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歷代進口和國產青料在化學組成上的最大區別?

歷代進口和國產青料在化學組成上的最大區別?

青花瓷又稱白地青花瓷,常簡稱青花,中華陶瓷燒制工藝的珍品。是中國瓷器的主流品種之一,屬釉下彩瓷。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鈷的鈷礦為原料,在陶瓷坯體上描繪紋飾,再罩上一層透明釉,經高溫還原焰一次燒成。鈷料燒成後呈藍色,具有著色力強、發色鮮艷、燒成率高、呈色穩定的特點。原始青花瓷於唐宋已見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則出現在元代景德鎮的湖田窯。明代青花成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時發展到了頂峰。明清時期,還創燒了青花五彩、孔雀綠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紅彩、黃地青花、哥釉青花等衍生品種。

青料,即青花料,是繪畫青花瓷器及配製需蘭釉的色料。青料有化工料,(提純的氧化鈷)和礦物料(鈷土礦)兩種。化工料是近現代工業的產物,我國古代制瓷便用礦物料。鈷土礦產浙江、江西、雲南、廣東、廣西等地。外觀呈黑色塊狀和顆粒狀。其製法,早期採用淘洗,明晚期開始經入窯煅燒,在清除雜質後,磨細,調水和勻,即成青料。然後筆繪生胚之上,罩以透明釉,過窯燒出,花紋呈色青翠,若不罩釉,花紋仍如黑色。如將青料摻入釉中,即成蘭釉。青料含有錳、鈷、鐵等氧化物,而青花的蘭色主要是鈷的作用,因此青料也稱鈷料,歷史上,元、明景德鎮青花,曾應用過進口料,如明初永樂、宣德官窯的蘇麻離青,正德、嘉靖官窯的回青等。進口料與國產料的區別;進口料的鐵、鈷比高,錳鈷比低,而國產料鐵鈷比低,錳鈷比高,因而兩者青花呈色效果有所不同。

【蘇麻離青】

蘇麻離青,又稱蘇尼勃青,蘇勃尼青,只是釋音不同。據明萬曆年間「窺天外 乘」宣德年間內府燒造瓷器,以「蘇麻離青」為飾;也作「蘇尼勃青」顯系音釋之異。清代「文房肆考」,「陶說」、「景德鎮陶錄」則又誤為「蘇勃尼青」。據上海硅酸鹽研究所對國產鈷土礦的測定得知;國產料含錳量高,含鐵量低。故這一時期使用了進口料是可信的。蘇麻離青呈色濃重青翠,由於含鐵量高,往往出現鐵鏽斑疵。其產地,舊傳在波斯,但今伊朗境內並不產青料,很可能在今舒利亞附近。

【浙料】

浙江所產青料,也稱「浙青」。國產料中,此料為上乘,重則濃紅,軽則淡翠。浙料又有元子,紫料、天青等品種,其中以元子為最佳。浙料產於浙江紹興、金華一帶。明代萬曆中期以後至清前期,景德鎮官窯青花瓷器均採用浙料。

康熙官窯有浙料成分的含紫與綠的更明顯的毛翠藍

【元子】

浙江青料之一種。據清[南窯筆記]載:浙料有元子,紫料、天青等各種品味,其中以元子為上乘。唐英【陶冶圖說】謂;青料出自浙江紹興,金華兩府境內山中,一種大而元的黑黃色料是上等青,名頂元子。疑即元子。清前期江西景德鎮官窯青花即用此料

【回青】

進口青顏料的一種。繪畫家用來染色,產於銅礦附近,其中有銅的氧化物。進口青料名,內含鈷的氧化物,又稱陶用回青。據嘉靖時江西布政司王宗木在【江西大志·陶書】中記載「陶用回青,本外國貢也。嘉靖中遇燒御器,奏發工部,行江西布政司庫時給之」,青花若用純回青料,顏色幽菁深翠,色散不收,故往往國產石子青配合使用。參見「上青」、「中青」。回青:瓷器釉色名,明代嘉靖——萬曆燒制的特有蘭釉。回青釉呈色較霽蘭淺淡,據傳系採用進口回青料著色,故名。回青器的製作多有暗花紋飾,亦有在口沿或底足內抹無光的醬褐色釉。

上青:1、回青料最佳品味。陶用回青,用錘敲碎,內珠砂斑者(及紅色斑紋)為上青。2、、配製青料之一。每兩回青加石子青一錢,謂之上青。上青用於混水(即添色)則顏色清亮,故上青也稱混水或混水料。

中青:1、回青料品味之一。陶用回青,用錘敲碎,內銀星者(即灰白色星點)為中青。2、、配製青料之一。每兩回青加石子青十分之四同研謂中青。中青用以設色(即色輪廓線)則筆錄分明。

【佛頭青】

回青顏料中色澤最美的一種。舊傳因其用在佛像頭上染色,故名。明宋應星【天工開物】載:回青乃西域大青,美者亦名佛頭青。

【石子青】

國產青料名。明代中期始用。據【江西大志·陶書】記載:石子青產瑞洲諸處(今江西高安、宜豐、上高一帶)。明嘉靖時燒造御器,在回青中按比例配入石子青呈色最佳。石子青多則色沉不亮。石子青也稱石青。有人認為石子青即「無名子」。

【韭菜邊】

國產青料名。產江西高安。呈黑色硬顆粒狀。經粉碎磨細,加水調勻即可使用。韭菜邊頗耐高溫,窯火稍過,紋飾乃清楚而不散漫。故細描必用之。

【無名子】

國產青料名。很可能即石子青。明正德十年(1515)本江西【瑞州府志】載:「上高縣天則崗有無名子,景德鎮用以繪畫瓷器」。又名畫燒青。【正字通】:「廬陵新建黒赭石,磨水畫瓷胚,初無色,燒成天蘭。景德鎮取諸婺源,名燒青,一曰無名子」。

【無名異】

青料名稱之一。出西亞阿拉伯國家,宋代即有進口記載。國內也產。無名異生於石上,色黑褐,呈顆粒狀。可作藥材,治金瘡折傷內損,止痛,生肌肉。據明宣德三年(1428)【宣德鼎夷譜】記載,明代即用國產料作瓷器色料。有人認為與無名子、石子青、畫燒青等同物異名。

【畫燒青】

亦稱「無名子」。一種江西鈷土礦。經粉碎、磨細、摻水調勻,製成青料。於生胚上繪畫,施釉後花紋被罩不顯顏色,入窯燒出成蘭色,故稱畫燒青。與「無名異」「石子青」為同一種物質。

【陂塘青】

國產青料名。又名平等青。產江西樂平縣。明成化時用以描繪瓷器,呈色淡雅青亮。與明初永樂,宣德濃重青翠的蘇麻離青截然不同,成為一時期青花瓷的特色。

【珠明料】

國產青料名。產雲南宣威、會澤、宜良等縣,成份不一,以宣威所產較好。含鈷量最高。外觀呈灰黑色塊狀。經選洗、煅燒,然後粉碎,磨細,加水調勻,即成青花料供繪瓷用,約清嘉慶年間開始使用,而後逐漸成為主要青料。現代景德鎮生產青花瓷也有使用。

【叫珠】

國產青料之一。也稱土料。產江西贛州,呈黑色硬塊狀。粉碎磨細後,加水和勻即可用,一般用於青花粗器,因其中的鈷含量低(約1.35% )錳含量高(20%)景德鎮現用以配置紫色釉。

湖南電視台《東方尋寶》報名:一五五七---四八五七----五四三 趙編導

報名地址: 長沙市開福區德雅路480號 湖南電視台 三樓

徵集類型: 瓷器 玉器 書畫 雜項 青銅器 等

全球70多個國家可以觀看節目,出手轉讓更簡單,傳承更有序

歷代進口和國產青料在化學組成上的最大區別?

由於礦的類型不同,進口青料和國產青料的化學差別很大。進口青料有蘇麻離青和回青兩種,它們全部屬於低錳型,蘇麻離青還含有微量銅或砷;而國產料則全部屬於高錳型,不含銅或砷。

青花的錳鈷比和鐵鈷比的意義?

自然界中的鈷常與其他礦物共生,最常見的共生礦物有錳、鐵、銅、砷、鎳等。由於產地不同,共生礦物的種類和含量也有較大的差別,根據這些差別能夠大體上看出鈷礦的產區。為了探求古代青花色料的來源,必須首先對已知產地的古代藍色釉彩和玻璃以及當地的鈷礦進行化學分析,並計算出鈷和其他幾種主要共生元素的比值,即錳鈷比(MnO/CoO)和鐵鈷比(Fe203/CoO)等。然後把色料來源不詳的青花樣品進行化學分析,同樣計算出它們的錳鈷比和鐵鈷比,再和上述已知產地的鈷藍數據進行比較,便能大體上判斷其產地。如果只測定錳、鐵、鈷的絕對含量,那不能說明問題,因為絕對含量和色料的濃度有關,濃度高的其絕對含量也高,濃度低的絕對含量也低。

歷代青料的化學組成分布圖說明什麼問題?

中國歷代育花所採用的色料有進口料也有國產料,國產料有的直接用原礦,也有的採用精鍊礦,這些不同來源和用不同加工方法處理的色料,它們的化學組成相差很大。全都清代青花和國產鈷土礦都屬於此組;歷代民窯青花除了少數例外也都屬於此組;部分元青花和永樂、宣德時期的官窯青花也屬於此組;(2)第二成分組 ——低錳低鐵型,含銅。唐青花和唐三彩藍釉都屬於此組;(3)第三成分組——低錳高鐵型,含砷,大部分官窯元青花和明代洪武、永樂、宣德的官窯青花都屬於此組;(4)第四成分組——低錳低鐵低鋁型。明代正德、嘉靖官窯青花都屬於此組。

為什麼明代的青料在化學組成分布圖上的位置相當分散?

從圖11.5可見,明代各個時期的青花料在化學組成分布圖上的位置相當分散。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由於明代各個時期色料來源的變化較大。例如洪武、永樂、宣德朝官窯以蘇麻離青為主,化學組成特點是低錳高鐵,也有少數採用國產料,化學組成特點是高錳低鐵;成化朝大量而典型的產品都是淡雅型,所用青料為蘇麻離青加陂塘青的混合料,化學組成特點是中錳中鐵,鈷含量低,成化朝也有高錳型的國產料;正德、嘉靖、萬曆朝基本商都用精鍊過的國產料或者用回青加石子青的混合料,有高錳和中錳兩種,鐵含量有中、低兩種。由於色料來源變化較大,精鍊程度不同,所以明代各個時期的肯花料在化學組成分布圖上的位置相當分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玩收藏愛好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元代和明代早期青花容易暈散,而清代青花不易暈散?

TAG:古玩收藏愛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