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可惜!這家蘇聯戰機設計局,曾引領中國戰機發展,如今卻落敗不堪

可惜!這家蘇聯戰機設計局,曾引領中國戰機發展,如今卻落敗不堪

【軍武次位面】 作者:風林火山

對蘇俄軍用飛機稍有了解的人,在看到「米格」一詞後,都不免在潛意識裡加上15、17、29等不同的數字,而這些文字與數字的組合,幾乎就是一部蘇聯噴氣式殲擊機發展史的濃縮版。從朝鮮戰爭中的「米格走廊」,到米格-29抗擊北約大舉空襲南斯拉夫時的殊死搏鬥,米格戰機幾乎參與了二戰後所有的空戰,而「米格」二字也幾乎成為蘇聯戰機的同義詞!

初代米格——米格3

1939年12月8日,米高揚一格列維奇設計局正式成立,同期成立的還有雅克福列夫、拉沃契金以及蘇霍伊3個新設計局。在經歷了數年等待後,斯大林終於對波里卡爾波夫和他的飛機徹底喪失了信心。值得一提的是,在提交新設計局的具體名稱時,米高揚堅持將格列維奇的姓氏加進。如果說衛國戰爭阻斷了米格設計局的崛起之路,那麼9年後爆發的朝鮮戰爭可謂其涅磐之旅。在這場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次噴氣機大空戰中,秘密人朝的蘇聯空軍和中國志願軍空軍聯手,在美國空軍的絕對優勢中生生打出了一條被稱為「米格走廊」的空中生命線,米格設計局因此蜚聲國際。

米格-15

朝鮮上空的死敵——米格-15和F-86

二戰末期出現的Me-262噴氣式戰鬥機,宣告了噴氣時代的到來。此後,鐵幕兩邊的東西方陣營,均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全新的噴氣式戰鬥機的研製中。在經歷了米格-9的初次爆發後,米格設計局終於在1947年12月30日將採用了革命性的後掠翼設計的米格15殲擊機送上了天空。憑藉卓越的飛行性能和工藝簡單便於大量生產的雙重優勢,米格-15在與拉-15的的競爭中勝出,而一舉成為上世紀50年代初期蘇聯空軍和國土防空軍的「標準戰鬥機」。不過,問題也隨之而來面對空軍和國土防空軍在主戰飛機上截然不同的訴求,米格設計局再次走到了命運攸關的十字路口。

米格的最大對手蘇霍伊選擇了國土防空軍的截擊機

1946年,蘇軍首次設立空軍總司令的職位,正式確立了空軍獨立軍種的地位。1948年,蘇軍國土防空部隊正式從炮兵中分離出來,成為一個專門負責國家防空的獨立軍種一一國土防空軍。蘇聯空中力量的二元格局由此成型,並一直持續到蘇聯解體。蘇聯空軍和國土防空軍,儘管在具體編成中均以戰鬥機部隊為主力一一分別為空軍的前線航空兵部隊和防空軍的截擊機部隊。但其裝備的主戰機型在具體的性能要求卻涇渭分明。防空軍的專用截擊機,一般要裝備性能更完備的雷達和火控系統,以及更全面的大威力武器系統,因此造價更昂貴;而主要承擔戰場遮蔽和近距對地支援任務的前線殲擊機,則更強調低成本、簡單和輕巧的裝備思想。

米格-17

米格-19

在經歷了米格-15的成功後,米格設計局將其研發重點更多放在了此時已是駕輕就熟的前線殲擊機上,而其未來的主要竟爭對手蘇霍伊設計局則把重心轉移到了截擊機領域,同時兼顧前線航空兵專用攻擊機型的研發。米格一15之後,米格設計局又先後推出了:米格-15的改進版米格-17,蘇聯第一種超音速殲擊機米格-19,第一種2倍音速的輕型殲擊機米格-21,由此牢牢佔據了蘇軍前線航空兵裝備體系中的「王座」。這些不斷改進的機型,在本質上都屬於「簡單、輕便、成本低、易生產以保持裝備數量優勢」的前線殲擊機,基本都是以「機海」戰術消耗耗對手空軍作戰思想的延續。這種低成本策略,儘管有效幫助了米格機在全球範圍內的擴散,卻也為其數十年後的天亡理下了禍根。

米格21

米格21在越戰的死敵——F4

米格21的中國仿製版——殲7

1962年,米格設計局開始始著手研製可變後掠翼技術的新一代戰鬥機。此時,米高揚已年近花甲,而格列維奇更是接近古稀之年,因此新機的主要設計工作就落在了米格設計局的第二代領軍人物貝利亞科夫的肩上。貝利亞科夫一改此前米格機強調簡單和輕巧的傳統,賦予了米格-23更完備的機載設備和更均衡的飛行性能,至此,米格機終於第一次成為一種強調綜合先進性能的多用途戰鬥機!不過,正是由於設計思想的轉變,使得米格23在尺寸、重量和複雜性上都大大超過此前的兄弟們。米格-23的研發過程也長達12年,到1974年才正式入役。而此時米高揚已經離開人世。

可變後略翼的米格-23

米格-23的對地攻擊版——米格-27

米格首次截擊機嘗試——米格-25

同期,米格設計局的又一力作米格-25,於1967年首度公開亮相。作為人類航空史上僅有的兩種「雙三」飛機之不鏽鋼製造的米格-25,證明了米格人用簡陋的技術實現不可思議性能的卓越能力,但其實際意義與米格-23相去甚遠。對蘇聯空軍而言,米格-23是個從單純追求數量優勢到追求數量和質量均衡優勢概念上的轉變。在米格-23基本型的基礎上,米格設計局又進進一步開發出了機動能力更強的米格-23MLD、對地攻擊改型米格-27,基至還一度研發出蘇聯第一種實用常規起降艦載戰鬥機米格-23A。

米格最後巔峰——米格-29

橫空出世的蘇-27徹底讓米格再無翻身之日

作為對美國空軍F-X計劃的回應,蘇聯空軍於1971年正式提出TPFI(重型先進前線戰鬥機)和LPFI(輕型先進前線戰鬥機)2個計劃,以研製自己的新一代主戰飛機。前者最終發展成名揚天下的蘇-27,而後者便是米格設計局真正意義上的終極作品米格-29。儘管兩種飛機是同一計劃分化的產物,但設計思想上的異卻主宰了兩大設計局在此後的興衰。如果說蘇-27是此前專攻截擊/攻擊機領域的蘇霍伊設計局向多用途重型戰機的一次成功轉型,那米格-29則意味著米格設計局在米格-23取得明顯進步後的一次歷史倒退!從某種層面上講米格-29在設計理念上和20年前的米格-21如出一轍!這也成為葬送米格設計局生機的根源所在。

米格家族的最新成員——米格-35

1991年蘇聯解體,失去了蘇聯時代國家訂貨的軍工企業,頓時陷入「斷炊」的凄涼境地。在這樣的背景下,米格設計局的先天不足開始顯現,舊有的米格-21和23等機型在新時期已毫無競爭力,截擊機領域的米格-31作為蘇聯防空體系的一環,毫無出口可能,因為這個世界上再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擁有蘇聯時代完備而健全的自動化防空指揮體系。而作為米格設計局僅剩的主打產品,米格-29又在蘇-27和西方機型的內外夾擊下競爭力微弱。與美國F-15和F-16所採用的「高低搭配」不同,蘇27和米格-29從一開始就是作為相同設計理念的「重」「輕」版本研發的,且前者在多用途性、改裝潛力乃至綜合費效比方面均凌駕於後者。隨著俄羅斯武器出口方面的解禁,原本還可以通過國家市場保護在出日上分一杯羹的米格-29,徹底被蘇-27擠出了市場。

必須指出的是,貝利亞科夫對米格29的先天不足可謂心知肚明,就在1986年蘇聯提出用以對抗F-22的「多功能前線戰鬥機」研製計劃之後,貝利亞科夫立刻組織米格設計局投入到了作為其唯一備選的米格1.44戰鬥機的研製工作中。

米格-AT教練機

米格最後的翻身機會也敗給了壓制多年的雅克

如果該計劃能順利實施,那麼米格設計局或許會迎來米格-23後的又一次輝煌。然而,國家的崩塌阻止了這一切!自身「造血」功能的缺失,令米格設計局度佔據上風的下一代戰鬥斗機研製項目最終被蘇霦伊設計局奪走;而被設計局內部寄予厚望的米格-AT教練機項目又在俄羅斯空軍新一代高級教練機選型中敗在了多年被壓制的雅克福列夫設計局手下。一切復活的氣孔先後被堵塞後,發展了69年的米格設計局,靜默在生命的終點!

更多有趣好玩的軍事文章、視頻、圖片、電影、遊戲,請關注「軍武次位面」微信公眾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軍武次位面 的精彩文章:

怪不得中國VT4坦克如此受歡迎,原來擊毀T72如開罐頭一樣
中國曾為沙特賣導彈,單筆交易金額就高達35億,比全國GDP還高!

TAG:軍武次位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