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鬼道解論語十則必看

鬼道解論語十則必看

鬼道解十則論語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yuè)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lè)乎?人不知而不慍(yùn),不亦君子乎?」(《 學而》)

2. 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wú)身:為(wèi)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chuán)不習乎?」(《學而》)

3.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yǐ) 。」(《為政》)

4.子曰:「學而不思則罔(wǎng),思而不學則殆(dài)。」(《為政》)

5.子曰:「由,誨女(rǔ)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zhì)也。」(《為政》)

6.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xǐng)也。」(《里仁》)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8.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泰伯》)

9.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子罕》)

10.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衛靈公》)


原文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yuè)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lè)乎?人不知而不慍(yùn),不亦君子乎?」(《學而》)

鬼道譯文

孔子說:「學習並且時常地複習,不也是很愉快嗎?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從遠方而來,不也是很快樂嗎?別人不了解(知道)我,我卻不怨恨(生氣),不也是道德上有修養的人嗎?」

重點字詞解釋

(1)子:先生,中國古代對於男子的尊稱,這裡指孔子。

(2)曰:說,說道。

(3)學:學習。

(4)時習:時常地複習,時,時常,常常;習,複習,溫習。

(5)之:代詞,指學過的舊知識。

(6)說:通「悅」,高興,愉快的意思。

(7)乎:語助詞,相當於「嗎」。「不亦……乎」,即「不是……嗎」,反問句式。

(8)朋:朋友,志同道合的人。

(9)自:從。

(10)樂:快樂。

(11)而:轉折連詞,相當於「卻」。

(12)慍 :生氣,發怒的樣子。

(13)不:表示判斷。

(14)君子:道德上有修養的人。

造成誤解的最大原因有兩個:其一,隨著時代的演變,人們逐漸將古人用來表達不同意象的「學」與「習」重合等同起來;其二, 朱熹的解釋,強調了「習」字含有的「反覆不斷」的含義,誤導後人以為是「重複學」就是「習」在這裡的本意。

查看「習」字解釋,我們可以發現,同一個「小鳥反覆試飛」的意象,在不同的語境中,其含義會有所偏向。可以表達「演練、練習」的意思,如果強調需要反覆多次才能達成的意思,就衍生出「 熟習、熟練」的含義。所以要想準確把握孔子的本意,需要依據當時古代的用語習慣和 語境來領會他的真實用意。

本段理解:

第1句話講的是學習方法。對於知識,「學」只是一個認識過程,「習」是一個鞏固的過程,要想獲得更多的知識,必須「學」與「習」統一起來。第2句話講的是學習樂趣。志同道合的人來往可以增進友誼,並且可互相學習、共同提高。第3句話講的是為人態度。「人不知」,後面省略了賓語「之」,可譯為「我」或「自己」。


原文

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wú)身,為(wèi)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chuán)不習乎?」(《學而》)

鬼道翻譯

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別人出謀劃策盡心竭力了嗎?跟朋友交往真誠相待了嗎? 老師傳授的知識複習了嗎? "

重點字詞解釋

(1)曾子:曾子姓曾名參(shēn)字子輿(yú) ,生於公元前505~前436年, 春秋戰國間魯國南武城(山東費縣人),是被魯國滅亡了的鄫國貴族的後代。曾參是孔子的得意門生,以孝子出名。《 孝經》就是他撰寫的。

(2)三省(xǐng):多次反省。註:三省有幾種解釋:一是多次檢查;二是從多個方面檢查。 三:泛指多次。 多次進行自我檢查反省。

(3)忠:舊注曰:盡己之謂忠。此處指對人應當盡心竭力。

(4)信:舊注曰:信者,誠也。以誠實之謂信。要求人們按照禮的規定相互守信,以調整人們之間的關係。意思是:真誠、誠實。

(5)傳不習:傳(動詞用做名詞),舊注曰(yuē) :「受之於師謂之傳。」老師傳授給自己的。習,與「學而時習之」的「習」字一樣,指溫習、實習、演習等。

論語十則

補充詞解釋必看:

吾:我。

日:每天。

三省:多次檢查。在動作性的動詞前加上數字,表示動作頻率多,不必認定為三次。

省:檢查,反省。

為:替。

謀:謀劃。

忠:盡心竭力。

信:真誠,誠實。

傳:老師傳授的知識。

原文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yǐ) 。」(《為政》)

鬼道翻譯

孔子說:「溫習學過的知識,從而得到新的理解與體會,可以憑藉這點做別人的老師了。」

重點詞句解釋:

註:本章的「 溫故而知新」有2解。一為「溫故才知新」:溫習已聞之事,並且由其中獲得新的領悟;二為「溫故及知新」:一方面要溫習典章故事,另一方面又努力擷取新的知識。

我以為合併這兩種解法,也許更為完整:在能力範圍以內,盡量廣泛閱覽典籍,反覆思考其中的涵義,對已經聽聞的知識,也要定期複習,期能有心得、有領悟;並且也要儘力吸收新知;如此則進可以開拓人類知識的領域,退也可以為先賢的智能賦予時代的意義。像這樣融會新舊、貫通古今方可稱是「溫故而知新」。

也有學者以為作「溫故及知新」解不太合適,因為按字面上解釋,僅做到吸收古今知識而未有領悟心得,只像是知識的買賣者,不足以為師。所以我們就來看看「師」的意義。在論語中師字一共見於14章,其中意義與今日的老師相近者。

重點字解釋

溫:溫習。

故:形容詞用作名詞,舊的知識。

而:連詞,表順承。

知新:有得到新的體會和通悟新的內容兩重意思。知,領悟。

可以為:可以、能成為。

以為:以(之)為,憑藉(這一點)作為。之,代指溫故而知新,譯為「這一點」。

師:教師,老師。

矣:句末語助詞「了」。

詞解注意

溫故知新(成語)

請注意 不是溫故·而知新

【解釋】:溫:溫習;故:舊的。溫習舊的知識,得到新的理解和體會。指溫習學過的知識,得到新的理解 和體會。也指通過溫習歷史經驗,認識到的新情況。

【出自】:《論語·為政》:「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漢·班固《東都賦》:「溫故知新已難,而知德者鮮矣。」

【示例】:溫故知新是學習上的重要方法。

【語法】:連動式;作謂語、定語;用於學習、工作或其他。


原文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wǎng),思而不學則殆(dài)。」(《為政》)

鬼道翻譯

孔子說:「只學習卻不思考,就會感到迷茫而無所適從;光是思考但不學習,就是有害的。」

重點字詞解釋

學:學習。

而:卻,表示轉折。

思:思考;思索。

罔(wǎng):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無所適從。

殆(dài):危害。


原文

子曰:「由,誨女(rǔ)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zhì)也。」(《為政》)

鬼道翻譯

孔子說:「仲由啊,讓我教給你對待知與不知的態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樣的人才是聰明的。」

重點字詞解釋

女:人稱代詞,你,後作「汝」。

知(zhì):通〝智〞本字指「是知(通「智」zhì)也」:通「智」,智慧,這裡指聰明。

之:代詞,對待知與不知的關係。

誨(huì):教導。

乎:語音助詞。

由:仲由字( 子路)(前542~前480)春秋時期魯國卞(今山東泗水縣泉林鎮卞橋村)人,孔子得意門生,以政事見稱。

是: 這。

【本段理解】:孔子說這段話意思是言行要謹慎,不要誇大自己的知識和本領,要實事求是。要有誠實、謙虛的態度,不要不懂裝懂。


原文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鬼道翻譯

孔子說:「看見德才兼備的人就想著像他一樣好;看見不賢德的人就要反省自己,看看自己有沒有和他一樣的毛病。」

重點字詞解釋

思:希望,想著。

省:指反省有沒有相同的毛病。

齊:相同。

賢:德才兼備的人。

焉:兼詞,相當於「 於之」,從他們中間。

內:內心,自己

【本段理解】:要向一切人學習,隨時隨地都要注意學習。虛心學習,以人為鑒,取長補短。


原文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鬼道翻譯:

孔子說:「幾個人走在一起,在其中必定有值得我去學習的人。選擇他們的優點來學習,如果看到自己也有和他們一樣的缺點,要及時改正。」

論語十則

重點字詞解釋

必有我師焉:其中必定值得我去學習的人。焉,相當於「之」,即「在其中」的意思。

三:泛指多人;古代漢語里「三」往往不是具體數字。有時是實指,有時是虛指。

行:走路

必:副詞,一定。

師:老師,先生。

焉:兼詞「於之」,在那裡;在其中。

擇:選擇。

其:代詞,代指他們。

善者:好的方面。善:好。者:...的方面

而:順接連詞。

從:跟從,學習。

之:字指擇其善者而從之:代指善者;即好的:優點。

之:字指其不善者而改之:代指不善者,即不好的。

改:改正。


原文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泰伯》)

鬼道翻譯

曾子說:「有抱負的人不可以不剛強勇毅,因為責任重大而且路途遙遠。把推行「仁愛」看作自己的責任,不也重大嗎?奮鬥直到死才停止,不也遙遠嗎?」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這是一個因果關係的句子。

重點字詞解釋

士:有抱負的人。

弘毅:胸懷寬廣,剛強勇毅。

仁:這裡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愛待人。

為:看作。

任:責任。

已:停止。

遠:遙遠。

而:表並列(任重而道遠)

其中成語

任重道遠; 死而後已。


原文

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子罕》)

鬼道翻譯

孔子說:"只有在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bǎi)是最後凋謝的。"

重點字詞解釋

之:這裡的之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變成偏正結構,不譯或勉強譯作「是」。

歲寒:一年中的寒冷季節,深冬 。

然後(古今詞):然 ,後。意思是分開來解釋的。然,這樣。後,以後。

【本段理解】:本段借松柏之後凋比喻一種 堅貞不屈、不隨俗流、 堅韌不拔的社會現象。


原文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shù)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衛靈公》)

鬼道翻譯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

子貢問道:"有沒有一句可以終身奉行的話? 」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衛靈公》)

孔子說:「那大概就是『恕』吧!自己不想做的事,不要施加在別人的身上。」

重點字詞解釋

一言:一個字。

行:奉行。

其恕乎:其,表推測,相當於「大概,恐怕」。

恕:用自己的心來推想別人的心,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愛待人的思想。

欲:喜歡,想。想要(做的事)。

施:施加。

【本段理解】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意思是自己不願意的事情的不要施加給別人。它在今天的社會道德修養方面有積極意義,已成為警世格言.


第一則是學習方法和個人修養,啟發人們熱愛學習,加強自律。

第二則是學習方法,講知識的繼承和創新。

第三則是學習方法,強調複習對知識的必要性。

第四則是學習方法,強調學習要和思考相結合,闡明了「學」與「思」的辯證關係。

第五則是學習態度,通過對話論述了聰敏好學、虛心求教的可貴。

第六則是學習態度,端正學習態度、提高思想修養。強調隨時都該反省自己。

第七則是學習態度和個人修養,強調無論何時何地,都要虛心向別人學習,同時要有端正的學習態度。

第八則是個人修養,強調懷有抱負就該有堅毅的意志。

第九則是個人修養和社會現象,強調要經受得住時間的考驗,堅貞不屈。

第十則是個人修養,強調要學會換位思考。

總共三類:學習方法,學習態度,個人修養。

《論語十則》,是從《論語》中節選的有關學習方法、學習態度及修身做人的十條語錄。這十則語錄都是格言警句,每一則都表達了精深的道理,不僅內容豐富,而且文字也頗具特色,句式整齊,音調和諧,讀起來相當流暢,富有感染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鬼道新思維 的精彩文章:

老闆不培養人,只選合適的人來用

TAG:鬼道新思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