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青藏高原GNSS觀測的意義

青藏高原GNSS觀測的意義

青藏高原GNSS觀測的意義

以GNSS為代表的空間觀測技術為大尺度地殼運動監測提供了高效、穩定、精確的測量結果,被廣泛應用於地球動力學研究及強震預測研究中。GNSS資料可為全球板塊、活動地塊、典型構造區、塊體邊界帶、斷層帶、固定位置提供多尺度時空資料約束,識別地殼形變的時空特徵,在強震時、空、強,尤其是地點和震級預測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具體而言,GNSS資料在如下幾個方面有力地推進了地震預測研究工作:

準確描述活動地塊運動特徵,為塊體邊界強震孕育研究提供載入約束;

識別應變集中區、應變增量梯度帶等特徵,為強震地點預測提供支持;

識別斷層運動特徵,用於強震地點、震級、破裂區分布預測;

識別大地震等顯著構造事件對地殼變形的影響特徵,判斷強震的緊迫程度;

識別地殼變形時間動態特徵,探索地震前兆現象及機理。

青藏高原作為世界屋脊受印度-歐亞板塊碰撞直接作用,是全球大陸動力學理論研究的重要區域。同時,青藏高原地區的構造複雜、斷層密集、強震多發,是全球最重要的板內強震活動區域。

圖1 中國地震局第一監測中心歷次青藏高原觀測照片

由於GNSS觀測具有高精度、易實施等優點,自1999年以來中國地震局聯合6部委組織了8次青藏高原地區的大尺度GNSS觀測。中國地震局第一監測中心一直是青藏高原GNSS觀測的中堅力量,連續十幾次進入青藏高原開展GNSS觀測,其中無人區4個測站自2009年開始建站觀測,連續5次觀測均由中國地震局第一監測中心實施,圖1為多次赴高原觀測的現場照片,取得了第一手的GNSS速度資料(如圖2所示),這些測站速度結果對於研究該區地殼變形分布、約束斷層滑動速率進而評估活動斷層的發震能力至關重要,為該區的地震災害及危險性預測和決策提供堅實的基礎數據和科學依據,另外,觀測成果與國家測繪局、總參測繪局、中國科學院、教育部和中國氣象局等多個部門實現了數據共享,在地震、地質、基礎測繪、氣象、軍事保障和高等教育等領域對青藏高原開展多方位研究應用起到了重要作用。

圖2 青藏高原地區地殼運動過程

特別說明

由於構造運動(地震影響、塊體運動、斷層活動等等),會導致地殼運動存在時間動態性,為了獲取青藏高原測站地殼變形的動態結果,中國地震局第一監測中心GNSS測量團隊於2018年3月又一次踏上征程,獲取青藏高原地殼變形的最新動態變化特徵,為其強震危險性預測提供資料支持。

總體而言:

青藏高原地區的GNSS測站密度較低,尚不能滿足地震時空強預測的基本需求。需要圍繞青藏高原重點斷層段(比如長期地震重點危險區關注的斷層段)開展密集GNSS觀測(重點斷層段近場達到1km級,長期地震重點危險區達到5km間距),給出高時空解析度的大地測量觀測結果,為強震預測研究提供高時空解析度、高可靠性和高精度的地殼形變結果。

供稿:武艷強 梁洪寶

校隊:王同慶

編輯:盧海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英雄監測隊 的精彩文章:

TAG:英雄監測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