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尋找那些消失的民間手工藝術

尋找那些消失的民間手工藝術

精彩內容

2018年3月21日,第二屆畫廊周北京在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報告廳舉行新聞發布會。

3月23日至30日,來自國內外的18家國內外頂尖畫廊、4家非盈利機構,在本屆畫廊周北京的參展機構798國際藝術區和草場地國際藝術區進行參展。

3月23日,上藝芭莎攝影師團隊與設計師團隊,一起前往798展區感受藝術魅力,尋找藝術衍生靈感。

展覽主題

本屆畫廊周藝術展以「藝術生態 藝術實踐」為主題,通過展覽推動藝術生態發展,加強藝術實踐的交流,進而打造與世界藝術對話的專業國際化平台。在來自各國的藝術展覽中,其中最吸引上藝小夥伴的就是來自中國的民間傳統藝術,因為其中許多展出的藝術品都曾在我們的生活中出現過。當然這也與上藝芭莎「藝術生活化生活藝術化」的理念不謀而合。

那麼上藝小夥伴,都在這些展出中找到了什麼樣的設計靈感呢?讓我們跟著攝影師的鏡頭與設計師的視角一探究竟。

?展覽現場,落地98k

從上面這幅圖片的展出中可以看出,這些被稱作為藝術品的物件,其實大多都是上個世紀的民間生活用品。只是隨著社會的發展,這些手工藝人的逐漸逝去,手藝也慢慢消失了,而留下來的就都變成了藝術。今天,我們就從這些消失的民間手工藝術為出發點,一起尋找尋找那些消失的民間手工竹製編織藝術。

竹米篩——篩出粒粒稻米香

?竹米篩,篩米的篩

同樣是竹製的工藝品,但不同形狀不同名稱的竹製品卻具有不同的功能。竹米篩,90後及以前的南方長大的人都知道,大概也都看到過。但90後及00後的人就很少再看到和使用了。那麼,竹米篩主要是做什麼的呢?稻穀在通過機器或者碾子變成米的過程中,不僅會有一部分比較碎的,同時也有一些沒有被機器過濾到的稻穀。這時就需要一個米篩把小碎米過濾出來,這個篩米的過程中稻穀就會浮出米上被挑出。

?使用方法,左手右手一個慢動作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追求原生態的生活,這些被人們漸漸遺忘的民間手工也得到了更多人的重視,成為了人們眼中的藝術品,如果加上現代人的創意設計與其他的藝術元素進去,這些手工藝品就會更加具有藝術審美和使用價值。

?沒想到還可以這麼玩吧?

在許多少數名族地區和特色酒店,這些傳統的簸箕已經通過創新的設計展現出了別樣的魅力。如用米篩來作為加熱實物的載體,用簸箕當桌子擺放食材。同時這些竹製的物品還繪製上了地方特色的繪畫,將傳統與現代完美結合。

竹簸箕——拋出雜質留住精華

?竹簸箕,跟我念一遍(bò ji)

僅從簸箕的外觀來看,不僅具有一定的工藝水平,同時也有竹子編織交錯說形成的對稱好看的花紋。

?絕世武功——簸米,去雜物

簸箕的功能也是很多的,最主要是用於農作物,如黃豆、綠豆、紅豆等需要晒乾去除外殼的農作物在去殼的最後一個階段的拋殼。平時主要用來盛放農作物,或者作為曬部分農作物的工具。由於簸箕的內里平整細密,特別適合添加別的藝術元素與之融合,從而又具備了藝術展示的價值。

竹筲箕——濾掉過剩營養保持健康生活

?竹筲箕,(shāo jī)學到了嗎?

竹筲箕是農村木桶蒸飯的最佳搭檔與夥伴,在電飯鍋盛行的當下,很少有人知道原來米飯還有去除米湯後再放入木桶里蒸熟的方式。把水燒到80多度的時候,將淘好的米倒入鍋中煮至80%熟時,盛放到筲箕中過濾掉米湯後就可以倒入木桶蒸到飯完全熟,這樣煮出來的飯特別適合血糖相對較高的老人。

?原來是這樣用的啊!

所以筲箕無論在農村還是現代都市都有一定的市場,比起城裡人通常用的塑料或鋁製、不鏽鋼等過濾器,畚箕更加生態環保和健康。

竹籃筐——盛放多種美味裝點多種生活

?竹籃筐,可不要用來打水哦

竹籃筐的形狀通常多種多樣,可以根具盛放物品的不同編織成不同的形狀。這樣的竹筐透氣性比較好,特別適合裝各種乾果和零食。由於竹籃筐的使用範圍廣,編織的形狀多,因而可呈現的藝術元素也很多。設計師可以根據現代人的使用需要,設計出各種形狀的樣式,通過手工的編織來呈現,這樣的竹筐不僅時尚實用,同時也兼顧了環保健康的理念,更是將傳統手工藝進行創新發展,發揚光大的一個過程。

?這才叫,藝術來源於生活

總的來說,這些竹製的工藝品,多是日常的生活用品,也是那個年代經濟水平較低,物質條件有限的前提下,人們利用身邊的物品進行自我創造出來的生活產品。今天物質條件更加豐富的當下,這些傳統的民間手工藝正在逐漸消失,但從生態環保與藝術衍生的角度來講,卻是更加符合高品質生活需求的產品。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追求審美的同時也更加註重健康。

?貧窮,限制了我的想像

?朵朵和仙子簸箕

來源:上藝芭莎聯合藝術家——匡莉 《朵朵和仙子》

如果能將這些傳統的手工製品加上藝術元素與創意設計,在開發其使用價值的同時,也能賦予其藝術生命力。例如,將鳥魚花草等繪於其上,了了數筆,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傳統的竹製編織物品,不僅更加符合當代家庭選擇的生活日用品,還能使普通的生活用品變成了不可多得的民間藝術衍生品,這也促進了藝術與生活的融合。

— END —

上面的也許只是生活中幾個簡單的老物件,

相信還有更多的老物件

等待著我們去發掘!

歡迎大家積極留言,您挑物件,我們來設計!

(設計不出來,算我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藝芭莎 的精彩文章:

他用繪畫溫暖了這個世界的風景

TAG:上藝芭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