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漢武帝的汗馬情懷

漢武帝的汗馬情懷

皇帝雖然高高在上,但他也是人,有個人愛好。吳王闔廬喜好劍客,楚靈王喜歡細腰男土。宋徽宗趙佶愛好書畫,在宮中建畫院,親自上課、批改作業。明熹宗朱由校喜歡木工,幹得起勁時,不見任何人。不過皇帝畢競不是普通人,當權者的愛好,往往會引導時尚潮流,引起下屬們的效仿、迎合、投機,大多數情況下不是好事。吳王好劍客百姓多創瘢,楚王愛細腰宮中多餓死。趙佶沉迷於書畫,創瘦金體,自成一家,卻是十足的窩囊皇帝,最終成了金國俘虜。朱由校幹得起勁時,魏忠賢專挑這個時候奏事,熹宗頭也不抬說「知道了,你去辦吧!」。由此魏忠賢把持朝政。不過也有例外,漢武帝劉徹就是其中之一。

武帝酷愛俊馬。有詩為證:天馬徠兮從西極,經萬里兮歸有德。承靈威兮降外國,涉流沙兮四夷服。據考證今天武威雷台出土的馬踏飛燕中的那匹頸長,腿健,揚首嘶鳴,踏燕追風的馬就是武帝筆下的最愛。為了得到這匹馬,武帝犧牲了幾位年輕貌美的公主,打了四年戰,付出了十萬將士的性命。若論喜歡程度,他人只能望其項背。

張騫出使西域回到長安告訴武帝烏孫國、大宛國盛產良馬。帝大喜,著即派使者出使兩國以求良馬。烏孫要求和親,武帝提出要以千匹良馬為聘禮。這貌似交換,以貌美多才的細君公主換干匹良馬,這實在有損大漢體統,可武帝就是這麼任性!居然同意了。大宛國盛產汗血寶馬,一天只飲一次水,極適合荒漠作戰、長途奔襲。由於害怕匈奴,大宛拒絕了漢朝以金馬換汗馬的要求,並殺了漢朝使團一百多人。武帝大怒,派貳師將軍李廣利遠征,大敗之,迫使大宛獻出汗血寶馬三千匹。漢朝從此威震西域。汗血馬入漢,武帝喜極,賦詩《西極天馬歌》,寫天馬是大漢征服大宛之後來自萬里之外的西域,是上天派來幫助大漢降服四夷的得力助手,抒發了激情滿懷,躊躇滿志的雄主胸懷。西域馬對大漢來說真的那麼重要嗎?

匈奴是生活在我國北方的游牧民族。漢初匈奴己經成為一支強大的軍事力量。其戰馬的數量,質量,騎兵的戰鬥力遠勝漢朝。幾乎每年匈奴騎兵都要搶掠西漢邊關地區。漢武帝他爹漢景帝,他爺漢文帝,他太爺漢高祖,他太奶呂后受盡了匈奴騎兵的屈辱。公元前200年漢高祖劉邦御駕親征叛逃匈奴的韓王,在平城白登山被30萬匈奴騎兵包圍七天七夜才狼狽突圍。劉邦死後,匈奴單于給呂后寫了封極其下流的國書,國書的大意是我單于剛剛死了老婆,而你正好死了老公,要不你到咱匈奴來,咱們共享性福生活。無耐馬不如人,面對如此奇恥大辱,呂后選擇了忍氣吞聲。回信說承蒙抬舉我,我年老色衰,請見諒。在強大的匈奴騎兵面前,自高祖到景帝的七十多年裡漢朝只能對匈奴採取和親政策和防禦戰略,送公主,送財物,以爭取贏得休養生息的機會。在見識匈奴騎兵強大的戰鬥力之後,漢朝意識到了騎兵對國家安全的重要性,之後漢王朝大力發展軍馬畜牧業,訓練騎兵部隊,以圖有朝一日能與匈奴騎兵一決高低。在漢初的幾十年里,培育和馴養軍馬堪稱是國家一項基本國策。漢朝在中央設太僕衙門,專門負責軍馬飼養和訓練工作。還在西北邊境水草肥美的地方設立了6個牧師苑,下設眾多軍馬場,專門放養和訓練戰馬。漢朝還鼓勵民間養馬。據《漢書?食貨志》記載,漢文帝前元二年,皇帝向全國頒發「馬復令」,民眾只要能養車騎馬一匹,就可以免除3個人應服的徭役。這樣,經過數十年休養生息,到漢武帝時馬匹數量已經迅速壯大到非常可觀的境地,以至於京師長安「眾庶街巷有馬,阡陌之間成群」。漢王朝已經做好了跟匈奴決戰的準備,報仇血恨的時機到了!

元朔二年匈奴東侵,武帝派衛青率騎兵西擊,千里迂迴,一舉收復河南之地,奪取了河套地區,解除了匈奴對長安的威脅。元朔五年漢朝發騎兵10萬發起漠南戰役,大敗匈奴,切斷了匈奴中西部之間的聯繫。匈奴主力被迫轉向漠北。元狩二年發動河西戰役。霍去病率精騎一萬,遠距離,大迂迴突襲。渡黃河,沿大漠南緣,繞居延澤向西南,突然出現在匈奴背後,殲滅了3萬餘人,切斷了匈奴與西羌的聯繫,孤立了匈奴。元狩四年10萬騎兵發起漠北之戰。追至狠居胥山,滅9萬餘人,匈奴元氣大傷。

咱再說武帝的愛好。在武帝時代戰馬是關乎到國家安全的一種先進武器,其重要性就像現代主戰坦克。尤其是對付像匈奴這樣的來自北方的草原民族,沒有優良的戰馬、沒有龐大的騎兵部隊,取得勝利幾乎不可能。做為國家最高領導人,漢武帝的愛好其實也是國家的需要。武帝喜愛駿馬,不惜勞師遠征;武帝喜愛騎術高超的人,重用衛青、霍去病;武帝甚至喜歡養馬的人,哪怕他是敵人,比如休屠王太子金日磾。當領導人將國家的需要和個人喜好緊密相聯時,就會產生正能量。武帝對匈奴幾次戰役的勝利就說明了這一點。

在缺乏充分監督機制的時代,領導人的喜好相當重要!領導不是普通人,領導人的喜好關乎國家長治久安,切莫隨心所欲,想幹什麼就幹什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博雅掌閱 的精彩文章:

TAG:博雅掌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