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明節由來:重耳逃亡19年,他割肉奉君,死前留下一句話君王羞愧

清明節由來:重耳逃亡19年,他割肉奉君,死前留下一句話君王羞愧

清明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祭祖節日之一。在中國傳統文化的熏陶下,祭祖對於中國來說,是無比神聖和隆重的,它不僅表達對先祖的緬懷之情,同時也希望通過這種方式,來祈求和報答先祖的庇護和保佑。

對於清明節,大家十分熟悉,但有多少人知道它的由來呢?關於清明節的由來,也有許多版本,本文要給大家講述的就是其中一個版本。

相傳,在春秋時期,晉獻公之子重耳因懼怕後媽驪姬對其下手,為了活命不得不開啟了逃亡之路,跟隨重耳一同逃亡的還有他的隨臣。逃亡中的生活自是苦不堪言,運氣好一點,途徑村落還能討一口飯吃;運氣差一點,只能忍飢挨餓繼續逃亡。

有一次,重耳等人逃亡到了一處荒無人煙的地方,又累又餓的他們四處覓食。然而,在這樣的環境下,想要找一份吃的又談何容易。重耳因從小錦衣玉食,體力方面大不如他人,已經餓得站不起來,可隨臣們四處尋找也沒有找到任何吃的,這可急壞了所有人。

眾人苦思冥想之時,有一個人悄悄地走到了一處僻靜處,取出隨身攜帶的刀具,鼓起一口氣,揮刀而下。一塊血淋淋的鮮肉從大腿上分離出來,又叫來他人將割下來的肉煮了一碗肉湯讓重耳喝下去。

重耳喝完這碗肉湯後,漸漸恢復了一點精神。清醒後的他也知道自己喝的湯是怎麼來的,一時間,重耳被感動的落下淚來。而這個人的名字叫做介子推,或許他的名字很多人不知道,但他所做的事,卻被後世儒家奉為"忠君之典範"。

19年的逃亡生涯,,卻也換來了一生的權力巔峰,在得到秦國的支持下,最終回到了晉國,做起了國君,也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晉文公。即位後的重耳並未忘記那些伴他流亡的功臣,紛紛獲得了封賞,但此時的重耳卻獨獨將割肉奉君的介子推給遺忘了。

許多大臣也為介子推打抱不平,勸介子推去面君求賞。面對這些人的「好意」,介子推卻十分鄙視他們討賞的行為,最後選擇帶著自己的老母,悄無聲息的到綿山隱居。晉文公(重耳)聽到這個消息後,內心十分羞愧,決定親自帶人請介子推出山。

然而,介子推所居住的綿山,山高地險,樹木茂密,在這裡想要找到兩個人,談何容易。晉文公正一籌莫展時,有人獻策用火計將介子推逼出山來,晉文公欣然答應。

晉文公在山外苦苦等待,卻始終未見介子推出來。等到火熄滅後,人們在一棵老柳樹下發現了介子推,此時的他,就那樣背著自己的老母一動不動。人們走上一看,得知他已經死了後,晉文公得知慟哭。

之後,人們在裝殮時,卻發現在老柳樹下有一塊布,布上寫了一句話:「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晉文公看到這句話後,更是羞愧,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將這一天定位寒食節。

第二年,晉文公再次來到此處時,發現當時已死的老柳樹又死而復生,晉文公認為這是介子推顯靈,於是將這顆柳樹命名為「清明柳」,並曉諭天下,把寒食節的後一天定位清明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糖糖說史 的精彩文章:

有人問宋慶齡:為何不願與孫中山合葬?宋慶齡臨終前道出原因
揭秘:宋美齡去世後,為何不願和蔣介石合葬?專家給出了答案

TAG:糖糖說史 |