛他人,那麼人們在自己的愛情生活中也永遠得不到滿足。

但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別說愛他人的能力,我們連愛自己的能力都沒有。

我對親密關係的期待就是,另一半能像父親一樣包容我、滿足我。而丈夫對我的期待是,我能像他的母親一樣打理家務、帶孩子,他累的時候給他溫暖和理解。我們就像兩個小孩一樣,對彼此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和期待。

結婚後,我和丈夫因為雙方原生家庭的不同發生了很多衝突和矛盾,女兒出生後,婆媳矛盾、育兒勞累、老公出軌,在這樣層層交織的矛盾衝突下,我的身體也出現了問題,四個月做了兩次手術。

在我非常脆弱和痛苦的時候,老公的冷漠讓我徹底絕望,我放棄了對他的依賴。但這种放棄並不是因為我獨立,而是我又把自己放在了受害者的位置。我們的婚姻走到現在,都是他的錯,是他對我不好、不關心我、不愛我。

這樣把責任推卸出去,至少看起來自己不是那麼失敗吧?但人生沒那麼美好,現實不會讓我在這樣的夢裡呆太久。

那天,我和老公又發生了一次衝突,當時我非常憤怒、情緒翻湧,我用了很長時間才平復了自己的情緒。後來我跟諮詢師分享,她給我提供了不一樣的視角,讓我看到了雙方不同的感受和需求。同時,我鼓起勇氣,穿越到我們之前幾次非常大的衝突里,嘗試著走出受害者的角色,站在旁觀者的角度一點一點去還原「事故現場」,那也是我第一次看到真實的、我不了解的丈夫。

在我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時,他是沒有存在感的;在我難過沒有說出我需求時,他是猜不到的;在我想要跟他溝通交流時,他習慣了原生家庭父母的冷戰模式而不能順暢的表達自己感受……我看到了一個同樣失望、無助、迷茫的人。

看到自己和丈夫在關係中所受到的傷害,同時,我也看到自己應該在關係里承擔的責任,多了一些對丈夫的理解、尊重,也開始對親密關係有了更彈性的認識,對我們的互動模式有了新的嘗試方向。

拓寬情感寬頻、不斷突破自我

時間,只是治療了皮外傷,在內心深處,沒長好的傷口時不時會讓我們感到隱隱作痛。要想徹底治癒,只能再去重新把內心的「傷疤」一點點的揭開,重新檢查、消毒、治療後再重新縫合,並好好的呵護它、照顧它,讓它慢慢痊癒。這個過程,有害怕、恐懼,但有專業的「醫生」幫助我,我感覺到非常信賴和安心。

治療好了「情感傷疤」,情感帶寬得到了全面擴充,我感到輕盈和順暢了許多。我嘗試去做以前我覺得我做不到的事,不斷更迭我的認知和感受,並不斷的感受到:我不是不能,我只是曾經不能。

人不想改變時,任何人也改變不了他,但只要想改變,有千萬種方式。在我迷茫、痛苦,左跌右撞想找一個出口時,有幸知平台這樣專業的平台,有溫暖智慧的諮詢師陪伴指引我,是何等幸運的事。

成長就是這樣一件有趣的事,當你做到了以前沒做到過的事情,體驗到了沒體驗過的美好感覺,你只會想去嘗試更多的事,讓自己越來越好。當自己足夠好時,會真心希望同樣需要幫助的人,也來體驗一番。

現在的我,已經決定系統學習心理學,成長為一名諮詢師。「每個出口都是通往其他地方的入口。」這個入口,是我通往美好生命的全新入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潘幸知 的精彩文章:

她80歲,還要變美,還會賺錢,還能撩漢!
蔡依林到底有多拼?她的「折騰」無人能比

TAG:潘幸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